賊不走空,說的小偷每到壹個地方都會偷東西,就算是沒有條件也要創造條件。但是在馬未都這裏,則是被賦予了獨特的內涵。倒不是說馬未都就是賊,而是說馬未都本人在潘家園每壹次去都能撿到漏。馬未都表示“我”早最愛逛潘家園,每壹次去都是背著小包,揣著手電筒,還真就每壹次都有收獲。用馬未都的話說,這就叫賊不走空。馬未都是怎麽做到的?他有什麽獨特的秘籍嗎?
潘家園最開始就是文物販子擺地攤的地方,基本上集結了全國各地的奇珍異寶。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潘家園,基本上沒有假貨。所謂的看走眼,按照馬未都的解釋,可能就是乾隆的官窯當作康熙的來賣,本質上還是屬於真的,但用較晚的年代當作較早的年代來賣。這個還算是業界良心,最起碼拿真的來忽悠棒槌,不像現在直接拿贗品來忽悠人。
到了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潘家園才開始逐漸有了規模。但是這壹時期的潘家園,基本上沒有什麽真東西了。十品九贗在潘家園的可能性非常之大,在這個時候打眼的可能性還是非常大的。但是馬未都運氣比較好,他去潘家園的時候,滿地攤上基本上都是真家夥,放眼望去不乏國寶級藏品。可是,太多人錯過了這個時代,沒有像馬未都那樣及時地參與進去。
所以,馬未都每壹次去潘家園,都是背著空包去背著滿滿的再回來,每次都會有不小的收獲。曾有壹個紀錄片,講述的就是馬未都拿著12500元去潘家園,短短的功夫就滿載而歸。據悉,此紀錄片也就沒幾年,早已不是潘家園的黃金時代了。可是,在十品九贗的情況下,馬未都依舊能夠有所收獲。可想而知,他早年在潘家園確實是淘了不少好東西。
馬未都在潘家園,也不是每壹次都有不小的收獲,也是吃過虧的。馬未都早年領著媳婦壹塊去潘家園,相中了壹個佛像。那時候潘家園的人海了去,人擠人很是艱難。馬未都突然聽到媳婦在叫他,好不容易擠到媳婦跟前,壹聽媳婦說有人告訴他那個佛像是假的,他就明白自己被套路了。結果,再去看那尊佛像的時候,人家正在數錢。妳看看這就是馬未都的經歷,豐富多彩超乎妳的想象。
不管怎樣,馬未都在潘家園還是有了收獲,最大的收獲並不是撿了多少漏,而是難得的實戰經驗。馬未都每壹次都賊不走空,靠的就是大大小小的實戰經驗。正所謂實踐出真知,這句話用在馬未都身上是再合適不過的事情了。然而,潘家園的黃金時代也就整個八十年代。過了八十年代後,潘家園的漏也就沒那麽好撿了,不是說撿不到真東西了,而是說假東西開始多了起來。馬未都很是懷念八十年代,每每提起都流露出向往的沈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