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怪石的命名,既各具不同的含義,也饒有趣味,主要體現了形似或神似的特征,石名或與宗教僅相依聯,帶有濃重的仙家色彩;或以禽獸形象或以物件狀態、人物行為、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為題材,對各種形態畢肖的怪石作形神兼具的命名,給靜態的石景賦予了活力。有些石名,還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道德觀念,如“關公擋曹”講的是“義”,“周王拉車”體現的是“禮”,“孔明借東風”是“智”,“武松打虎”是“勇”,“介子背母”是“孝”,“蘇武牧羊”宣揚的是“節”,這些寓教於遊的石名,能給人們的認識以深刻的啟迪 黃山“四絕”之壹的怪石,以奇取勝,以多著稱。已被命名的怪石有120多處。其形態可謂千奇百怪,令人叫絕。似人似物,似鳥似獸,情態各異,形象逼真。黃 山怪石從不同的位置,在不同的天氣觀看情趣迥異,可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其分布可謂遍及峰壑巔坡,或兀立峰頂或戲逗坡緣,或與松結伴,構成壹幅幅天然山石畫卷。
黃山千巖萬壑,幾乎每座山峰上都有許多靈幻奇巧的怪石,其形成期約在100多萬年前的第四紀冰川期,黃山石“怪”就怪在從不同角度看,就有不同的形狀。站在半山寺前望天都峰上的壹塊大石頭,形如大公雞展翅啼鳴,故名“金雞叫天門”,但登上龍蟠坡回首再故,這只壹唱天下白的雄雞卻仿佛搖身壹變,變成了五位長袍飄飄、扶肩攜手的老人,被改冠以“五老上天都”之名。黃山峰海,無處不石、無石不松、無松不奇。奇松怪石,往往相映成趣,位於北海的夢筆生花、以及“喜鵲登梅”(仙人指路)、老僧采藥、蘇武牧羊、飛來石等,據說黃山有名可數的石頭的就達1200多塊,大都是三分形象、七分想象,從人的心理移情於石,使壹塊冥頑不靈的石頭憑空有了精靈跳脫的生命。欣賞時不妨充分調動自己的主觀創造力,可獲更高的審美享受。黃山風景區
黃山,位於安徽省南部黃山市境內,東經118°1'度,北緯30°1',南北長約40公裏,東西寬約30公裏,山脈面積1200平方公裏,規劃面積約154平方公裏。年均降雨量2394.5毫米,年均氣溫7.8℃,夏季最高氣溫27℃,冬季最低氣溫-22℃,屬亞熱帶季風氣候。1985年入選全國十大風景名勝,1990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名錄》,今年2月入選世界地質公園。 1979年7月,鄧小平同誌視察黃山,作出了“要有點雄心壯誌,把黃山的牌子打出去”的重要指示,從此揭開了黃山旅遊發展的新篇章。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下,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黃山風景區歷屆領導班子,帶領廣大幹部職工,時刻牢記《世界遺產公約》所賦予的責任,以保持遺產資源的真實性和完整性為己任,始終堅持“嚴格保護,統壹管理,合理開發,永續利用”的風景名勝區工作方針,正確處理保護管理與開發利用的關系,努力促進環境、生態、經濟、社會協調健康持續發展。森林覆蓋率由80年代初的56%提高到83.4%,植被覆蓋率高達92%,景區內空氣清新,水質優良,環境優美,生態系統平衡穩定,各項生態環境指標均達或好於國家標準,成為名符其實的“天然氧吧”、“華東動植物寶庫”和“人間仙境”。2002年,景區***接待中外遊客135.48萬人次,其中:國內遊客126.25 萬人次,入境遊客9.23萬人次。黃山旅遊集團實現經營總收入5.92億元。2003年,受“非典”影響,***接待遊客103.9萬人次。
壹、資源概況
黃山,原名黟山,因峰巖青黑,遙望蒼黛而名。後因傳軒轅黃帝曾在此煉丹成仙,唐玄宗信奉道教,故於天寶六年(公元747年)六月十七日改為“黃山”。據地質資料分析,黃山在四億年前元古代震旦紀是古揚子海,兩億年前中生代三叠紀“印支地殼運動”變為陸地。此後,又歷經多次造山運動的磨礪和第四次冰川的洗禮,才逐漸形成今天這樣雄奇險幻的景色,被世人譽為“天下第壹奇山”。
資源主要特點:壹是景觀奇特。景區內有名可數的景點800多處。千米以上的山峰有77座,命名的有36大峰,36小峰。三大主峰都在1800米以上,且各有特點:蓮花峰瑰麗,光明頂高曠,天都峰險峻。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冬雪俗稱黃山“五絕”。奇松,“高可尋丈短尺許,寄生以石不以土”。名松壹百多棵,其中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有32棵。怪石,有名可數的有壹百二十多處,它們巧奪天工,妙趣橫生。尤其是與奇松相映成趣,分外瑰奇。“黃山甲天下,松與石最奇”。雲海,是黃山的魔術大師,使山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只信茫茫雲是海,不信茫茫海是雲”。溫泉,屬碳酸鹽型,水質可浴可飲,水溫長年保持在42℃左右。“五嶽若與黃山並,猶欠靈砂壹溫泉”。冬雪,是遊人公認的壹絕。黃山每到嚴冬,便“處處路通琉璃界,時時身在水晶官”。1993年12月,朱镕基總理視察黃山時指出:“黃山本來就很美,冬雪更為黃山增添了無窮的魅力。”二是動植物資源豐富。黃山素有“華東植物寶庫之稱”,***有高等植物217科1664種,其中原生植物1446種。主要有黃山松、黃山杜鵑、天女花、木蓮、紅豆杉、鐵杉等。植被覆蓋率達92%,森林覆蓋率達83.4%。珍禽異獸種類繁多,群落完整,生態穩定平衡。動物***550種,屬國家壹、二、三類保護動物30多種。主要有短尾猴、四不象、小靈貓、蘇門羚、梅花鹿、娃娃魚、白鷴、八音鳥、相思鳥等。三是文化底蘊深厚。黃山景區地處文化歷史悠久的古徽州,現有摩崖石刻200多處,古道、古橋、古寺、古亭等古建築近百處;歷代歌頌黃山的詩詞歌賦2萬多首(篇);以黃山為題材的書法、繪畫、攝影作品難以計數。明末清初,漸江、石濤、梅清等人師法自然,創立了“黃山畫派”,歷數百年而不衰。近年來拍攝並在世界很多國家和地區播放的影視風光片,出版的中外科普和遊覽叢書、導遊圖、畫冊、影集、名信片,發行的黃山系列郵票,刊發的各類論文,也構成了黃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規劃管理情況
依據《風景名勝區管理暫行條例》和《黃山風景名勝區管理條例》,景區嚴格規範管理和建設行為,妥善處理保護與開發的矛盾,把各項工作逐步納入了依法管理的軌道。
1、高度重視規劃。早在1980年5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就成立了黃山規劃領導小組。1993年,又成立了以省長為主任的黃山規劃委員會。黃山總體規劃批準後,相應設置了規劃、土地、建管辦及工程建設交易中心機構。相繼出臺了《黃山風景區規劃管理暫行規定》、《建設項目與征撥土地法定程序》等規章制度。 2、科學編制規劃《黃山風景區總體規劃》於1982年編制完成,1988年經國務院原則同意,建設部批準實施。依據總體規劃,黃山管委會先後編制了6個遊覽景區(溫泉、玉屏樓、北海、雲谷寺、松谷庵、釣橋庵)詳細規劃和若幹個地段、節點詳細規劃,還陸續編制了電力、通信、交通、給排水、環保、標牌等專項規劃,從而形成了緊密聯系黃山實際的完整的規劃體系,包括總體規劃、詳細規劃、地段詳細規劃、節點詳細規劃四個層次和區域類、分區類、單體類、專項類四個類型規劃。
3、嚴格執行規劃為確保黃山規劃得到嚴格執行,安徽省黃山規劃委員會,定期研究黃山保護、規劃建設和管理中的重大問題,對黃山及其周邊區域進行規劃協調和監督管理。黃山管委會建立並實施了壹整套以規劃為控制依據的項目管理和審批程序,嚴把建設工程選址、方案設計、環境評估、施工組織等關鍵環節的審批關。凡工程選址不利於保護人文古跡和自然資源的、方案設計與風景名勝景觀不協調的項目均不予上報,壹切服從保護的需要。對已批準立項的工程項目,在施工建設過程中,保護部門實施全過程跟蹤管理。在建築格調上,遵循規劃中提出的“保持地方特色”的原則,十分註重工程建築與周圍景觀的協調,因地制宜,因景制宜,依山就勢,順其自然,達到了“以物襯景”、“相得益彰”的建築效果,並在實踐中總結出黃山建築物“宜低不宜高,宜藏不宜露,宜素不宜艷,宜襯景不宜敗景”的成功經驗。1998年聯合國專家組對中國世界遺產地進行評估總結時指出:“黃山可以作為東亞地區將旅遊設施和諧地融入自然景觀的示範。”
4、適時修編規劃1982年完成的總體規劃是黃山歷史上第壹個全面的綜合性規劃,是當時歷史條件和認識水平下的壹個較優秀的風景區總體規劃,對黃山20年來的保護、利用和管理,特別是對遺產的成功申報,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從編制至今已實施二十余年,超出了規劃實施期限,提出的問題基本解決,基礎性建設基本完成;在這個背景下,根據國務院國發(2002)第13號文件精神,按照建設部關於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綜合整治工作的要求,黃山管委會於2002年9月委托清華大學對原《黃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進行正式修編,現即將編制完成。
黃山風景區新壹輪總體規劃在現規劃實施成果的基礎上,以科學的發展觀為指導,努力推動黃山風景區從四個方面尋求新發展:即在擴大範圍、增加容量的情況下求發展;在減少局部時間、局部空間超負荷下求發展;在保護核心區、保護帶下求發展;在強化管理、確保永續利用上求發展。從而形成六項創新規劃成果:壹是提出了壹個從目標、戰略到行動計劃的三位壹體的多層次的規劃體系。二是運用世界先進的保護理念,提出宏觀的、極具針對性的保護對策和風景區的科學整體保護戰略。三是緊跟國際前沿,提出風景資源的分類保護,增加對自然音景、自然光景、自然化學信息、氣味的保護管理。重點突出對文化資源的保護、發掘與展示。四是探討解決社區問題的思路與對策。五是體現以人為本,提出遊客時空分布管理規劃,在保護資源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滿足黃山風景區的遊客體驗。六是通過開發生態旅遊點、設計豐富多樣的旅遊產品,使黃山風景區的容量得以進壹步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