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火山口冰川遺址的發現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陳明最近在中國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依蘭縣發現了壹個新的隕石坑——依蘭隕石坑。65438年2月24日,相關研究以《依蘭隕石坑:中國東北新發現的撞擊構造》為題在線發表在《科學通報》上。據悉,依蘭隕石坑是行星撞擊的遺跡,它的發現為我國該類型地質構造增加了重要的新成員。
隕石坑(Crater)是壹種廣泛分布於太陽系眾多固體行星表面的環狀地質結構,是行星間超高速碰撞形成的。截至目前,地球上已發現190多個隕石坑,主要分布在陸地區域。我國對環形山的調查始於20世紀80年代,2009年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確認了我國第壹個環形山(岫巖環形山),但在10年沒有發現新的環形山。
據介紹,依蘭隕石坑位於中國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依蘭縣,地理坐標北緯46° 23′03″,東經129° 18′40″。這是壹個形成於地球造山帶(地殼活動強烈的地區)的隕石坑,直徑1850m,深度150m。隕石坑形成於白堊紀花崗巖基巖上。隕石坑內充填的花崗巖角礫巖中礦物撞擊變質證據的發現,為隕石坑的撞擊成因提供了關鍵證據。
火山口位於三江平原西緣,小興安嶺南麓低山丘陵區。依蘭隕石坑呈現奇特的地形特征,隕石坑的南部邊緣受到大規模的侵蝕和搬運,導致邊緣喪失,約占總長度的三分之壹(2公裏)。研究揭示,隕石坑南部邊緣的方向性大規模喪失與大約6.5438+0億年前最後壹次冰期的冰川作用有關。由於依蘭隕石坑位於低海拔地區,隕石坑邊緣的冰川侵蝕為該地區低海拔冰川的發展史提供了重要證據。
“隕石坑對於研究地球的形成與演化、地質歷史中與行星碰撞有關的重大環境變化和災難性事件、地球深部的物質行為以及礦產資源等具有重要意義。”陳明說,中國陸地面積占世界陸地總面積的十五分之壹,中國隕石坑的研究對推動中國行星科學和地質科學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據了解,宜蘭隕石坑是壹次行星撞擊的遺跡,撞擊隕石坑事件發生在
陳明指出,依蘭隕石坑的發現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壹是為我國行星科學和地質研究提供了珍貴的“天然隕石坑實驗室”;二是揭示了東北低海拔冰川歷史的新證據;第三,此前發現的依蘭環形山和岫巖環形山的不同構造位置,表明我國發現新環形山的可能性依然存在;第四,環形山和冰川遺跡屬於科普知識和地質景觀,公眾關註度高,有利於建設有特色的科普教育基地或博物館。
隕石坑簡介
在有風化過程或有地殼運動的天體上,舊的環形山會逐漸被消滅。比如在地球上,風化、風吹的沙塵堆積,巖漿的火山口都會被掩蓋或抹去。可能還有其他影響其他天體抹殺環形山。比如木衛四的表面是冰,隨著時間的推移,冰會慢慢流動,使得這顆衛星表面的隕石坑消失。
地球上大約有150個仍然可以辨認的大型環形山,地質學家通過對這些環形山的研究也發現了許多無法辨認的環形山。幾乎所有固體或局部液體表面的行星和衛星都有隕石坑。在壹些天體上,環形山的密度可以用來確定相應表面區域的年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