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以為清朝的統治者在閉關鎖國之下與外界毫無聯系。事實上,在巴黎或倫敦流行的東西,往往很快就隨著商船或傳教士傳入北京。歐洲頂級制表師琢磨康幹時代皇帝中國的喜好。離萬歷不遠的歐洲人,從歐洲帶來機器設備,在廣州開辦鐘表廠,為皇帝和貴族生產奢侈品。中國的壹些工匠還發揮了中國人特有的模仿天才,大量仿制西方產品,而且惟妙惟肖。但乾隆壹眼就看出這些合股和冒牌貨不是真品,並強調宮內必須是舶來品:“竹葉和洋漆器皿,過去從來沒有做過,也不是外國制造的。如鐘表、外國漆器、金銀緞、地毯等。,必須是外國制造的。”
除了鐘表,皇帝還迷上了西方的自動玩具,尤其是“機器人”和“機器動物”。皇宮裏的西方傳教士Xi·成元研制了壹只“自走獅”,大小與真獅相同。發條藏在獅子的腹部,能走百步。皇帝親自前來觀看,看到“自走獅”大搖大擺地向他走來,非常高興。(《乾隆大帝傳》)
此外,還有許多西方文物引起了皇帝的興趣。皇帝對西方樂器很好奇。他命令傳教士魏和盧忠賢教小太監學習“大提琴”(估計是大提琴)和“小提琴”(小提琴),並在宮中組織西洋管弦樂隊,包括大提琴、鋼琴、雙簧管、單簧管和吉他,讓住在深宮的夫人們也能領略異國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