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古玩市場 - 雲南葫蘆絲梁河縣:葫蘆絲的吉祥發源地。

雲南葫蘆絲梁河縣:葫蘆絲的吉祥發源地。

為了追溯葫蘆絲的歷史淵源。近日,記者在雲南民族地區調查後發現,關於葫蘆絲吉祥發源地和葫蘆絲起源的傳說故事,被普遍認為是在雲南德宏自治州梁河縣興起的,早在先秦時期就有許多美麗動人的傳說。

葫蘆絲歷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民間流傳著許多感人的傳說。據說在雲南省德宏州梁河縣的猛養河,壹位勇敢的傣族家庭布毛撿起壹個大葫蘆,冒著驚濤駭浪,救出了自己的心上人。佛陀被他堅貞的愛感動了,把竹筒插進金葫蘆裏,送給了勇敢的小布毛。小布接過手裏的金葫蘆,立刻吹了出來。頓時,風平浪靜,鮮花怒放,洋洋得意地祝福這對新人吉祥幸福。從此,葫蘆絲在梁河縣猛養傣族家族中流傳,梁河的德昂族、景頗族、阿昌族也紛紛前來取經,先後擴展到整個德宏等民族地區,代代相傳——

葫蘆絲是梁河傣族、德昂族、阿昌族自古以來使用的壹種蘆葦樂器。在結構上仍保持了古代樂器的特點,演奏方法為自然通風或循環通風。循環換氣能連續發出五度音程,音色優美、柔和、醇厚、委婉。在月夜的竹林或傣家竹樓裏,能給人壹種含蓄朦朧的美感,吹出的顫音如抖絲般飄逸溫柔。葫蘆絲的傣語名字叫布朗島(德昂族叫格寶,阿昌族叫巴倫),意思是用葫蘆制成的管樂器。翻譯成中文,曾叫葫蘆笙、葫蘆簫。由於它不同於哈尼族的蘆笙和蕭(蕭無春),文藝工作者將其命名為葫蘆絲。還有壹種說法是,解放初期,壹些文藝工作者下鄉體驗生活,聽傣族人講不準確的漢語,把盛誤認為是絲綢。有關專家考證,它叫葫蘆絲,但並不常見。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龔、齊德全等專業人士的推薦下,葫蘆絲的名稱得以確立並得到廣泛認可。

葫蘆絲的主要作用是男青年向女青年表白,傾吐愛意。它的發展經歷了自然普及、衰落、提高和升華三個階段。文革前,葫蘆絲是傣族男青年向女青年表達愛意的媒介,因此無法登上高雅的舞臺。文革後,用葫蘆絲串姑娘的方式逐漸被其他方式取代。由於專業人士的努力,葫蘆絲開始走上專業舞臺。20世紀80年代以來,梁河傣族樂壇上湧現出壹大批優秀的音樂人才,如龔、、齊德全、、馮紹興、杜德廣、龔,其中龔、齊德全、等梁家人才最具代表性。在表演方面,傣族青年葫蘆絲演奏家龔在80年代脫穎而出,以其非凡的作品將葫蘆絲藝術首次搬上舞臺。龔家銘也為葫蘆絲的生產和合成做出了貢獻。我國著名作曲家施光南創作的音樂《月光下的竹》,使葫蘆絲音樂風靡全國。特別值得壹提的是,後起之秀葫蘆絲王子齊德全在當今中國乃至國際樂壇都展現了自己的風采。

梁河傣族、德昂族、阿昌族有著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葫蘆絲是最具特色的傳統民間樂器,在以傣族為主的蒙陽、茫東河西、柘島等地,有著悠久的傣族、德昂族民間藝人制作的歷史。據猛養鎮芒棒村沙永興、沙永明兄弟和他們的父親的景、芒巖的莫、棒蓋的馮紹興、河西鄉第二古城德昂族兒女楊德賢、楊等民間知名藝人介紹,他們的絲瓜技藝是從祖輩傳下來的,制作的絲瓜遠銷瀘西、瑞麗、龍川、盈江等周邊縣市

德宏,源於傣語,因其地理位置而得名,意為“怒江下遊之地”。德宏是貝葉記載的“蒙毛古國”,司馬遷筆下的“滇越象國”,馬可波羅遊記中的“金牙國”。紅遍大江南北的名曲《有壹個美麗的地方》歌頌了德宏,壹個神奇而美麗的地方,蓄勢待發。德宏是壹個美麗而神奇的地方,集邊境、口岸、民族、熱區於壹體。這裏自然環境優美,壩上平坦,土地肥沃,物產豐富,邊貿活躍,民族風情獨特,民族文化資源豐富,被譽為海內外“孔雀之鄉”、“歌舞之鄉”。

德宏地處亞熱帶,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森林茂密,野生動物資源豐富。這裏壹直是國家壹級保護野生動物綠孔雀的家園,也是綠孔雀的原產地。德宏各民族都愛孔雀,認同孔雀。在古代,德宏先民將孔雀視為原始宗教的圖騰崇拜。11世紀中葉以後,龍川的傣族、德昂族、阿昌族相繼信佛。孔雀在佛經中被視為吉祥鳥、神鳥,是佛的化身。佛寺建築上雕刻著各種孔雀造型,佛龕、佛寺、壁畫、彩對聯上也雕刻著孔雀,桌子上插著孔雀羽毛,擺放著各種孔雀工藝品。與此同時,孔雀也走出了佛寺,進入了百姓的日常生活:德宏傣族人家的欄桿上雕著孔雀,門上貼著孔雀。在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孔雀的模型被插在牛車上。

在長期的社會實踐和生活實踐中,德宏各族人民創造了豐富多彩、博大精深的孔雀文化。傣族先民羨慕鳥類,模仿孔雀跳舞展翅,創造了孔雀舞,為後人所喜愛,經久不衰。節日裏,各族人民跳舞自娛。於是,孔雀舞蔚然成風,名聲大噪,享譽海內外。景頗族目瑙唐宗歌舞劇院的諾爽腦巴頭飾上裝飾著孔雀羽毛。據說景頗挎包上的銀泡,女人身上的銀泡都是學孔雀的,拋銀泡的舞姿就是模仿驕傲如孔雀。

孔雀文化融合了多種民族文化,包括傣族的郭展弼文化、景頗族的木腦宗格文化、阿昌族的阿魯窩羅文化、德昂族的哀牢文化和佤族的廣義時間文化。半個世紀以來,在所有關於德宏的文章中,“孔雀故裏”出現的頻率是最高的,這充分說明德宏人在思想上壹直在打“孔雀”這張牌,它也逐漸被外界所認可。德宏自治州成立於7月23日,1953,是雲南省八個少數民族自治州之壹。德宏位於雲南省西南部,與緬甸北部接壤,邊境線503.8公裏,陸地面積11526平方公裏。泉州總人口1.0678萬,傣族、景頗族、阿昌族、彜族、德昂族等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51.7%。全州轄蘆溪市、瑞麗市、龍川縣、盈江縣、梁河縣市。州府位於潞西市芒市鎮,陸上距離649公裏,空中距離427公裏。

德宏自然環境優美,歷史文化燦爛,民族風情獨特,區位優勢突出,自然資源豐富,被譽為“孔雀之鄉”。德宏最突出的特色體現在“邊、情、綠、寶”四個字上。“邊”指的是德宏邊境的長度,中緬邊境德宏段是我國著名的和平邊境、商業邊境、陌生邊境。德宏不僅是歷史上著名的南方古絲綢之路的主要出口,也是滇緬公路和中印公路的交匯點。至今仍是中國西南地區面向東南亞、南亞的重要陸路口岸,也是雲南對外貿易的重要口岸。在503.8公裏的邊境線上,有瑞麗、萬鼎兩個國家壹類口岸和張峰、盈江兩個國家二類口岸,有全國唯壹實行“境內通關”特殊海關監管模式的瑞麗高捷邊貿區;在28個渡口和64個通道中,有9條道路與緬甸的史迪威路相連。內陸貨物可以通過巴莫水道、密支那水道和鐵路運輸到仰光,出印度洋,無需繞過馬六甲海峽。或者從史迪威路向北,沿著印巴鐵路直接進入中東,走向世界。是中國通往緬甸、印度、東南亞、南亞最便捷的國際陸路通道。全州有26個鄉鎮與緬甸相鄰。在國界的兩邊,同壹個民族生活在邊界的另壹邊。村落相連,建築相連,彼此通婚,趕同壹條街,喝壹條河。有“壹井兩國”、“壹院兩國”、“壹村兩國”甚至“壹壩兩國三城”的邊境奇觀。“情”是指德宏有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習俗。傣族的潑水節、景頗族的木腦宗格節、佤族的廣季、阿昌族的阿魯窩羅節等民俗各具特色。各民族能歌善舞,傳統文化底蘊深厚。中緬兩國人民是友好鄰邦,“細胞波”友誼源遠流長,處處滲透著中緬兩國人民深厚的細胞波感情、濃郁的民族感情和獨特的宗教感情。陳毅元帥的著名詩句“我住在河頭,妳住在河尾,我們無限相愛,* * *喝壹條河”是中緬友誼的生動寫照。“綠”,即德宏屬於亞熱帶地區,這裏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8.7℃-20.3℃,年平均降雨量1400 mm-1700 mm,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壹年四季鮮花盛開。泉州森林覆蓋率61.2%,野生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它被譽為“動植物王國”和“熱帶亞熱帶物種基因庫”。放眼望去,仿佛置身於壹片綠色的海洋。只要妳來德宏,妳就能呼吸綠色的空氣,品嘗綠色的食物,享受綠色的心情,在綠色的大自然中體驗和諧。可以說德宏是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集休閑娛樂、旅遊度假、居住娛樂於壹體。“寶”,即德宏靠近世界著名的珠寶玉石產地緬甸,毗鄰緬甸“玉石之鄉”克欽邦。紅寶石、藍寶石、翡翠、瑪瑙等各種稀世珍寶,尤其是上億年的樹化石、樹形玉器,更是德宏獨有。“東方珠寶城”德宏瑞麗市已成為中國最大的珠寶玉石交易市場和集散地。

雲南葫蘆絲主要起源於雲南德宏,具有濃郁的地方民族色彩。

這種樂器使用天然葫蘆作為吹壺。葫蘆下端並排插著三根長短不壹的紫竹管或鳳竹,中間較長的稱為七孔主管。兩個相鄰的管道稱為輔助管道,壹個用於高音,另壹個用於低音。有梅花扣式和推式。葫蘆的上端稱為吹口,是指按下中間主管的音孔,在演奏旋律的同時,左右竹管同時發出固定的單音,與旋律形成和聲。其音樂柔和、細膩、醇厚、質樸、富有表現力,深受雲南人民的喜愛。無論是民謠還是專業舞臺,都能聽到它優美的聲音。近年來,在葫蘆絲王子:齊德全的不斷努力和國家的大力支持下,備受國內外關註。齊德全,阿呆人,留著大胡子。用他的話說,他看起來“特別有原創性”,有低調的名聲。去年年初,他在春城昆明由俄羅斯愛樂樂團伴奏,與雲南民樂、西洋音樂同臺演出新年音樂會。多年來,他應官方文化部門的邀請,前往美國、瑞士、日本、韓國和臺灣省。祁德全出生在梁河縣猛養鎮邦蓋村的阿呆農民家庭。這裏幾乎家家戶戶都有葫蘆絲,其中十戶是猛養人,九戶會吹道(傣族稱葫蘆絲等吹奏樂器為“道”)。齊德全的爺爺、外公、舅舅都是蒙陽有名的葫蘆絲老師,媽媽是有名的民謠歌手。出生於葫蘆絲世家,自幼隨父親和叔叔學習演奏制作葫蘆絲和巴烏。16歲以後,他號召李仲培等當地名師和文化人學習樂理和國風管樂,學習專業、規範的演奏技巧,使他的演奏技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獨特的遺傳,加上超人的勤奮和努力,磨練了他紮實的基礎和靈活的技能。他說:“作為壹個音樂人,光努力是不夠的。妳要細心,耐得住寂寞,用真情和真誠去感受和探索音樂的本質。”65438年至0989年,齊德全先生出版了第壹張葫蘆絲音樂專輯,是中國乃至世界發行葫蘆絲音樂專輯的第壹人,引起強烈轟動。這張專輯名為《天籟之音》,第二版的需求仍然供不應求,創下了中國乃至世界葫蘆絲視聽作品的最高發行量。專輯銷往歐洲,葫蘆絲被稱為東方薩克斯。在繼承前人精華的同時,齊德全在葫蘆絲的性能和制作上不斷創新。他將傳統葫蘆絲的七孔改為九孔,演奏難度加大,但音域大大擴大。通過氣息和指法的控制,他吹出了不到半度的升調和降調。中國國風管樂大師於訓法先生表示,齊德全的演奏魅力獨樹壹幟,情感和意境無與倫比。多年來,齊德全肩負著葫蘆絲文化傳播的重任,將德宏的民間藝術和習俗傳播到海內外,因此也被譽為海內外葫蘆絲文化的使者。齊德全的故鄉梁河縣,現在正在申報“葫蘆絲之鄉”。有人說是用他的葫蘆絲吹出來的。祁德全出生於1958年5月,雲南省德宏州梁河縣猛養河邊的壹個寨子裏。他從小就喜歡音樂。10歲的時候,他跟爺爺和叔叔學彈葫蘆絲,做葫蘆絲。齊德全在梁河糖廠工作,曾經在廠裏的泵房當工人。他通過對葫蘆絲的熱愛和多年的辛勤耕耘,在葫蘆絲演奏和制作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為當代民族音樂中著名的葫蘆絲制作人和葫蘆絲演奏專輯水平最高的最具代表性的演奏家。深受廣大群眾喜愛,被譽為當今葫蘆絲演奏的壹代。二十多年來,他致力於葫蘆絲的演奏和制作,同時也專註於教學,傳授葫蘆絲演奏的知識和技巧。除中國學生外,還有日本、意大利、法國、美國等國家的留學生跟隨他學習葫蘆絲演奏,使葫蘆絲這壹國寶、民族藝術漂洋過海,走出雲南,走向世界,得到廣泛傳播。近年來受雲南省文化廳、省電視臺、省電臺邀請,演奏和錄制各種體裁的音樂作品。他曾在舞劇《潑水節》、首屆國際旅遊藝術節開幕式晚會等節目中演奏並領銜演奏葫蘆絲。雲南音像出版社出版了他的專輯《深情葫蘆絲》等多盤磁帶。該機構還發行了第壹套葫蘆絲和巴烏的音頻課程以及由他、楊誌宇和李春華編輯的配套VCD《戴鋒沈蕓》。德全先生曾對壹位電臺記者說:“以前葫蘆絲很民謠,但可以多彈,不能和樂隊、鋼琴等樂器結合。我真的下了很大功夫規範葫蘆絲的調音。”“吹出《月光下的鳳竹》寫的歌,又快又容易。和妳壹樣,我保證妳三天能學會兩首歌,但是學好太難了。我有壹個吹長笛的好朋友。20年前他接觸了葫蘆絲。笛子和葫蘆絲是相通的。他壹個小時就能摸到笛子和葫蘆絲。他說太簡單了。但是他已經玩了20多年了。有壹天,他在街上看到我,說太難了。玩了20年也永遠達不到妳的感覺。”祁德全先生制作的葫蘆絲很好賣。撒切爾夫人來中國的時候,非常喜歡。齊德全給了她兩個。為了讓葫蘆絲之鄉出名,他把工作室從昆明搬到了家鄉,鼓勵村民種各種葫蘆,銷售由他包攬。2003年8月,齊德全先生以回鄉為契機,在梁河舉辦了壹場“鄉愁”葫蘆絲音樂會,體現了民間藝人紮根家鄉的深情。他為世人了解傣族和葫蘆絲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出生於5月,1958,雲南省德宏州梁河縣猛養河邊的壹個寨子裏。我從小就喜歡音樂。10歲的時候,跟爺爺和叔叔學彈葫蘆絲,學做葫蘆絲。20多年來,他耕耘祭壇,努力探索,在葫蘆絲的演奏和制作上有很高的造詣。目前除了彈葫蘆絲和制作葫蘆絲,他還專註於教學;除中國學生外,還有日本、意大利、法國、美國等外國學生傳授葫蘆絲演奏知識和技巧,使葫蘆絲這壹民族藝術漂洋過海,得到更廣泛的傳播。近年來受雲南省文化廳、省電視臺、省電臺邀請,演奏和錄制各種體裁的音樂作品。他曾在舞劇《潑水節》、首屆國際旅遊藝術節開幕式晚會等節目中演奏並領銜演奏葫蘆絲。雲南音像出版社出版了他的專輯《深情的葫蘆絲》。該機構還發行了第壹套葫蘆絲和巴烏的音頻課程以及由他、楊誌宇和李春華編輯的配套VCD《戴鋒沈蕓》。葫蘆絲樂器與現代電子樂器的合奏也能體現出兩種樂器的完美結合,呈現出古典與現代結合的溫馨醉人的新感覺。葫蘆絲王子齊德全先生出生於阿呆家庭。傣族人多才多藝,能歌善舞。節日裏,無論是在河裏劃龍舟,在河邊彈“高盛”(用葫蘆絲做樂器),在廣場上“奔忙”,還是在竹樓裏飲酒宴飲,都能聽到動人的歌聲。雲南十九怪:葫蘆絲可以做成樂器賣,也可以吹出音樂。

  • 上一篇:在日本旅遊可以買美國玩具嗎?日本旅遊業的玩具
  • 下一篇:人類最早的鉆井活動始於中國。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