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古玩市場 - 人類最早的鉆井活動始於中國。

人類最早的鉆井活動始於中國。

打井就是人們從地表向下挖壹個圓柱形的通道,最初的目的是抽取地下水。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鉆井大致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打井技術、鉆井技術和旋轉鉆井技術。前兩個階段,我們中華民族在這個技術上是走在前列的。大約在公元前1500年,在中國出土的甲骨文中已經發現了“井”字。春秋戰國時期井深已達50余米,唐代已超過140米。這壹時期屬於人工掘井階段,直徑約為1.5米,人可以從井筒下到井底。經過兩千年的發展,中國古代的鉆探技術有了新的發展,取得了劃時代的突破。鉆井井筒直徑呈碗形,井深達到1-1048。卓通井是壹口用直立粗大的竹筒和竹片作繩索,從地下撈取鹵水的鹽井。“卓通經”的發明是中國古代除指南針、火藥、印刷術、造紙術之外的又壹偉大發明,開創了世界現代“繩鉆”鉆井技術,掀起了人類歷史上壹次重大的能源革命。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研究了中國古代的鉆井技術後大為驚嘆。他在《中國古代科技文明史》壹書中寫道:“今天用來開采石油和天然氣的深井,就是從中國人的這些技術中發展起來的”,並指出“這項技術大約在12個世紀前就傳播到了西方國家”。1835年(道光6年),中國成為世界上第壹口“傑出的桶井”(四川省自貢市大安寨的海井,井深1001.42米),使鉆井技術達到了壹個新的高峰。1850年(道光三十年),鉆探深度達到1100米(四川省自貢市墨子井)。為了開采地下的石油,美國在賓夕法尼亞州打第壹口井是在1859,井深只有21.64米,直到1871才鉆到338.33米。俄羅斯只在1848打了壹口深約60米的井。19世紀末出現的旋挖鉆井技術,實際上是在中國旋挖鉆井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油氣井在中國古代被稱為“火井”。據《漢書·祭郊誌》(公元61年)記載,“天壇火井在洪門”,即在陜北神木縣附近的洪門火井裏建了壹座廟。唐代著名詩人李賀曾問:“火井溫泉在何處?”這首詩。中國四川的天然氣鉆井與鹽井有關。上述深海井實際上是壹口* * *鹽水和天然氣生產井,日產天然氣5000 ~ 8000立方米,鹽水14立方米。據《鐘書廣記》壹書記載,明鄭德末年(公元1521),四川歷史上,在鉆鹽井或天然氣井的過程中,鉆完油後改為油井。明清時期,四川打油氣井的技術非常普遍,伊布卡(Masaru Ibuka)約1000m。

四川大營鄉舉世聞名的“卓筒井”

  • 上一篇:雲南葫蘆絲梁河縣:葫蘆絲的吉祥發源地。
  • 下一篇:最珍貴的古玉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