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美?在藝術中,終極是美。它是壹種極致的外在形式,所以產生了美。藝術中常用的誇張是壹種美的形式。除了上述的美,美還包括悲傷、恐怖、痛苦、頹廢、喜劇、想象、絕望等美。比如鄭鈞的音樂是壹種頹廢的美;陳佩斯的素描是壹種滑稽的美;克裏斯蒂娜的推理小說是想象的美。恐怖片是壹種恐怖美;莎士比亞的悲劇是壹種痛苦的美;涅槃的音樂是壹種絕望的美;校園民謠是壹種悲涼的美。可以說,美在生活中無處不在。
美的產生需要壹種審美素養。沒有審美素養,有些美是無法理解的,比如痛苦之美,頹廢之美,絕望之美。美是藝術與欣賞者心靈的交流,是藝術在欣賞者心中產生的壹種振動。只有當欣賞者有了壹些經驗,美才能產生。所以美是通過欣賞者與藝術的互動而獲得的,純粹的藝術很難說它美不美,或者說同壹種藝術對不同的人來說是不壹樣的。有的人會產生美,有的人不會。藝術修養的重要性在這個時候凸顯出來。
美是立體的、多層次的,不是平面的。我們以前所謂的審美,只是審美的壹部分。所以世界賦予藝術多層次多角度的思考。它是復雜的,就像社會的復雜性壹樣。審美的簡單化是不科學的,不利於我們對美的欣賞,不利於我們對社會的理解,不利於我們對生活的享受。
From /moguizhizi001
美與審美——論林風眠的繪畫
人類的生存能力高於壹切生物,所以人類不僅能欣賞美,也能創造美。
人類創造的美的對象是藝術,人類創造的研究美的對象的知識是美學。
美麗是如此吸引人的東西!
心理學家認為,美能吸引人的註意力,是因為人類有愛美的本能;人類學家用各種原始人類和現在存在的各種野蠻人類證明了這個事實,比如漂亮的紋身,漂亮的飾品,漂亮的器具。生物學家還利用各種動植物的花、葉、羽毛之美作為傳播種子的工具,並將這壹事實擴展到各種生物界。
美麗激發了許多古代名人的靈感,為杭州到處建造寺廟和塔,到處雕刻巖石並將其描述為各種繪畫,詩歌和遊記,使杭州更加美麗。
美激勵了各地區的各類現代人,使他們窮盡了壹切交通工具和壹切交通工具的能力,或漂洋過海或近在咫尺,絡繹不絕地來到杭州遊玩或生活壹段時間;到了這裏,妳會在春天摘遍“銀山紅”,夏天摘荷葉,秋天聞桂花香,冬天去西溪看蘆花;如果妳離開這裏,妳會把所有能紀念杭州的零零碎碎都買給親戚朋友,告訴他們杭州的美。美學不是特別研究美的對象,也是批判美的對象;美學不僅可以批判藝術,而且可以評價人類的普遍生活:它可以完全統壹認識對象的真、意誌對象的善、藝術對象的美。
現代美國學者有壹個理論,認為美有兩類:壹類是基於個人立場,壹類是基於種族立場。對於後者,我認為:人類是群居動物,我們離不開人;另壹方面,如果壹個人類或壹個民族不存在,屬於這個人類或民族的人就不能單獨存在;如果美學站在人類壹切活動都是人類生命的保存和延續的立場上,它就不能不降低只為個人享受的美的範疇,同時提高足以為全人類或全民族享受的美的範疇。
這樣,無論是在每個人的思維中還是審美評價中,我們對美的事物的欣賞都有了放棄壹時的或個人的快感,而采用永久的或民族的快感的可能性。
我們知道,自然美、人工美和創造美是有區別的。自然美是不加壹些勞動就自然的美;人工美是在自然美之外,通過人工改造或補充而成的;美的創造完全是由於人的力量,在美的固有對象之外創造了壹種新的美。
中國目前流行什麽,讓大多數人賞心悅目,特別是公認的藝術,比如老戲,比如古畫,比如音樂,雕塑,還有建築等等。,我們可以感受到無限的荒涼,如果我們試著想壹想!
在中國的現代藝術界,還處於壹種“動”的狀態:有人在試圖模仿古人,有人在試圖復制外人的既定作品,有人在試圖制作沒有內容的技巧,有人在試圖把握時代!這在壹個有教養的作家身上,會看到取舍之道;但總的來說,剛從事藝術的年輕人往往無所適從!
我從事美術40年,大部分是解放前。回憶當時的藝術界,就像回憶壹場可怕的噩夢。我之前的藝術生涯美其名曰:在象牙塔裏。藝術界根本談不上什麽藝術理念,只有混亂和派系之爭。藝術家脫離了時代和生活,陶醉於那拙劣的作品。今天,尤其是大躍進以來,無論是在我們藝術家的作品中,還是從我們身上,我們都能感受到時代的脈搏。
解放前畫中國畫的看不起西洋畫,畫西洋畫的看不起中國畫。進步或稍有創意的藝術家受到迫害,藝術界也互相排擠。還記得1926在北京老年藝術學院的時候,想請齊白石先生來藝術學院任教。結果學校壹幫國畫老師反對,齊老師如果從前門進學校,他們就從後門出。這真的很可笑。
來源:中國古玩網/know _ lib/html/20068/30161644 . 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