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器辨偽要點
古玉器的辨偽是壹門非常專業的非常嚴謹的學問。擁有較高的鑒賞能力和成熟的辨偽技巧的朋友,他們壹定是非常註意學習和借鑒前人和當代學者專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的,他們壹定熟知每個時代玉器的器形、紋飾、琢工等特征的。要想提高自己的鑒賞和辨偽能力,必須:
第壹,努力拓寬自己的知識面。除熟讀中國玉器史外,還應熟讀中國通史,中國工藝美術史,研究中國的青銅、陶瓷、書畫等藝術,追蹤現代考古學的最新發現。
第二,大量地接觸、研究實物。專業人員“近水樓臺”通過對實物大量地類比研究,快速提高自己的辨偽能力的條件是得天獨厚的,廣大愛好者除了虛心向專業人員請教外,認真研究圖片畫冊,註意聽各類講座,仔細觀察博物館藏品,利用閑暇時間去古玩店或古玩市場對各種真品或贗品進行比較研究等,都是提高自己辨偽能力很好的途徑。
第三,有條件的同誌應該向治玉工匠虛心請教。熟悉現代治玉特點、琢玉方法,對深刻領會各代玉器的治玉工藝特點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如震驚中外的殷墟婦好墓玉器出土後,專家學者深入玉雕廠廣泛聽取琢玉工人的意見、虛心向老玉工請教壹事,就是最好的例子。
第四,對玉材應該有壹定的認識。是玉還是非玉,好玉還是玉皮這直接影響著古玉的價值也影響著衡量玉器雕琢水平。
辨偽之事不是三言兩語能說明白的,但拿到壹件玉器應該壹看器形,二看紋飾,三看琢治特點,四看玉質,五看沁色。
壹看器形
器形是器物給人的第壹印象。判斷某器為某物後,就可以根據該器物的發展衍變,某時代該具有的特征,判斷它是真品還是贗品,這是辨偽的第壹步。
二看紋飾
優美的造型和婉轉自如的紋飾是玉器惹人喜愛的必備條件每個時代的紋飾有每個時代的特點:龍山文化以復雜陰線勾連的獸面紋和商的紋飾隨型變化以及令人註目的”臣“字眼;春秋戰國以谷紋、蒲紋等為代表日趨抽象繁密的紋飾等特點都是必須熟記在心的。
三看琢治特點
壹塊玉必須經過多道工序才能成為壹件玉器,琢治時的鋸片、鉆孔,雕琢等加工情況是判斷玉器優劣真贗的重要標準。
四看玉質
我們知道和闐玉也即軟玉是商代才開始使用的,漢代才大量進入中原地區的。而紅山文化的玉器壹般是由呈黃綠色的岫巖制成,翡翠是明末傳入中國,清代才較多使用的硬玉,因此用和闐玉制造的新石器時代的玉器是可能為真品。而用翡翠制造的漢玉,真正制作時代絕不會太早,但用昂貴的和闐、翡翠偽造古玉從經濟上考慮是絕對不合算的,因此它是極少量的,壹般為宮廷仿造。現在充斥古玩街的,都是壹些價格低廉的石性很強的似玉甚至是大理石。
五看沁色
沁色的深淺、形狀是鑒賞、也是辨偽的壹大要點,需要提醒廣大讀者的是,不是所有的“出世古”都有沁色,而現在眾多古玩攤上看起來天衣無縫的“古玉”,是運用高新科技產品人工染色的產物。
人工染色雖可亂真,但細心辨析還是能準確識別的。如偽造的“雞骨白”幹枯似石,缺乏玉特有的溫潤感;人造血沁仔細嗅來有壹股血腥味,且迄今的考古發掘得到的玉器中未發現有此種沁色,至於用提油法上色的玉器,油膩感很難消除。此外,觀察色沁處是否正好在玉器的瑕斑處,也是辨析的捷便途徑。
現在的古玩市場上,仿制品極多。像戰國的龍形紋玉佩;漢代的各種龍紋、蛹虎紋的小件器、玉佩飾、玉雞心佩;明代的子剛(岡)款玉佩等。玉辟邪、玉龍、玉馬也是仿制者較多偽造的對象。現代仿古玉器者也掌握著幾手可以用“卓越”二字形容的染色技術,他們壹般喜歡把小件器通體染成煙垢色,也喜歡在玉壁、玉辟邪上人工染上土黃色和灰黑色。掌握了這些特點,妳就不會受騙上當,聽信攤主之言,徒尋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