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古玩市場 - 價值連城的“和氏璧”到底是什麽材料?

價值連城的“和氏璧”到底是什麽材料?

《三國誌》遊戲中的“和氏璧”

提起價值連城的“和氏璧”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在正史和其他史籍中,多次出現,成為春秋戰國時代天下珍寶中,最高價值的代表。《史記》中有記:昔卞和獻寶,楚王刖之。記載最詳細的,應該是《韓非子》,其中記載:

卞和抱璞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獻之厲王。厲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為誑,而刖其左足。及厲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獻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為誑,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於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淚盡而繼之以血。王聞之,使人問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當初學這篇課文的時候,自己的感覺非常奇怪,覺得故事不通,尤其玉人的做法讓人感到莫名其妙,不可理解,為何這樣壹件對所有人都有好處的事情,玉人要從中作梗!楚王可以得到寶物,卞和獻寶有功,必有重賞,玉人把這玉璞琢磨成器,也有功勞。玉人完全沒有破壞這件事情的動機。若說是玉人眼力差,可這是楚王的禦用玉匠,春秋戰國時代的玉刻工藝蓋世無雙,楚王的玉人怎麽會不識寶玉!

歷來確實有認為這件事不存在的觀點,其中以清代乾隆皇帝為代表,他認為這是韓非所杜撰的壹則寓言,他解釋這種觀點是:獻玉的卞和,代表忠臣,玉璞代表忠言,玉人代表奸臣,玉人看出是玉,但誣蔑為石,就是忠臣進良言,被奸臣讒言所毀壹樣。

原來我也認可這種解釋,因為好像可以說通,但“和氏璧”是壹件多方記載,確實在歷史中出現的寶物,若說完全是杜撰,太過草率了。

後來,由於工作原因,對中華文物的歷史有所了解,對玉器的出產也略知皮毛,以及閱讀了壹些相關的書籍。覺得“和氏璧”的發現過程還是可以解釋的通的,並不是玉人眼力差,也沒有從中作梗,這首先要從“和氏璧”的材質來說。

《韓非子》中的記載是: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根據中國的玉石分布,我們知道,江南是不產玉的。和闐出在新疆和闐,岫巖玉出在東北,緬甸出的是硬玉,就是後來的翡翠,而且它和玉的分別是很大的。所以,由此推論出,卞和在楚山中找到的不是和闐美玉,而是壹塊石。當然它並不是普通的石頭,而是壹塊千年難得壹遇堪比美玉的美石,否則秦王也不會打算用十五座城來換!

現藏於臺北故宮的“春秋玉構件”

而造成卞和斷足的原因,是對玉認知上的差異造成的。春秋時期對玉的規定,並不太嚴格,許多地方的精美溫潤的美石,也算作玉的範圍,而且經過琢磨,的確非常美觀。有文物可以證明當時采用材質優秀的美石當作玉來加工的。但在“玉璞”階段,也就是原材料階段,只能分辨出它是石還是玉,而看不到裏面的材質是否精美,現在也是如此,相信接觸過玉石的朋友對此會有些經驗。而玉比石頭貴重,這是自古就形成的觀念,而且在戰國時期,華夏之地的貴族已經非常多的使用產於和闐地區的和闐玉來制作器物。作為楚王的禦用玉人,接觸的都是上等的和闐美玉,看到這塊楚山美石的原材料,當然認為是石頭。我相信玉人沒有膽量欺騙楚王的,卞和因誑而刖足,欺君之罪可不輕,玉人不會用自己的腳冒險撒這個無意義的謊的。所以,兩代楚王的玉人都斷定卞和所獻乃“石也”!

最後在下的結論是,《韓非子》中的記載,應該是確實發生的,而玉人和卞和都沒說謊,這是那時對玉材認知上的差異造成的,卞和所獻的是壹塊質地非常優良、價值連城的“楚山美石”!

前人提出過和氏璧非玉的說法,我只是用自己所學的壹點粗淺文物知識,推論我認為和氏璧所用的具體材質,說“楚山美石”並不是要推翻和氏璧是寶物,只是尋求歷史真相。當然,這也未必正確,壹種考證,拋磚引玉而已。

“和氏璧”後來被秦始皇琢磨成傳國玉璽

李斯撰寫印文“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歡迎關註“古玩夜話”,古玩軼事、歷史典故、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 上一篇:從合肥南站怎麽到合肥古玩市場
  • 下一篇:妳好,毛筆怎麽保養?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