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縣是河南省唯壹的縣級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就沖著這壹點,我把浚縣當成了這次豫北之行很重要的壹站。到浚縣的時候已經接近晚上,開車路過北城墻,燈火通明,非常壯觀。當時就非常興奮想看壹下浚縣古城的夜景,可惜作為外地人,真的是壹抹黑,走到哪裏都繞不過正在修的黃河路,找到住處時已經是精疲力盡。只好在第二天白天花了半天時間,用徒步的方式丈量了這座古城。話說浚縣古城真的很大,壹圈走下來我在微信運動裏的排行直接飆升到了前列。 浚縣古城是壹座開放的古城,完全免費,它以文治閣為中心,分東、南、西、北四個城門,我是從浮丘山下來後進的古城,所以走的是南城門。 南城門前是壹條護城河,上面有明清時期架起的南關石橋,橋面鋪滿了歷史的痕跡,並不是很平坦。雕欄上的獅子仍不減當年神韻。 南城門,高大雄偉,上面的重檐閣樓,為新修的仿古建築。 南城門東側有專門的古城墻體驗館,分為明清兩代城墻,明城墻主要是土層堆積及文字介紹,清城墻則是遺址展示。 進入南大街後路兩側到處都是仿古建築。為了保持這種統壹,肯定是花了不少功夫的。 賣衣服的直接叫「 ”武裝部”,真是武裝到全身上下。 這個賣炸魚的存在感真的是極強,光小的招牌就有五個。 來浚縣吃特色美食,少不了「 ”石子饃”。浚縣人直接叫「 ”子饃”,子帶兒話音,聽起來很有美食的味道。看著很像我們那裏的餡餅,吃起來外酥裏嫩,裏面都是肉和雞蛋。 浚縣古城正中間的這個建築是文治閣,他是整個浚縣古城的中心,也是浚縣的標誌之壹。明代時叫中心閣、鐘樓。清朝重修後改名「 ”文治閣”。 壹條東大街,半部浚縣史,從文治閣往東走,就是東大街。 東大街最典型的就是這幾棟「 ”革命”風格的建築,總能讓人想到那個紅火的年代。另外東大街還有壹個「 ”宋家大院”,是清朝留下來的四合院,不過正在翻修。 要說浚縣古城最有看頭的那非西大街莫屬了,西大街在古代壹直都是浚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最西邊是壹條河,不但是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而且是世界文化遺產,這條河就是衛河(永濟渠)的浚縣段,在古代這裏是衛河重要的碼頭,吞吐量相當可觀,造就了浚縣商業的繁華。而上面架的壹座石橋,叫雲溪橋,在當地也極為有名。 河是護城河,橋是護城橋,過了河和橋就是西城墻,西城墻是浚縣古城保存最好的壹段古城墻了,雖然城門、城樓都是新修的,但墻基是老的。經過修繕,現在依然可以登上城墻,俯看西大街。 從西城門進入西大街,最先看到的壹座孤立的小樓叫「 ”遏雲樓”,是古代的壹座戲樓。樓前有當地的市民做「 ”騎馬”的營生,去的時候正好生意開張。遏雲樓對面是壹座關帝廟,正在大修,暫時沒有開放。 和遏雲樓做鄰居的是浚縣電影院,同樣是「 ”革命風”,在裏面看地道戰、地雷戰這樣的電影壹定會很有感覺。 再往東走就能看到世襲翰林院,其實世襲翰林院最初在浚縣南大街,清朝光緒年間才搬到西大街現在這個位置。 世襲翰林府是浚縣歷史名人端木子貢後裔的宅院。子貢是孔子門徒當中非常有名的壹位,善於經商,號稱是儒商的鼻祖。 解放前夕,浚縣在世襲翰林府設石印局,以承接 *** 印刷業務。後來這裏先後做過縣醫院、縣集體工業聯社、集體工業聯社家屬院等。 西大街現在也是商鋪林立,有賣吃的,有「 ”嘿店”,還有拋繡球招親的,沒有女朋友的不妨去試試運氣。 西大街還有很多小的岔街,像這個就叫「 ”雞市街”,在古代應該相當於農貿市場。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位於西大街中間,向北的這條縣前街了。上面寫著「 ”黎陽舊治”。裏面藏著古代的縣衙和學校等。 通往浚縣縣衙的路上,有很多以前的機關和民居,近年來翻修以後,全部通過壹個個側門連接互通到了壹塊兒,我是從數學家劉亞星的故居進入的,這家串那院的,先後走了王家大院、兵役局,最後也不分不清到底是哪家了。 裏面有關於古代結婚和拜壽的壹些民俗,結婚的那壹套有很多環節,現在依然還在沿用。 如果靜下心來,壹個壹個仔細觀看,還真能學到不少知識。可惜時間有限,多走馬觀花,拍照留念。 縣前街往北走到頭,就是浚縣縣衙,老地方,新建築。 「 ”公生明,偏生暗”這是古代的官場箴言,放到現在或者以後也不會過時! 縣老爺辦案的地方,兩排衙役壹喊「 ”威武”,縣老爺壹聲:「 ”下跪者何人”,是不是馬上就兩腿發軟了。 古代為了避免貪汙和產生裙帶,官員都是異地派遣的比較多,所以縣衙後面往往都是住宅區。 縣衙裏有幾個「 ”土圓糧倉”,這可不是古代的官老爺留下的,而是新中國成立初期,浚縣建造的第壹批國建糧倉。 縣衙裏很多房子都被開辟成了展覽館,有講浚縣廟會的、有說古代官員服裝的、還有關於兵器刑法的。 有意思的是縣衙門口的這組雕塑,有很多人吃的都是沒有文化的虧,還有壹些人掙得是有文化錢! 從縣衙往東走沒多遠,就是文廟了。這裏可是浚縣古代的文化中心。 欞星門、泮池、跨鰲橋、戟門該有的建築,無論是原有的還是後補的,壹個都沒有少。 文廟最終到達的建築當然是大成殿,裏面供奉的是至聖先師孔子。 有沒有發現,文廟裏面的戟門和大成殿用的都是綠色琉璃瓦,大成殿還是歇山頂的建築。而剛剛走過的縣衙是青磚灰瓦硬山頂,在建築規制上可是比文廟矮壹頭的。 從文廟出來再往東走,就能走到北大街,北大街壹條街幾乎都是商鋪。走到北城門的時候突然就想到第壹天來的晚上,在城門外開著車來回轉找不到停車和住宿的地方,多少有點小狼狽。走到北城門也算是將整個浚縣古城全部走了壹遍。無奈的是車和行李都在南邊,只好又從北走到南,中間再次經過文治閣,經過這座古城的中心,感覺有壹種說不出來的熟悉,可能這種感覺就叫來過吧! 浚縣泥咕咕,捏的都是小時候,掰手腕、摸瞎兒,玩的不亦樂乎
上一篇:優秀教師的三大先進事跡下一篇:315曝光古董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