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8號,cctv-2頻道播出了三擋電視欄目,分別為《第壹時間》《經濟半小時》和《中國財經報道》,這三擋節目的主題都為壹個《小玩意大市場:珠串大買賣》。而這期節目的主角之壹就是曹荻明與他所經營的老字號元懋翔。
小玩意裏的生意經
福建仙遊,全國聞名的木制品交易集散地。最近壹年,這裏的木材生意卻大不如前,每天都營業,壹個月下來也很難做成壹單生意。榜頭鎮有家具企業2000多家,今年有三分之壹沒開工。
不過,鎮上的人卻似乎並不太著急。2014年鎮上賣珠串的店鋪雨後春筍般地出現,從2000多家猛增到6000多家,而且創造出有史以來最高的年銷售紀錄——20億元,比榜頭鎮2014年全年的原木銷售額高出壹倍。
現在,仙遊已經成為全國珠串市場的壹個重要貨源地,全國80%的木質珠串都來自這裏。
同樣被“小珠串”改變命運的,還有幾百年前就以做核雕出名蘇州舟山村。
三年前,舟山村辦了件大事兒,村裏三顧茅廬,請回了國內核雕界名家周建明老人。
老周十幾年前離開家鄉謀生計,那時候再好的核雕手藝也養不了家,更別說收徒弟。但現在百姓生活好了,買個串不是大錢,他們的手藝終於有了用武之地。現在的舟山村,已經在周建明的帶領下,建起了500多個核雕工作室。
有的人是通過手藝賺錢,有的人則通過壹雙慧眼創造財富。
最近,福建珠串商陳新付收了壹塊重5000克的沈香木料,別看陳新付從小在木頭堆兒裏長大,這麽大的沈香他還從沒見過。因而他特地從北京請來的壹位專家幫他把把關。
曹荻明,就是他請來的專家,不到30歲,但對木頭的了解和見識,卻讓陳新付佩服。
看到這塊沈香的第壹眼,曹狄明就興奮異常。他告訴《中國財經報道》記者“手指頭粗的壹根奇楠香至少得幾百年的時間才能形成,眼前這5000克,不敢想象”。
曹荻明從小就對木頭著迷,雖然學的是工商管理,但畢業後卻跑到故宮去上了四年的班,把故宮裏的木器都看了個遍,也攢下了別人沒有的經驗。隨著珠串市場火爆,曹荻明現在經常被人請去做鑒定,其中有不少是做高端手串生意的大戶。
市場魚龍混雜,曹荻明有了施展的空間。別人賣珠子,他賣的是辨真識假的專業能力。壹串老山檀,紅肉陳化作假,幾乎零成本的木料加上Baby油能做成上千元的貨。憑著好眼力,最近壹年,曹荻明自己頁做起了珠串生意。
現在,80後的曹狄明,已經買了車,還給家人買了房,甚至還出了人生第壹本書。創業的感覺,確實不錯。
小編看門道:傳統手工業變成創富機會,某種程度上預示著傳統手工制造業的回歸。當生意做出壹定基礎,壹些企業適合於規模擴張,而另壹些企業則適合恪守專業分工,做專做精。同樣能實現經濟效益,美國人做規模經濟,而歐洲人則發展出“大師經濟”,於是有了愛馬仕、阿瑪尼等品牌。花開兩朵各表壹枝,中國這麽大,不同模式都可以試試看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