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古玩市場 - 41凱爾世界周邊分析[青花手杯]

41凱爾世界周邊分析[青花手杯]

在《凱爾的世界》第13集裏,有這樣壹段描述:“凱爾借著溫暖濕潤的燈光環顧四周。這個房間高約兩米,寬五六平方米。在整體日式禪房設計中,有榻榻米低腳紅木飄窗小茶幾,壹對倒置的青花手杯,壹個銅雲,壹把錘子,還有壹個小的青銅胎琺瑯蓮花香爐,上面嵌著壹朵銅蓮花,插著幾顆香蓮子。沒有別的了。凱爾在這個密室裏,只覺得溫暖如春,有淡淡的花香飄過...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瓷器,來自著名的仿古永樂青花手杯。手壓杯雖非永樂所創,但其造型圖案卻是最受大眾推崇和認可的品種之壹,被譽為“穩福”。

用過仿永樂手杯的人第壹感覺就是厚重的溫暖感,導熱的延遲感也因為其厚瓷胎而恰到好處。握在手中的飽滿度也很完美,有人上升到人體工程學的角度來分析和贊美。

那麽這個永樂青花手杯到底有什麽神奇的存在呢?在這裏我將逐壹分析它的奧秘:

首先從它的型號可以知道它是明朝鼎盛時期永樂年間制造的。永樂皇帝朱迪是眾所周知的。他發動了靖南戰役,驅逐了他的侄子建文帝,奪取了政權,篡奪了皇位。稱帝時42歲,在位22年(42 -64歲)。

他命大學者解縉編修《永樂大典》,派鄭和下西洋,北探蒙古,南平安南,使明朝國威遠播,遷都北京,設東廠...

在永樂皇帝的諸多喜好中,自然少不了陶瓷的壹席之地,於是永樂青花手壓杯的出現就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情。在明朝,人們喜歡喝炒青芽茶。當時所有茶具中,只有青花瓷壓制手杯最配綠茶。

了解了造燒年代後,就進入對花紋和釉的解釋。在此之前,為了給大家壹個整體印象,我在下面引用了故宮博物院網站上對青花手杯的其中壹個描述:

青花手杯(花心),明永樂,高4.9厘米,直徑9.2厘米,足徑3.9厘米。

杯子像壹個小碗,口微卷,底部飽滿,圓滾滾。內外都繪有青花圖案。杯心有壹朵向日葵,花心部有“永樂年制”青花印章樣式。外墻口繪梅花,腹繪蓮花紋。

手壓杯是明代永樂年間景德鎮禦窯廠創制的壹種新型瓷杯。此杯制作精美,造型古樸敦厚,青花色調深沈。

手壓杯的特點是胎體較厚,重心在杯下部,口沿略向外。握杯時,正壓力與手的虎口相結合,給人壹種手壓重的感覺,故稱“手壓杯”。

明代永樂青花手杯是明代瓷器中可以與文獻記載相互印證的實物,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阿明文學家顧應臺在他的《博物誌略》壹書中特別提到了這種杯子:“我若在永樂做壹只手杯,張口彎腰,沙就滑到底。中間有雙獅球,球內六字或四字篆書,細如米粒,為上品;鴛鴦心第二;花花公子第二。杯外青花深綠,款式精美,可長久傳世,價格很高。”

在故宮博物院的藏品中,有雙獅繡球年和花心年的永樂青花手壓杯。另壹個有鴛鴦臥蓮圖案的杯子是明代萬歷年間仿制的。根據目前掌握的資料,僅故宮博物院就有4件這種質量上乘的永樂款手壓杯。

我們壹個壹個分析,然後再看剩下的。

在《凱爾的世界》第33集裏,有這樣壹段描述:“...這時候妳的腳踝突然好像被什麽東西抓住了,拼命的把妳拖向海底。妳突然覺得潮汐物質從四面八方湧來。耳、眼、鼻、口被宮中的蘇麻、商賈、犄角、征、羽相互隔開,伴隨著芳香的花草散發出的肌膚的溫暖,與景泰藍琺瑯編織的烏龍茶混合在壹起的物質充斥著...這些不同屬性的東西,在時空的扭曲下,融合成壹個,把妳們都擋住了。

馬謖李青這裏說的是繪制青花瓷紋飾的原料——氧化鈷(鈷粘土礦物),也就是我們今天要了解的永樂青花壓杯的釉下彩。

青花瓷的釉下彩紋是用氧化鈷彩繪裝飾的,大致可分為含錳量高含鐵量低的國產青花瓷和含錳量低含鐵量高的進口青花瓷。

國產青花料主要有:珍珠、浙江、石子青、平等青(碧唐青)等。

國內物質資源豐富,主要分布在江西贛州、上高、樂平、上饒等地,浙江、廣東、雲南、福建、廣西等地有豐富的含鈷礦物。

輸入的材料主要是來自古波斯(產地為現在的新疆)的馬謖麗青(又稱素料)和回青料。

大家對青花瓷都很熟悉。周傑倫的青花瓷雖然脫胎於汝窯,但確實把青花的知名度提高了幾十個百分點。

青花瓷又稱“白青花”,起源於唐宋,盛於元明。人們常把青花瓷比作舞臺上的青衣,雍容華貴,美麗委婉,很像中國的水墨畫。青花瓷出現在唐代,但只是零碎的壹件,沒有形成規模。直到宋代後期,由於原料豐富,才得到長足發展。

歷史進入元代後,產生了舉世聞名的元青花。

所謂元青花瓷,就是元代燒制的青花瓷。這種瓷器的出現,在元代掀起了壹場瓷器革命,打破了瓷器只能單色的歷史。青花綽綽有余,元青花的神韻席卷古今中外,世人視其為中國的“國瓷”。

2005年7月12日在倫敦佳士得舉行的“中國陶瓷、工藝精品及出口工藝品”拍賣會上,袁清華鬼谷子下山,加傭金後以15688,000英鎊成交,折合人民幣約2.3億元,創下了當時世界上中國藝術品拍賣的最高紀錄。

這個罐子繪有進口鈷制成的青花裝飾圖案。頸部飾有水波紋。肩章:飾以束腰牡丹;腹部:“鬼谷子下山”主題裝飾;下半部:四層陳寶繪有變形的蓮花花瓣圖案。

馬謖李青(或譯蘇伯尼青)是元青花中最美麗的顏料。馬謖麗青是壹種獨特的礦物鈷材料,產於古波斯。(首先,它產於今天伊拉克的薩馬拉地區;二是產於伊朗德黑蘭以南400公裏的格哈邁沙村山區。可惜這份材料太過稀有珍貴,從元朝到正念到明朝宣德以後就消失了。

如此稀有的顏料,自然被當時的制作人和達官貴人視為珍寶,專門用來描繪官窯裏大小不壹的青花瓷。

由於當時生產者條件不同,存在色素含量多或少的問題。就是有些器皿用的比較多,但是比較厚;有的器皿用的少了就輕了;或摻入麗青料中的國產料,或濃或淡,這也是元青花瓷顏色多種多樣,幾乎無壹相同的原因。

?藍色和白色的頭發顏色豐富,優雅和藍灰色。

炫耀的

輝煌是用進口蘇麻青料做的,官窯的元青花都是用進口蘇麻青料做的,但是蘇麻青料有壹個特點,就是高鐵低錳,青花帶壹點紫,綠中略綠。

淡雅

優雅是進口材料和國產材料混合使用的結果。

綠色石灰

有的青花有黑點,燒制後顏色深。是青色灰色的代表。

元代使用的“馬謖禮慶”主要成分是氧化鈷,含有少量氧化鐵。在高溫的作用下,“蘇北青”中的氧化鐵會在矽酸鹽液體中相互聚集,形成深色的晶斑。顯微鏡下大多是不規則的醬褐色斑點,沈在釉下。

而現代的仿制品大多只是在國產青花制作中簡單的添加了氧化鐵粉。在高溫的作用下,這些氧化鐵會迅速浮到釉面形成晶體。顯微鏡下,大部分都是渣點。

據統計,目前世界上現存的元青花瓷器不超過300件,其中江西省高安市博物館藏有23件元青花瓷器,幾乎占世界元青花瓷器的1/10,居全國之首。

然而,世界上收藏元青花最多的地方不是高安博物館,而是土耳其托普卡帕宮,這裏收藏了39件元青花,其中不乏世界上的重器和絕世孤品。

不幸的是,托普卡帕宮的元青花瓷不向公眾展出,只有尊貴的客人才能被允許參觀這些稀世珍寶。例如,馬未都先生在2010被邀請近距離觀察這些藍色和白色的元花。後來,馬未都先生出版了壹本書,分享了他的所見所聞。

元青花瓷第二名是伊朗國家博物館有32件元青花瓷。

伊朗國家博物館藏元、青花鳳、瑞壽四大系列平方壺

這些稀有而著名的珍寶通過絲綢之路被運往世界各地。當然,很多器皿都是元代的伊斯蘭皇室貴族放火焚燒的,這些皇室的世襲繼承也比較有序,所以我們有幸看到了這件800多年前的精美珍品。

青花是壹種釉下彩,其燒成溫度壹般在1200℃至1250℃左右才能達到應有的效果。因此,釉下彩的著色劑需要有足夠的耐火性,以適應高溫煆燒。現代工業生產的釉下彩器往往需要1400℃的高溫。

所謂“遠觀其色,近觀其花”,色彩在實用藝術中的作用非常關鍵。贊美青花瓷首先是色彩之美。但有趣的是,白色和青色在中國文化中並不是最吸引人的顏色,甚至壹度被討厭。

先看白色。雖然白色也象征著純潔和幹凈,但中原民間的白色是和葬禮聯系在壹起的,是服喪的顏色。白色也表示卑微,老百姓也叫“白衣”,未入仕途的士人叫“丁白”、“白衣人”。

再看青色。“青”在中國文化中象征著春天和生機,是吉祥的顏色;但作為壹種服裝顏色,“綠”也意味著貧窮和自卑,如“藍衫”、“青衣”、“藍袍”。

因此,用青花裝飾物體,形成青花的審美風格,並不是中國文化自然生長的結果,而是文化交融的結晶。毫無疑問,青花瓷的興起與草原文化密切相關。這也是元代青花如此受歡迎的另壹個原因。

鈷最早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已知當時在西亞被用作藍色著色劑。但在我國的考古發掘中,有少數戰國時期(公元前475-221)的玻璃珠和玻璃器皿有鈷藍熔化的痕跡,以達到著色的效果,估計極有可能來自西亞,而不像中國制造的。

除了玻璃工藝,中國在唐代之前從未出現過藍釉陶瓷。但唐代絲綢之路的暢通和繁榮,使得鈷傳入中國,並作為陶瓷燒制的釉料之壹。與當時其他含鉛量較高的銅綠色釉和鐵褐色釉壹起,作為低溫陶器使用。950-1165℃燒成),成品釉色彩更加豐富,釉面布滿小塊,從而創造出舉世聞名的三彩陶器。

宋人推崇極簡主義美學,宋瓷釉面溫潤純凈,在靜謐中追求古樸典雅。然而,這使得鈷藍材料在陶瓷上的發展停滯不前。

當然,這並不代表宋代在瓷器史上的高度,我們現在常說的五大名窯都是宋代建立的窯口,柴窯也是宋代的名窯。

直到元代,青花的青花與滄浪白鹿的蒙古族圖騰信仰不謀而合——蒼白如藍天,白色代表純潔善良,青花從此興盛,創造了陶瓷史上的第壹個高峰。

元代使用的鈷料來自波斯,古代稱馬謖李青或蘇波倪青。含鐵量高,散度豐富。燒制後的青花,釉中有鐵銹般的黑褐色斑點,斑點凹入胎中,色彩豐富,視覺效果鮮明。

此外,馬謖是由鄭和船隊從永樂(1403-1425)和宣德(1426-1435)的清漪傳入中國的。當時在禦窯廠的嚴格監管下,雍、玄藍花顏色較深,如寶藍。

蒙元政權大力推廣的青花瓷,並沒有因為朝代更替而失傳。明朝建立後,青花瓷不僅沒有消失,反而越來越豐富多彩。

元代青花瓷主要供北方草原民族統治者和海外貿易使用。自明代以來,人們對青花瓷之美的喜愛成為壹種普遍的追求。明代以後,景德鎮民窯生產了大量的日用青花瓷器,這些青花瓷器的追求者是中原人民。

相比進口鈷料,國產鈷料因為洪武(1368-1369)的幾次海禁而受到關註。但這種鈷料含錳量高,顏色淺,發色不均勻。

成化(1465-1487)、鄭德(1506-1521)年間,以產於江西樂平的平等青或碧唐青為青花釉的主要來源。因為平等青的精練更精,雜質更少,燒綠顏色混合均勻,淡雅,色澤穩定,有雲遮霧繞之感。

除了樂平,江西還出產壹種叫石子青的鈷料。其發色為黑色,多用於民窯燒制青花。但嘉靖、萬歷年間,來自中亞、新疆、雲南等地的會青難以單獨使用,需與國內石子青混合使用,其混合比例也有規定。同時又分為上青和中青。若回春比例高於石子青,則其青花毛色紫而艷麗;反之,略呈灰藍色。

青花到了明朝以後,在康熙年間(1662-1722)再次達到頂峰。當時主要選用浙江紹興、金華、衢州等地出產的“浙料”,用分水的方法畫出花紋,所以成品鮮艷、青藍,層次分明,立體感強。

我們需要更多地關註各個朝代青花發色的細微變化,經過仔細的觀察和比較,才能增進對各個朝代風格的了解,領略審美趣味的內涵。

在《凱爾的世界》第27集裏,有這樣壹段描述:“...妳的說法在某種程度上是正確的。例如,赫拉克利特有句名言:“壹個人不能兩次踏入同壹條河。“這個哲學問題的關鍵在於妳如何定義‘同壹條河’。”麗貝卡說著小心翼翼地把她面前的茶杯倒扣在矮桌上,拿起凱爾同樣的手壓杯,把兩個杯子的嘴朝上對接。

“妳看這就像閔可夫斯基的四維時間錐。這兩個手杯分別代表過去和未來……”劉佳對另壹對手杯也做了同樣的處理。桌子上放著兩組底部疊在壹起的茶杯。"這壹對分別代表意識世界和物質世界."陸賈故意停頓了壹下,看凱爾全神貫註,沒有提問的意思..."

藍白相間的手杯是凱爾世界裏最重要的道具之壹。

好了,讓我們繼續看故宮博物院的另外兩件永樂青花手杯,來完成這個分析的閉環。

青花手杯(獅球心),明永樂,高5.2厘米,直徑9.3厘米,足徑3.9厘米。

杯子卷曲,滿底,滿腳。內外青花裝飾。杯心單圈飾雙獅戲球圖案,球內排列青花篆書“永樂年制”。外壁沿下緣繪梅花紋,腹部繪荷花,外壁繪草紋,間隔9根青花弦。

這個杯子制作精美,造型古樸敦厚。紋飾排列清晰,杯內紋飾布局簡潔,外壁紋飾由柔和的線條構成兩個連續的枝杈纏花圖案。藍色和白色有壹種深綠色。該作品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研究價值,堪稱明代永樂年間獨壹無二的珍貴文物。

永樂手杯的風格清晰可辨。畫面上的安排很巧妙,筆法與圖案相結合,不只是為了筆法,而是用瓷器裝飾,既能說出器物的年代,又能讓人愉悅。獅子滾繡球是壹種表示好運的民間舞蹈。以球中所寫“永樂年制”為主題,繪於杯心。這種巧妙的安排充分體現了景德鎮陶瓷工匠高雅的藝術修養。

青花蓮花紋手杯,明永樂,高5.4厘米,直徑9.1厘米,足徑3.9厘米。清宮舊藏。

這種腹深口撇的小碗之所以叫“手壓杯”,是因為它的大小適中,口邊的胎體較薄,胎骨沿著光滑的邊緣逐漸變厚。在手中,略向外的口沿與放松的虎口重合,杯子重心下移,故稱手壓杯。

說到明代永樂青花瓷器,最讓人稱道的莫過於青花蓮花紋手杯。它是迄今為止唯壹傳世和出土於永樂禦窯的青花瓷器,並可與明代文獻記載相互印證。

嗯,最近只能匆匆更新周邊分析了,不過也給新朋友創造了喘息的機會。畢竟前面的分析有幾十萬字。哈哈哈。這應該夠妳看壹段時間了。回頭見。再見。

  • 上一篇:壹件價值兩億的文物,居然被壹對情侶用來攤煎餅。文物現在怎麽樣了?
  • 下一篇:70小時後玩什麽遊戲?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