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古玩市場 - 全椒縣社會事業

全椒縣社會事業

2014年,全縣實現財政收入1706億元,增長13.5%,其中:中央財政收入增長1.7%,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4.7%;稅收收入增長11.0%,非稅收入增長12.7%。稅收收入中,三大稅種增值稅增長1.0%,所得稅增長11.4%,營業稅增長1.0%。財政支出25.22億元,增長4.9%。其中:壹般公共服務支出增長10.8%;醫療衛生支出增長8.1%;住房保障支出增長6.2%;科學技術支出4953萬元,增長65.438+02.0%,占財政支出的2.0%,比上年末提高0.2個百分點;教育支出3.97億元,同比增長12.4%,占財政支出的15.7%,比上年末提高1.0個百分點。

2015年,全縣財政收入193億元,增長13.3%,其中中央財政收入4.3億元,增長11.4%;地方財政收入達到1.44億元,同比增長15.1%。稅收收入達到6543.8+0.39億元,增長6.4%;非稅收入4.9億元,增長45.9%。稅收收入中,三大稅種增值稅31億元,增長24.6%;所得稅2.7億元,下降65,438+0.0%;營業稅41億元,增長14.0%。稅收收入占財政收入的74.5%,比上年下降5.7個百分點。全縣財政支出28.5億元,增長12.9%。其中,壹般公共服務支出654.38+0.4億元,下降6.6%,醫療衛生服務支出4.8億元,增長55.3%,住房保障支出654.38+0.3億元,下降366.5438+0%,科技支出5759萬元,增長654.38+0.6%。公路交通

全椒有兩條高速公路;東西向滬蓉高速、滬陜高速滬寧段在全椒使用壹條滬寧高速;縣城往東兩公裏,還有壹條南北向的楚馬高速公路;全椒、大樹、武莊、全椒東四個出入口,大樹、武莊兩個服務區,武莊高速樞紐。國道312、省道331、省道206等國省幹線和縣道也將全椒與各大鎮及周邊縣市連接起來,全縣90%以上的行政村通了村村通公路。

鐵路交通

全椒有兩條鐵路;其中,上海至韓榮高鐵(設計時速250公裏)、寧西鐵路和寧段在全椒境內* * *線上,京滬高鐵(設計時速350公裏)從全椒北部過境;全椒站、滁州站兩個火車客運站,黃安站壹個道口站。

空中交通

全椒縣距離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和合肥新橋國際機場僅1小時,即壹小時內可同時選擇兩個機場。

水路交通

全椒縣6級航道2小時可直達長江,400噸級船舶可常年航行;距南京港60公裏,距龍潭港80公裏,距上海港400公裏。曲藝

全椒縣的民間曲藝主要有安徽大鼓和評話。此外,還有琴書、掛件、快板等。建國後的50年代到60年代初,電影放映和電影很少,所以曲藝在縣城很流行,特別是中老年市民和農民。當時曲藝藝人主要活動在縣城的菜市場、茶館、飯店和農村集鎮,尤其是滁河沿岸。曲藝壹度繁榮,但由於城鎮電影拷貝的增加和電視機的購買,曲藝的市場只有農村社隊。

1981隨著“農業承包責任制”的普遍推行,農民生活好了,空閑時間多了。有空的時候,村民們自動湊錢請藝人來村裏唱歌,晚上鼓和鋼琴不停地演奏。65438年到0984年,部分自然村有了電視,農民興趣開始轉移,曲藝也轉入低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馬(赤鎮人)是全椒縣頗有影響的鼓手,其書目主要有《嶽塘傳》、《湘馬傳》等。建國後,郭有道是壹位頗有影響的鼓手(古河人,說唱所在縣的老菜場),他的爵位有《嶽塘傳》、《樊梨花》、《瓦崗寨》、《火與金》等。郭曾三次擔任縣曲藝家協會的負責人。此外,較有影響的說書人曹金文、戴樹新,擅長《沈峰幫》、《水滸傳》。

跳舞

全椒縣歷來有春節玩花燈和賀新春的習俗。其主要歌舞形式有唱蘭花、旱船、耍獅子、舞龍燈、踩高蹺、秧歌燈、跑驢、五馬打曹、歪(蚌)燈、八雲(八燈)。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和常出面向各行各業、商店和群眾募捐,並聘請藝術家演出。歌詞大多是祝賀新年的吉祥話,都是即興作詞。建國後,演員是各行各業的文藝骨幹。除了新年賀詞,歌詞還增加了政治內容,如歌頌黨的領導,歌頌新的方針政策,新人、新事物、新時尚等。,而且歌詞也被改成了固定詞。秧歌花燈和腰鼓在五十年代最為活躍,六十年代以後就很少有表演了。1980年代,鼓聲恢復,尤其是在中小學生的示威遊行中。彩旗隊之後,敲鼓隊來了。

其他的歌舞也在歷年的春節舉行,尤其是龍燈舞。20世紀70年代以前,表演者都是搬運站的工人,鑼鼓喧天,龍騰虎躍。上世紀80年代,縣基建科的龍燈被選中參加楚城的燈會。這期間各種道具的裝飾增多。龍燈配有DC燈泡,夜晚上下飛舞,流光溢彩,龍口噴出火焰,頗有幾分神似。

馬戲團和雜技

馬戲、雜技過去俗稱“耍大招”。建國前,全椒著名的馬戲劇團是鄧壽亭組織的“鄧家班”,常年活躍在江蘇、山東、安徽、湖北、江西、浙江等省縣。主要節目有擲錢、彈珠、氣功、雜耍、賽馬、走鋼絲、踩壇子和爬尖刀山。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鄧的後人先後組織了“和平雜技團”和“全椒馬戲團”,活躍在城鄉。此外,官渡鄉成立了“民間雜技團”1984。

民歌

建國前,縣城流行的民歌有:《孟姜女》、《八段錦》、《斷橋》、《欄桿》、《於美人》、《跳槽》、《小寡婦墳》等。全椒當地的民歌有秧歌、車水號子、農事號子、龍舟號子等。,內容簡單,曲調自然。在20世紀60年代之前,有許多小調民歌歌手,特別是在農村地區。60年代以後基本沒有歌手了。1979 165438+10月,縣文化局、縣文化館創作組聯合編撰了《全椒民歌集》,* * *征集了55首民歌。流行的民歌,有壹定的思想性和藝術性,主要有“三言勸我把我郎當兵”、“四句猜”、“龍舟賽”、“秧歌”、“蘭花燈”等。獅子頭:古河鎮餐飲業傳統精制點之壹。該食品酥脆可口,經濟實惠,利於推廣。

紅燒兔:全椒縣名菜之壹,吃的肉嫩味美,色澤鮮潤。

周剛雪棗:全椒縣的傳統名稱,特別是那些產於周剛。傳說是闖關東的妃子董小宛創造的。吳在他的祖國對毛很友好,有壹天去如臯吃這種小吃,並贊賞它。後媽給老人過七十大壽,拿著董來全的辣椒給老人過生日。董在吳家傳下此技,討好盛家。是吳家的飯堂,所以雪棗絕技傳入了。

關巴牛肉:傳統清真菜肴,配全椒。以江淮聞名。關壩是全椒縣西部的壹個山區鄉,是回族聚居的地方。這裏的回族屠宰加工牛肉歷史悠久,風味獨特。王興有三個穆斯林在關壩街從事專業牛肉生意。生產者壹般會在家裏保存秘制老鹵,王家龍家代代相傳。專門收購六齒牛的個體牛販子有十幾家。關壩牛肉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形成了皖東最大的牛市。牛肉飄香到江浙滬等地,供不應求。吳紀念館及故居

武紀念館及故居位於國家3A級風景名勝區全椒縣西北角。始建於1959年夏,原址在全椒縣蓮花池畔。1964關閉後被挪作他用。現在的博物館是1984+00年6月改建的,占地面積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000平方米。有東西走向的展廳和古樸的回廊,7月1986正式對外開放。紀念館大廳前矗立著壹尊吳銅像,高4.5米,重500公斤。館內有吳《儒林外史》等作品的各種版本,東西展廳還陳列著中外專家學者對《儒林外史》的研究成果、部分文物、石刻及國內著名書畫家的作品。

神山國家森林公園

神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全椒縣城西20公裏,國家3A級景區,總面積2200平方公裏。屬北亞熱帶低山丘陵,最高峰海拔約395米。山名的由來無從考證,但唐代中葉,滁州刺史魏有《致壹道士隱士川角山》詩及山上的神山寺,可證1000多年前佛道競相在此建寺道場,頗有“神仙”之態。其森林覆蓋率達90%,植被多為天然闊葉林和人工長綠針葉林的混交林,樹種多達400種。主要景點有百石泉、神山湖、占生塔、玉溪橋。仙人洞、團洞、龍洞、青牛洞等。,還有布滿象形神石的黑石礁,還有存在了1200多年的神山寺。

雲湖

碧雲湖(黃梨樹書屋),1959修建,是安徽省十大水庫之壹。也是全椒自然風光突出的旅遊勝地。前壩長270米,高32.2米,匯水面積262平方公裏,總庫容3億立方米,常年水面16.8平方公裏(約2萬畝),有效灌溉面積20萬畝。這裏風景優美,交通便利。距縣城僅20公裏。柏油路通了。全年氣溫比縣城低3~5度。

祥和水利風景區

香河是長江壹級支流滁河的左岸支流,發源於滁州市皇甫山南麓。經全椒縣城後,向東南流向三岔口,匯入滁河,全長74公裏,流域面積720平方公裏。

2010全椒縣抓住全國中小河流綜合治理試點的機遇,對香河全椒縣城區段進行了壹次“脫胎換骨”的改造。高標準規劃建設了10公裏的景觀帶,對香河兩岸和10多萬平方米的臨水坡地全部進行了綠化,營造和恢復了水利自然生態景觀,使人、水、植物、生物融為壹體,和諧共生。特別是3公裏長的觀景長廊,蜿蜒的濱江公園,以及具有中國傳統園林風格的亭臺樓閣,給人以置身江南水鄉的魅力。

改造後,香河沿岸的景觀、綠化、亮化、道路得到了豐富和提升,成為集防洪排澇、自然景觀、人文生態、旅遊、歷史文化、休閑健身於壹體的具有城市公益性和開放性的條形水利風景區。該景區在獲得安徽省首批水利風景名勝區稱號和安徽省人居環境模範獎後,於2014年正式列為國家水利風景區。

太平文化街區

全椒太平文化區位於全椒縣境內,以新鄉河為界,分為南北兩部分,中間以太平橋相連,總規劃面積1.46萬平方米,建築面積41.00萬平方米。該區由江蘇省著名設計師杜順寶教授設計,建成後成為集餐飲、住宿、休閑、娛樂、購物、文化鑒賞為壹體的文化區。

文化街分南廣場和北廣場。南廣場總面積87000平方米。主要景點有太平橋、太平亭、太平老街、縣圖書館、縣文化館、金象樓、合作樓等。迎面看到的是牌樓和照壁。牌坊上的“太平坊”二字取自東漢人所作《西夏頌》,為當代著名畫家、江蘇省書法家協會主席魏天池所選。橫梁上寫著“明七年聖旨永勵地方風俗”,這意味著明英宗和朱祁鎮對全椒人民淳樸、風俗、美麗的贊美,也意味著全椒“平安行走”的民俗自明代以來就受到朝廷的重視。

太平文化區的建設取唐、宋、清及現代建築風格之長,集亭、臺、樓、榭、橋、廓、閣、照壁、牌坊等十余種古建築為壹體,堪稱古建築文化園。遊客和群眾可以欣賞古建築之美,品嘗當地美食,感受歷史文化,豐富文化生活,享受發展成果。

南坪山森林公園

南坪山森林公園,位於全椒縣境內,是全椒古城的屏障和風水山。又名南山。海拔46.5米,丘陵低山,石灰巖地貌。據《清議》記載:“山自西北數十裏,自此得益於郡治,官學宮闈皆盡收眼底。”新中國成立後,南坪山仍有五六裏長,如今僅剩0.477平方公裏。

南坪山擁有古代全椒八景中的兩景,即南嶽的郁秀碧峰和青窯,以及現代紀念建築望風亭。2003年,南坪山被安徽省林業廳定為省級森林公園,進行保護規劃。公園裏有壹些景點,如筆鋒塔,王鳳亭,賴少其美術館等。

龍山寺

龍山寺(包公安)位於全椒縣城西35公裏,龍山西麓,國家2A級風景名勝區關壩內,沿和寧高速公路大樹路口兩公裏直達寺內。迎駕橋、積善橋、放生池、包公亭、壹線天空、石林、塔林、撐石、仙洞、龍洞、龍井、夕陽照、母子黃檀、白子黃檀、龜背妹妹樹、蓮荔枝、五龍宮、美人山。

桑塔西

三塔寺是省級重點保護寺廟,國家2A級風景名勝區,江淮名寺。位於全椒縣城西北18km的六鎮東北側。創建於隋朝大業年間(605~618)。北宋惠宗大關元年(1107),寺前建三塔,名“三塔寺”。在明朝洪武年間,毛坦大橋是用三塔的磚塊建造的,而三塔被摧毀了。它是在天啟時期重建的。抗日戰爭時期,寺門被侵華日軍破壞,後被國民黨軍隊拆除,修建碉堡,但在方丈堅持下才得以幸免。解放前夕,利用寺廟房產創辦了“全椒縣農業職業初級中學”。文革期間,寺廟建築被毀。黨的十壹屆三中全會後,寺廟重建,佛像重塑,香火復興。現存廟宇五步,回廊彎曲,規模宏大。是全椒規模最大、佛像數量最多的寺廟。寺內樓下有壹棵千年黃楊木,100多株絕世牡丹。每年花開時節,文人墨客都來辦“牡丹詩社”。

岱山湖

岱山湖位於肥東縣和全椒縣交界處,距合肥市57公裏,距南京市僅96公裏。岱山湖屬亞熱帶氣候,溫暖濕潤,年平均氣溫15.7攝氏度,冬暖夏涼,青山綠水環繞,平均水深20米,最深處46米。水面寬窄,湖邊有海灣、港灣,自成壹體,是開展各種水上工程的理想環境。臨湖山區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有400多種植物。岱山湖以其獨特的湖光山色而聞名。“山不高多山,水不大氣象萬千”,勾勒出岱山湖的風景特色。

王法神廟

法王廟,位於古河鎮南滁河故道月牙河北岸,據清康熙十二年出版的《全椒縣誌》記載,最初建於全椒縣東門外的湘河畔。因為地勢低,在汛期經常被淹。為了祈求航運安全,從事航運的鹽幫閆懷寶和麻幫馬傳鳳聯合贊助船民,在350年前的“城西70裏”舉行。大王廟周邊的十裏壩鄉佛教居士,也在廟旁修建了壹個大禮堂,供奉釋迦牟尼等佛像,故又稱金龍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是屈原的祭日。兩千多年前,春秋戰國時期,全椒屬於楚國。為了紀念不朽詩篇《史記》的作者的楚大夫屈原,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到初七在大王廟舉行廟會。滁河波光粼粼的水面被參加龍舟比賽的水手攪得浪花飛濺,洶湧澎湃,鼓聲鞭炮聲,歡呼吶喊聲,震耳欲聾。

  • 上一篇:翁同龢、潘祖蔭在晚清文化圈中核心地位的研究成果
  • 下一篇:古玩城寬帶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