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考古隊成功發掘巴渝縣李氏家族墓葬。大理巴渝李家大石墓22座,已清理發掘11。從已發掘的情況來看,墓葬的結構、規模和出土器物,對研究清代社會的政治、經濟和官僚制度,乃至當時的社會墓葬文化,尤其是其書法、繪畫和石刻,都具有重要價值。
石棺墓位於黃河流域華山腳下靠近羅威的沙源邊緣中部,距大荔縣城僅12公裏。在這裏,馬平川擁有肥沃的土地和豐富的地下文物。早在秦漢時期,這裏就是皇室放馬養鹿的地方;史稱“沙園”。明、清兩朝同治,商貿繁榮,文化燦爛。從出土墓誌銘來看,清代李氏貴族家族墓地群最早可追溯到乾隆年間,最晚延續至民國後期,歷時300余年。每個石墓和墓石構件上雕刻的字畫裝飾圖案多達400種。雕刻手法多種多樣,有圓雕、高浮雕、淺浮雕、浮雕、凹版等,形成和諧統壹。充分顯示了雕塑家的精湛技藝,也顯示了墓主李在當地的社會地位和文化修養。石雕包括山水、人物、動物、花卉等圖案和文字對聯。
從已出土的五座墓葬的形制和石刻可以看出,第壹座結構基本相同,壹般由墓門、庭院、庭堂、耳室、墓室組成,多為壹院壹廳三室的庭院式結構。L墓主人的名字不詳。這座墓有41件書畫雕刻,其中兩根柱子上刻有對聯。“吾子孫滿談鐘秀,吾親測壽名曰治。”。石柱門楣上刻了三個圖案,左右兩個被毀。中間壹位老人在健身,壹對老年夫婦對面坐著觀看,旁邊還有仆人、女仆和孩子。庭院石柱側墻上刻有“五蝠(福)持壽”圖案。大殿南墻上有壹面用隸書題寫的“梅之美,古以松”的條幅,兩側有“溫華仙掌露,人格玉壺冰”的對聯。北墻上的雕塑由四幅竹子的屏風畫組成。東西兩面墻上刻有扇畫、框畫和珍寶畫。墓石壁上刻有八幅太極圖。
二號墓的主人是李樹德(1804-1877)子亭,皇帝授予鐘賢博士道元稱號,祖籍龔升。曾在興平縣教授儒學。其庭院對聯為“高處不勝寒之地,千古常花同引天”。門楣額頭上刻著三個方塊,左邊是蘭花,右邊是竹子,中間是藏寶圖。大殿南壁刻有“忠”字,北壁刻有“孝”字。字體都是楷書。壹米見方。強壯有力,正直大方。給人以德性的教導。墓前有壹對刻著圓圈的少男少女。
任命三號墓主人李天培(1830-1875)為華陵候選大夫。我壹生喜歡和品行良好的名人交朋友,經常幫助貧窮的鄰居。其墓園對聯為“壽城翠柏松蔭遮蔽,美城青山綠水環抱”。南壁屏雕松鶴圖,北壁雙鹿圈。庭院、院落繪有花鳥、人物、亭臺樓閣。墓前有壹副對聯,“學蓬萊可傳世建石室,名仙只可修作羅田頌”。後墻上刻著壹個屏風。南墓前的對聯是“春土百年豐,閨門千年香”,北墓前的對聯是“寶武輝煌照,瑤池仙境魂慰”。追問“漆燈閃耀”。
4號墓主人的名字不詳。墓院對聯是“董草堂前寒,芙蓉城夢魂香”。庭院南墻上有屏風,北墻被毀。庭院和庭院雕刻有花鳥、人物、水果、樹木和風景。此墓只有兩座(壹般為三間房),南室對聯為“別有洞天修壹點隱居,新陸舍安眠。”北室是“玉泉埋白玉,庭院深深隔紅塵”。兩座墓的後墻上雕刻著人們的故事。
五號墓主人(1807-1862)被封為卿,皇帝授予鐘賢大夫壹個爵位,尊稱華陵,並建議大夫補盧寺暑假。他當時是北京的高官厚祿。曾祖父李泌、祖父李朝恩和父親李中清都是朝廷官員。其院落、院落、南墓室全部被毀,只剩下中、北墓室。中墓後墻上淺淺的浮雕是海浪,海浪上有仙鶴和梯田。北墓後壁刻有海水,海水中有壹瓶,瓶內有三戟。
還有很多其他的墓葬,其中壹座刻有“萬年府”,另壹座刻有“顧家市”。
以上總結只是400多件書畫雕件中很小的壹部分。
這些書法、繪畫、石雕作品清晰、規範、凝重、耐人尋味;該畫內容和題材廣泛,畫法采用國畫傳統技法。有的畫配字配印,詩配畫配畫,相得益彰。石雕的雕刻者采用減地、挖、拋光、鉆孔、圓雕、淺浮雕、高浮雕、鏤空等雕刻技法,是石雕技藝的縮影。巴渝村古墓的發掘,對研究戰爭前後的政治、文化、書法、繪畫、青石雕刻、世俗觀念、宗教信仰、對外交流、貿易、社會變遷等具有重要意義。
巴渝鄉:巴渝鄉位於大荔縣西南12.8km,實際距離15km。地理坐標:北緯34° 43,東經109° 49。東與曹氏鄉接壤,西與下寨鎮接壤,南與蘇村鄉接壤,北與羌白鎮接壤,總面積9.77萬畝,其中耕地5.4萬畝,果園、棗林0.8萬畝。轄巴蜀、半島、南王閣、洛河、尖窪、南莊、麥城、阿壽、曉莊、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