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古玩市場 - 關於“林森”的軼事趣聞有哪些?

關於“林森”的軼事趣聞有哪些?

1、軼事趣聞:鰥居之謎

林森身居高位,深居簡出,壹生不嗜煙酒,不近女色,頗多怪癖。在國民黨要員中,他是壹位"元老",又是壹位帶有壹點神秘色彩的古怪老人。最令人費解的,還是林森鰥居獨處的生活方式。他從年輕時起就獨往獨來,及至當了國府主席以後,仍然孤身壹人。堂堂國府主席,不要說是娶壹個夫人,就是娶三個、五個的,也沒人敢怎麽樣。

按理說,有個夫人在側,平日生活上便可以有個照料,公開場合也可以做做門面。林森的周圍人也曾為他張羅過,可他堅辭不允。對此許多人甚表納罕,頗覺蹊蹺,特別是國民黨要員中那些妻妾成群的人,更感到難以理解。是林森不食人間煙火?還是他不懂感情?當然都不是。在壹個偶然的機會,這其中的秘密被揭開了。這要從林森珍藏的壹具白骨骷髏說起。林森向來喜愛收藏古董。他的住所裏,到處擺設著各種古玩。

閑暇之時,常常賞玩再三。在他收藏的眾多古玩中,有壹件林森極為珍視的東西:壹具白骨骷髏。林森並將它擺在居室的顯要處,十分刺目。據林森的隨從講,林森對這壹具白骨骷髏珍愛異常,視同生命。常獨自對其凝視良久,陷入深深的沈思。據說,有人偶然來到國府主席的住所,猛然間看到這個白骨骷髏,不禁毛骨悚然,駭然中諾諾而退,竟至驚悸數日。後來,又有人在國府主席的辦公桌上看到過這具白骨骷髏。

於是關於國府主席的傳聞便紛紛揚揚,神秘中夾雜著恐怖。謎團越來越大,那些專事刨根究底的人,便四下打聽,打聽不出結果來。某日,壹位稍懂壹點解剖知識的人看到了這具骷髏,他壹眼便看出這是壹個女性的頭骨。消息壹經傳出,聞者莫不張口結舌。眾人百思不得其解:國府主席不近女色,何來女人骷髏頭?既不近女色,要這女人骷髏頭作什麽?但是,林森畢竟是國府主席,當時即使是再好奇的人,也不敢、也不好意思向主席當面發問。愛刨根究底的好事之徒,於是把目標對準國府主席的身邊人。

國府主席有個貼身隨從朱某,跟隨林森多年,對林森的生活隱秘了解較多。壹天,朱某被熟人請到壹座酒樓,宴席擺開後,朱某見在座各位均為摯友,頓時來了豪興,壹陣豪飲之後,朱某已有些微醉,乘著酒興,眾人便向他問起國府主席的白骨骷髏壹事。朱某始不肯說,禁不住眾友人的再三追問,他披露了這個秘密,解開了謎團。

據朱某講,那具白骨骷髏,是國府主席表妹的遺骨。他帶著酒意,斷斷續續地向眾人敘述了國府主席青年時代的壹段頗為沈重的羅曼史:福建壹帶的舊時風俗,小女婿大媳婦很普遍,男子娶妻時年齡壹般都很小。

林森也不例外。10 幾歲還在美國人辦的教會學校讀書時,便由家中長輩作主,迎娶比他年齡大的鄭氏為妻。婚前他與鄭氏素不相識,從未謀面,故婚後並無感情。而他對自己的表妹卻十分傾慕,壹往情深。他與表妹從小性格相投,處處以大哥哥的身份關心愛護著她。

兩人雖算不上青梅竹馬,卻心心相印。表妹從小受家庭熏陶,雖然沒有進過洋學堂,卻知書識禮。她自幼溫柔幽嫻,性格內向,對林森的愛始終是默默的、深沈的,於不聲不響中蘊含著熾熱的情感。她對林森的這種柔情密意,除了林森以外,誰也沒有覺察。

林森娶妻以後,表妹的這種默默的愛沒有絲毫稍減。1893年林森的發妻鄭氏突然患病,不久不治而亡。這時林森跟表妹的感情更加濃烈,難舍難分。正當他們熱戀的時候,林森表妹的父母突然決定將女兒許配給壹個華僑巨商的兒子。

婚事是背著表妹悄悄進行的,等到表妹知道時,壹切都已成定局,難以改變了。表妹對這門親事竭力反對,拚死不從,然而木已成舟,她的反抗沒有什麽效果。在這緊要關頭,她不顧眾人議論和父母的阻攔,大膽地跑到林森的身邊,向他表明了堅貞不渝的愛情,她懇求林森帶她壹同私奔,遠赴重洋到國外謀生。滿含熱淚哭訴道:"哪怕過流浪生活,也決無怨言。"

表妹的壹片癡情,使林森激動萬分。當得知表妹將要嫁給壹個華僑巨商的兒子時,內心十分痛苦。不能讓表妹失望,可是又無法使表妹不失望。帶著表妹壹道私奔,這並不是什麽難事,當時正好孫中山先生電邀他遠赴他鄉,這是壹個絕好的機會。

可是壹想到革命剛剛開始,常年在外東奔西走,帶著壹個女人有諸多不便。再說當時的環境險惡,隨時可能有生命危險。苦思再三,終於沒有答應表妹的懇求。就在表妹婚期到來之前,懷著痛苦與深深的負疚,離開了家鄉。

林森的離家出走,使他的表妹悲憤至極,她感到完全絕望了。眼見婚期壹天天逼近。在壹天淩晨,她躲開家人的註意,悄悄跑到樹林裏,吊死在壹棵樹上。林森在外得知表妹自殺的消息後,內心受到深深的刺激和強烈的譴責。從那以後,發誓終生不再接近女性。

2、關於林森:

林森(1868年3月16日-1943年8月1日),原名林天波,字子超,號長仁,自號青芝老人,別署百洞山人、虎洞老樵、嘯余廬主人。福建林森縣(今閩侯縣)人,近代著名政治家。

林森幼居福州,入英華學堂,因反清被開除,後參加反割讓臺灣鬥爭,並加入興中會;中國同盟會成立時率會加盟。辛亥革命中,領導九江起義,並促海軍反正,派兵援鄂、皖,穩定革命大局,被舉為民國開國參議院議長。1914年在東京加入中華革命黨。此後又擔任過大元帥府外交部部長,參議院院長兼憲法會議議長等職。

1928年2月,林森被選為國民政府委員,10月當選為立法院副院長,接著又選為中國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 1931年12月23日,接替因九壹八事變而下野的蔣介石任國民政府主席。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林森於11月20日宣布遷都重慶,並率員於11月底抵達重慶。1941年12月9日,林森代表國民政府對日宣戰。1943年8月1日因車禍在重慶逝世,葬於重慶歌樂山林園。

3、人物評價:

胡適:"林子超先生把國府主席做到了'虛位',以至於虛到有的人居然已經'目中無主席'了。"

葉楚傖:"公生平寧靜淡泊,勤整廉貞,舉措抑揚,不私奸匿,造次顛沛,不離規矩,居常和易,童稚可親。臨大難,持大節,則崢崢嶽嶽,凜乎如神。"

國民黨稱其為"壹代完人"、"千秋模範"。國民政府發布褒崇令:"林故主席子超先生,以高齡鉅德,任職十有二年,恭已臨民,睿謨默運,育成民德,邦本用寧。故能臨大事,決大疑,處變而不驚,慎謀而能斷。洵足光耀史乘,表率群倫。"

中***中央唁電稱:"國民政府林主席治喪委員會公鑒:國府主席林公,領導抗戰,功在國家。茲聞溘逝,痛悼同深!"

《新華日報》發表社論《為元首逝世致哀》稱:"這是抗戰中全國人民最哀痛的事情,是國父逝世以後我國最大的損失……(他)繼承國父的遺誌。林主席逝世,這是抗戰中全國人民最哀痛的事情,是國父逝世後我國最大的損失。林主席承繼國父的遺誌,畢生盡瘁於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

4、主要事跡:

林森(1868-1943),1868年3月16日,出生於福建省閩侯縣尚幹鄉鳳港村。林森從"壹介書生到國府主席"的人生歷程,以及他成為中華民國首任參議院參議長,又連任12年國家元首的經歷,是很值得後人研究的。林森雖身居壹國之尊,但向來不以貴人自居,"平民元首"的形象使很多接近、了解他的人都肅然起敬。

他出身寒微,在教會學校裏接受了長達14年的西式教育。因對民族危亡有切膚之痛,很快踏上了***和革命的道路,且成為出類拔萃的領袖人物,對辛亥革命貢獻卓著。辛亥革命勝利後,他作為中華民國的締造者之壹,當上了首任參院議長,參與了創造***和的諸多關鍵決策,與孫中山和袁世凱都***過事。

袁世凱篡權及北洋軍閥統治時期,他又輾轉奔波,致力於再造***和,並在此過程中歷經宦海浮沈,數起數落。在孫中山死後不久,林森便由"容***"轉向反***,並因此獲譽"反***先知先覺"。在抗戰時期,林森以國家和民族大義為重,不遺余力宣傳團結抗日。

1928年2月,林森被選為國民政府委員,10月當選為立法院副院長,接著又選為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成為國民黨中央和政府的重要人物。但是這時的林森,全身心地投入到總理埋葬事籌委會常務委員會的工作,埋頭致力於修建南京中山陵。

林森對中山陵的建設十分用心,傾註了滿腔熱情,從葬事的籌備,陵園的勘定,到工程圖紙的審定,工程招標乃至工匠的確定,他都親自壹壹過問,認真籌劃,親自落實。在當時大小軍閥之間為了利益而進行混戰之際,林森則似乎置身於另壹個世界,他在從事著似乎與戰爭狀態、烽火歲月不相稱的事情。

1931年3月2日,立法院長胡漢民被蔣介石囚禁後,林森被選為立法院長,成為國民黨中央的要員。在此之前,林森為避開政治旋渦,飄然出國,到海外進行為期8個月的視察活動。因此他是在海外旅途中被選為立法院長的。他這次出國任務是視察黨務、慰問僑胞、募捐等三項任務,走遍五大洲,歷時8個月,於1931年10月中旬滿載而歸。

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壹八"事變後,在群龍無首的情況下,令各方面都能接受而又具有崇高威望的林森於1931年12月15日被推選為國府代主席。月底,國民黨四屆壹中全會議決國民政府主席為國家元首,但不負實際政治責任。12月28日林森就正式當選為國民政府主席。

林森平生潔身自好,生活力奉簡約,樸素至極,他曾為革命到海外募集到大批捐款,卻沒有為自己添置壹件足以防寒的冬衣,以致在自己的長衫下擺上縫上襯布以保暖。他青年喪妻,卻終身不續娶,無親生子女,沒有什麽家產,更無三妻四妾,更無國民黨內有些權貴那樣奢侈淫逸的作風,這在當時的官場中是十分難能可貴的品質。

  • 上一篇:兒童時鐘插畫——兒童插畫的創作背景怎麽寫?
  • 下一篇:內蒙古烏海市海勃灣區那家理發店設計發型好嗎?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