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guān、guàn。組詞:?冠蓋如雲、冠蓋相望、冠冕、冠冕堂皇、冠飾、冠心病、冠子、冠軍。
“冠”,現代漢語規範壹級字(常用字),普通話讀音為guàn、guān,最早見於商朝甲骨文時代,在六書中屬於會意字。“冠”的基本含義為把帽子戴在頭上,如沐猴而冠;引申含義為超出眾人,居第壹位,如冠軍。
在日常使用中,“冠”也常做動詞,表示加在前頭,如冠頭。
“冠”,初見於商朝甲骨文時代,字由三部分構成:“壹”是帽子;“元”是人的頭部(參見《漢字演變500例》“元”字條);“寸”同“又”,就是手。合起來表示用手給人的頭上戴帽子。後來陸續在楚系簡帛時代、秦朝小篆時代中發現,“冠”字簡體版的楷書從秦朝小篆時代演變而來。
康熙字典中的解釋:
唐韻集韻韻會古丸切正韻沽歡切,音官。
說文_也,所以_發。從冖,元。冠有法制,故從寸。徐曰取其在首,故從元。古亦謂冠為元服。白虎通冠者,卷也。卷持其發也。
釋名冠,貫也,所以貫韜發也。後漢·輿服誌上古穴居野處,衣毛冒皮。後世聖人見鳥獸有冠角胡,遂制冠冕纓_。又姓。風俗通古者_冠子之後。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玩切,官去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