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書山對於文化和藝術的追求和熱愛自始至終,喜歡讀書是他的壹大愛好,尤其喜愛熟讀古代文人的書籍。周易是其眾多書籍中最喜愛的壹本書。這本歷經數千年之滄桑已成為中華文化之根的名著,標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之名句。它剛柔相濟,提倡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馮先生認為在中國五千年文明史上,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久歷眾劫而不覆多逢畏難而不傾,不斷地發展壯大,其根源是與我們中華民族之自強不息的精神,國人之品德與修養不無關系。
他認為今天的中國又壹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其經濟的高速發展必然會帶來人們思想的轉變。但國人的君子之氣不能丟,德之行為不能丟。壹位謙謙君子之有德之行,必能承載中華五千年之燦爛文明脈脈相傳經久不息。童年夢想
馮書山的出生地就是天津衛最有名的現代文化聚集地,“天津古文化街”石頭門坎胡同,現在的石頭門坎胡同早已不復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新建和整體規劃的古文化街。直到現在馮先生都對舊古文化街的壹草壹木,壹磚壹瓦都記憶頗深,宮南大街,宮北大街,石頭門坎胡同,大獅子胡同,還有最著名的娘娘宮。也許正是身處此地的緣故造就了馮先生對文化的情有獨鐘吧,從而也奠定了他今後的成長道路顯得與眾不同。
1962年正是我們國家節衣縮食的年代,過去講叫節糧度荒。隨後的1966年就是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的開始,十年動亂對於馮書山幼小的心靈造成了難以磨滅的印象,直到現在他的腦海中都還記得剛上小學時的第壹堂課。那天老師帶領他們從倉庫中搬出許多老式的黑色膠木唱片,老師壹聲令下:“同學們,我們來個比賽看誰踩得多,看誰踩得快,所有的東西壹律統統踩碎”。那時的孩童時代只覺得同學們全都是興高采烈,用盡全身力氣用稚嫩的身軀在那些,也只是那個年代需要踩碎的物品上來回踐踏。當時的情景直到今天在他的腦海裏都無法忘記。今天,每每講到這些馮先生都不無感慨,他說:“我真的無法忘掉那就是我的第壹堂課”。
馮書山的孩童時代,那個時候還沒有古玩市場,唯壹見到古玩的地方就是國營委托店。馮先生的家不遠過河就有壹家委托店,他有事沒事就往那跑。記得有壹次有兩三個叔叔圍在櫃臺前,馮先生此時剛剛上小學,他就踮著腳尖在那看,不壹會從裏面走出壹位老先生手裏拿著兩樣東西,壹樣是藍色的冒著金燦燦的扁圓形罐狀物後來馮先生收藏古玩才知道當時的那件東西是叫琺瑯彩,還有壹件托盤裏面放著六個粉色的桃,每個桃上都刻滿了文字。到今天他都不知道那六個桃狀物是用什麽制成的,只隱隱記得它的顏色是暗銀色的,桃的頂部還有些許的粉紅色。琺瑯彩罐被壹位叔叔花五元錢買走,六個刻字的桃被壹位叔叔花六元錢買走了。用馮先生自己的話講把他給羨慕的,心中著實是壹種說不出的滋味。直到今天馮先生都說:“我不是今天看到別人搞收藏,我才搞收藏。我不是看到別人喜歡古玩,我才喜歡古玩”。其實從小馮先生就對古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我們中國擁有五千年的光輝燦爛文化由衷的自豪,總是夢想著有壹天能夠擁有自己的藏品,這種想法始終貫穿他的學習成長階段。也許這些才是後來馮先生收藏古玩,並對我們國家古代文化的追求和研究的根源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