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生硬玉礦床
原生硬玉礦床產於強蛇紋巖化橄欖巖巖體內,巖體與藍閃石片巖接觸。接觸帶為壹構造破碎帶,其內見硬玉及橄欖巖的構造角礫及後期鉻鐵礦細脈穿插。硬玉巖、納長石巖、角閃石片巖互層產出。礦體為脈狀,平面上為串珠狀分布,礦體多條出現。長10-450米,可斷續延長6公裏以上,礦體厚03-5米不等,最厚可達20米以上,已向下開采百米深。礦體中心為純硬玉巖帶,向兩壁漸變為硬玉納長石過渡帶,再向外為納長石巖帶及綠泥石巖帶,再外為強蛇紋巖化橄欖巖圍巖。
原生硬玉礦床產於霧露河上遊幹昔山地區,主要產地有,度摩、馬薩、凱蘇、散卡、聖卡摩、緬摩、亂目崗等地。主要產中低檔次硬玉原料。原生硬玉礦床所產均為新坑玉。其結構疏松,小構造發育,含非硬玉礦物較多。故硬度、比重等比老坑玉要低。
2、殘坡積居硬玉礦床 以龍塘為代表。
為原生硬玉礦床剝蝕搬運、沈積在原生硬玉礦床附近山坡周圍及支流內的殘坡積沈積礦。壹般有厚的皮,質量介於新坑與老坑之間,也稱半山半水或稱新老廠。
3、第四紀礫石屋中的硬玉礦床產於更新世。
產地有會卡、大谷地、木那、次卡、南其、抹崗、東各、自壁等地。沿霧露河兩岸山坡階地分布。壹般質量較好。稱老廠玉,地層從下到上分布如下: A、沖積砂巖(不見硬玉礫石), B、卵石及砂礫(不見硬玉礫石), C、含硬玉的底礫巖崖 以上總厚度大於300米。產於此層之硬玉特征為皮厚、皮的顏色多樣、塊體大小懸殊、質量好壞不壹。分布廣泛,常出特級翡翠。
4、產於現代河床沖積洪積冰積層中的硬玉礦床
此類硬玉礦床有較高的經濟價值。特點為薄皮,磨園度好稱水石。常有特級翡翠產出。分布於霧露河兩岸,從散卡到達木坎長幾十公裏地段範圍內及坎底河中段。主要產地有帕崗、摩東、麻蒙、達木坎、後江等地。
5、產於構造破碎帶內的硬玉礦床
硬玉原生礦床受地質動力作用即破碎、變形、錯位、搓揉等產生的構造角礫巖,在整個霧露河產區多處可見,稱烏砂,為黑皮或灰黑色皮,壹般含鐵較多,顏色多偏藍或藍綠,正綠者極少。產地為麻蒙、帕崗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