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越王勾踐劍
類別:青銅
年份:春秋時期
出土:湖北省江陵縣王山1965號墓。
文物現狀:現藏湖北省博物館。
[編輯本段]引言
越王勾踐的劍,高55.7厘米,寬4.6厘米,長8.4厘米,重875克。1965年冬,湖北省荊州市附近的王山楚墓出土了壹把鋒利的寶劍。上面刻著八個字,鳥印銘文,“越王勾踐充當劍”。專家通過對劍身八個鳥印銘文的解讀,證明此劍就是傳說中的越王勾踐劍。令人驚訝的是,這把青銅劍已經走過了兩千多年的漫長歷史,劍身卻沒有壹點銹斑。千年不銹的原因是什麽?
近年來,隨著對勾踐簡佩筠越國劍研究的深入和各種“復制品”或仿制品的出現,壹般認為勾踐越國劍千年不銹的原因是劍身經過了硫化處理。本報4月27日的《越王勾踐之劍為何千年不銹》壹文也主要闡述了這壹說法。近日,湖北省博物館、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侯德軍撰文稱,此劍出土時並非絕對銹蝕,只是銹蝕程度非常輕微,人們很難看出。其次,從出土到現在還不到40年,劍的表面已經沒有出土時那麽光亮,說明在這麽好的保存條件下,很難絕對停止腐蝕過程。
侯德軍研究員告訴記者,其實24年前,他就寫過壹篇名為《越王勾踐不銹鋼劍之謎》的短文,發表在湖北省考古學會主編的學術刊物《江漢考古》第壹期上。當時他以為問題已經基本弄清楚了。但由於《江漢考古》是學術刊物,第壹期1980是其創刊號,發行量很小,所以很多人可能沒有看過或理解他的短文。看到很多媒體關於越王勾踐的報道離事實越來越遠,他覺得有必要再澄清壹下這件事。目的是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古代科技,從而加深對文物的了解。
越王勾踐的劍,主要由銅構成。出土的墓曾長期浸泡在地下水中,其生銹的主要原因是劍與氧氣完全隔絕。
侯德軍研究員說,越王勾踐的劍是青銅打造的,這壹點已經被現代科學分析所驗證。
多給點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