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劉強東出生在江蘇省宿遷市來龍鎮壹個普通的農村家庭中,取名為劉強東,寓意著東方的強者。 劉強東的父親叫劉誌成, 家裏祖輩都是世代行船 ,劉強東爺爺那壹代,家裏有船隊,當時將揚州的古玩販賣到徐州,再把徐州的煤炭販賣到揚州,靠倒賣商品獲取差價賺了不少錢。因此劉強東的父親從小有個衣食無憂的童年,可惜好景不長,劉強東的爺爺在文化大革命時期被打成了右派,劉強東的父親在17歲輟學,後幫著老板行船十幾年,每個月30塊錢的微薄薪水。在劉強東三歲的時候,母親王紹俠給劉強東生了壹個妹妹,由於行船比較辛苦,常年奔波,劉強東在五歲那年,和妹妹便被父母交給了外婆撫養。
當時70年代宿遷市來龍鎮還是很貧困的,劉強東的外婆是壹個飽經風霜,被貧窮困擾了壹輩子的地道農民。在劉強東的記憶之中,八歲之前都沒吃過飽飯。每當妹妹哭的時候,劉強東就用磚頭砌成小竈臺做飯,把米飯煮得黑乎乎的,稍微大壹些的時候,挑水、割豬草什麽的都會幹了。
在劉強東小時候最有精神的時候,就是外婆從房梁上取下壹塊豬油,放在米飯裏做成豬肉拌飯給兄妹倆吃。 除了每周壹次的豬肉拌飯,劉強東平時吃的主食就只有玉米和紅薯了。因此劉強東對紅薯厭惡至極,便經常去水裏抓魚吃,想換換口味。
1983年,劉強東九歲,改革開放後,劉強東家裏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不少,不用挨餓不說,劉強東的父母也購買了壹艘九噸的小船,脫離了打工,開始自己行船,不用再看老板的臉色,也有了自由,薪水比之前多了不少。
1989年劉強東初中畢業,這年夏天劉強東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宿遷中學。 此前劉強東的父親曾許諾,如果劉強東考上宿遷中學就帶著他去上海玩幾天,畢竟劉誌成經營船行有了小小的成就,也買了120噸的大船,上海有親戚朋友,去上海玩家裏也有這個條件。可是劉誌成卻以工作忙為理由拒絕帶劉強東去上海玩。劉強東不理解父親的出爾反爾,轉而向母親訴說,可沒想到母親的回答也和父親壹樣。
此時的劉強東十分憤怒,於是做了壹個大膽的決定,準備離家出走。 劉強東計劃先從宿遷坐公交車到徐州,再從徐州坐火車去南京,到了南京想辦法到九江對面的湖北省黃梅縣投奔劉強東的姑姑,用之前外婆給得不到50塊錢的壓歲錢,作為去黃梅縣的路費。
第二天壹大早劉強東就在家裏人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出發了,按照計劃先到徐州,然後踏上了去南京的列車。 壹身衣服、壹雙拖鞋、不到50塊錢的壓歲錢就是劉強東路上全部家當。在火車上,劉強東看著和自己年齡相仿,穿著十分漂亮,吃著蛋糕的小女孩,發現自己跟城裏的同齡人有著很大的差距 ,平時在老家,就穿著大褲衩和兩根筋汗衫,夏天光著腳,穿著拖鞋就算很文明了。
想到這裏,劉強東內心充滿了自卑感。第二天淩晨到了南京,劉強東發現南京依舊燈火通明,而在老家那裏,這個時候就會自動斷電,周圍的店鋪都停止經營了。這個反差讓劉強東十分震撼。
由於南京賓館價錢高,劉強東就露宿在了橋洞裏,壹個好心的乞丐送給了劉強東壹個麻袋當做枕頭,當乞丐得知劉強東要去湖北的時候,便告訴劉強東最快的路線。這讓劉強東很感激,也意識到在外面結交朋友、互幫互助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