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西郊,有連綿不斷的西山秀峰。玉泉山、萬壽山、萬泉莊、北海澱等多種地形,自流泉遍地皆是,在低窪處匯成大大小小的湖泊池沼。
玉泉山水自西向東順山勢註入昆明湖,成為西郊最大的水面。這裏開墾了大片水稻田,形成了自然風景區。
早在遼代,封建帝王就選中這裏建造了玉泉山行宮。元明以來,也都成為皇帝遊幸避暑之地。到了明代,這裏的自然景色吸引了更多的人,於是壹些達官貴人就占據田園營建園林別墅。
在明朝的萬歷年間,皇親武清侯李偉,在這裏大興土木,首先建造了規模宏偉、號稱"京國第壹名園"的清華園。
後來,明代書畫家米萬鐘又在清華園的東墻外導引湖水,辟治了幽雅秀麗的"勺園",取"海澱壹勺"的意思。空曠郊野,出現了亭臺樓榭與湖光山色交相輝映的景象,成為京郊名噪壹時的園林匯集之地。
清朝入關以後,他們對北京盛夏幹燥炎熱的氣候很不適應。紫禁城雖然建造的金碧輝煌、宏偉壯麗,但是清朝的皇帝卻感到無比呆板憋悶。
康熙皇帝看中了西郊這塊絕好的造園之地,於是,從康熙初年便開始大規模地興建園林。
1688年,康熙皇帝下令在清華園的舊址上建造了面積達60公頃的暢春園,他每年的大部分時間都在那裏避喧聽政,清代帝王園居生活自此開始。
在暢春園的周圍,有很多明朝遺留下來的私家園林,清初時收歸內務府奉宸院後,就把這些前明私園分賜給清皇室成員和王公大臣。
1709年,康熙帝將離北京西北郊暢春園北面壹裏左右的壹座園林賜給第四子胤禛,即為後來的雍正皇帝,並親題園額"圓明園"。
當時的圓明園是壹座約500畝的水景園,雖然也有所建造,但是由於規模不能超過皇帝的暢春園,所以建景不多,名聲也不大,遠遠比不上暢春園。
九州清宴就是在此時建成的,在圓明園中,有三池較大的水域,為前湖、後湖和東湖,即福海。在後湖,湖面呈大清疆域的形狀,九島團團簇擁著明麗的湖面,呈"壹統九州,天下升平"的氣象。
"天地之至數,始於壹,終於九焉"。幾經演變,冀、兗、揚、荊、豫、雍、幽、梁、徐或青的"九州"已成為華夏的別稱和我國的象征。
九州壹片安寧,湖水波平浪靜,天下永久太平,這就是九州清宴的寓意。九島中的"九州清宴殿"為圓明園四十景之壹,也是九島中最大的島,面臨前湖,背倚後湖,是壹顆鑲嵌在兩池間的璀璨明珠。
九州清宴標誌著威嚴、正統的宮廷區結束,絢麗輝煌的園林景區揭幕。
同時,這裏又是圓明園歷史的開始。作為胤禛的藩邸賜園,1709年,康熙為建築群中的圓明園殿禦書了"圓明"兩字。
胤禛的理解為:圓而入神,君子之時中也;
明而普照,達人之睿知也。
而他的兒子弘歷卻解釋說:"圓明之義,蓋君子之中也。"
九州清晏位於前、後湖之間,是帝後的寢宮區,是後湖景區最大的壹組建築群。該景中軸線上自南而北,分別是圓明園殿、奉三無私殿和九州清晏殿,統稱"圓明園三殿"。
三殿以遊廊連接,形成兩進院落,主殿是皇帝接見臣僚,處理政務之所。九州清宴殿為七楹外加檐廊、抱廈。是皇帝在園內最主要的壹處寢宮。
殿內鋪金磚並有東西暖閣、仙樓、寶貝格等。東暖閣內有火炕和床,西暖閣有床和風扇。寶貝格內有古玩瓷器等陳設。
殿內還有自鳴鐘、銅盆等。殿前安設銅仙鶴壹對,有桂花罩棚、梅花罩棚各4座,仙鶴西側還植有海堂、茶樹各壹株。殿後設有碼頭。
殿東為"天地壹家春",院落層疊相套,是後妃們的寢宮,殿西是皇帝所居的"樂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