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鬼市”說起
清代中晚期後,北京自發形成“鬼市”.“鬼市”又稱“鬼市子”,即夜間集市,至曉而散.清朝未年,北京“鬼市”極盛,壹些皇室貴族的紈絝子弟,將家藏古玩珍寶偷出換錢;壹些雞鳴狗盜之徒也將竊來之物天黑賣出,古玩行家經常揀漏買些便宜.北京的“鬼市”在天橋、西小市、高梁橋、朝陽門外等較多,解放之後消失了.1992年自發恢復,每到星期六下午就有京郊、天津、河北、內蒙、東北等地的小商小販驅車來到潘家園對面的華威橋旁工地,星期日淩晨挑燈叫賣,購銷兩旺,俗稱“華威橋鬼市”.天津作為離北京最近的城市,自清朝末期天津開埠之後,很多達官顯貴、皇親國戚移居天津,古舊書存世較多,販運必經華威橋.賣家往往在地上鋪張報紙或壹塊塑料布,擺上幾件古玩玉器、或真或假的古舊工藝品、舊書老報,然後蹲在壹邊,用眼睛余光掃視著行人,絕無高聲叫賣的.買家則悄悄穿行於地攤之間.稍微內行的,即使看到自己中意的東西也絕少直接問價,而是“顧左右而環視”,假裝外行.在心理上,鬼市賣舊書古玩的人,希望將帶的舊貨在天亮之前能順利賣出,不然天壹亮,城管工商也來了;而去買占舊書刊的人,又生怕去晚了,好東西被別人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