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褐色帶砂陶器,低溫,質地粗糙,手工制作。整體高度37.5厘米。口徑23.5厘米。口微縊,腹微鼓,底部收割尖,球果高。口緣外有鋸齒形窄條堆紋,四個小鼻子成對對稱。有壹個蓋子,是盆蓋的,上面有壹個弧形把手。蓋腹以短而窄的樁組成的鋸齒形花紋裝飾,壁上有加工時留下的細密篦痕。造型簡單,裝飾樸素,是典型的北新文化神器。滕州市1979北辛遺址出土,保存於滕州博物館。鳥形鍋、炊具。
泥灰棕色陶器,手工制作。長24.4厘米,高19.1厘米。全身呈鳥形,脖子高高揚起,喙尖尖的,耳朵小而圓。腹部寬、胖、扁、平,有三只短腳,前兩只,後壹只。背部兩側各有壹個小金拉,呈翼形。尾部直立,呈寬喇叭狀,為壺嘴。1983長島縣北莊遺址壹期文化層出土,釘紋紅陶碗和容器藏於長島縣博物館。
粘土紅陶,手工制作。高7.7厘米,口徑20.8厘米,底座直徑7.5厘米。內外塗抹紅陶衣服,打磨光滑。口微縊,腹微鼓,下部收獲小而平。全身飾有指甲印,排列有序。制作精美,紋飾新穎,是北新文化的典型器物。滕州市1979北辛遺址出土,滕州博物館收藏。碗形三腳架、炊具。
紅棕色陶砂,質地粗糙,手工制作。身高16.3cm,口徑20.5cm..開口,底部形狀。口外緣飾有附加樁紋,三足側平,外緣飾有牙紋。是新石器時代白石寨壹期文化的代表性器物。1981年煙臺白石寨遺址出土,保存於煙臺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