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長子、長治三縣交界處,山頂有兩座石刻方塔。塔側雕有羊龕像,頭尾分明,故山形為羊頭,故名。
羊頭山梵天寺,名清華寺,據記載建於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間(477-499)。原名定國寺。北齊時改名鴻福寺,隋末廢棄。唐武則天二年(691年)重修,量改為清。
如今,清華寺內已無建築,但仍有三尊石佛、壹座石碑和壹處寺址,但寺周圍北魏至隋唐時期的石窟、石塔依然如故。
羊頭山石窟位於山西省高平、長子、長治三縣交界處。山頂上有兩座石雕方塔。塔的側面雕刻著壹個羊龕的雕像,頭部和尾部清晰。於是,山形為羊頭,故名羊頭山梵沙,稱為清華寺。據記載,建於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間(477-499),原名定國寺,北齊時改名鴻福寺。
如今,清華寺內已無建築,但仍有三尊石佛、壹座石碑和壹處寺址,但寺周圍北魏至隋唐時期的石窟、石塔依然如故。
羊頭山正面有壹高峰,左右兩山呈手掌狀向前伸展,其間分布著石刻。
羊頭山的石雕和石塔是羊頭山歷史遺跡的精華。
其分布,有的在山頂,有的在山腰,有的為洞穴,有的為佛龕,原有的規模和順序已無法考證,現狀可分為九個區域。有22個大洞穴和80多個小洞穴,洞穴在平面上多為正方形。
還有數以千計的佛教紀念碑,從魏到唐朝都有。山頂和山腰上有六座石刻寶塔,建於唐代,高度從4米到6米不等。平面方圓有兩種,最高的是七層,檐密,最低的是兩層,造型簡單,手法簡單,這在其他地方很少見。
主峰頂部是第壹個區域,有兩個石塔和壹個佛教龕。佛龕由三塊巨石組成,底部為臥羊,中間為佛龕,頂部為瓦龍式屋頂。龕內壹佛二菩薩,佛像坐結。面部服裝都是北魏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