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的首都和歷史名城。
中國最大的城市華沙是最大的工業、貿易、科學和文化中心,也是最大的交通樞紐。
位於中國中部平原,維斯瓦河中遊西岸,面積450平方公裏,人口654.38+0.65萬,是中歐各國的貿易要道,自古以來就是壹個非常繁華的地方。
10世紀和11世紀就有居民了。這座城市建於13世紀中葉,1596年成為首都。
從18世紀初開始被外國統治了200多年,從1919開始壹直是波蘭的首都。
1920人口超過百萬,是當時歐洲的大城市之壹。
它在二戰中遭到嚴重破壞,戰後迅速重建。
工業部門很多,尤其是機械制造,包括電機、精密機械、機床、飛機、汽車、農業機械等。
化工(醫藥、塑料、化纖)、紡織、食品加工等行業也很發達。
它也是中國最大的印刷工業中心。
有波蘭科學院、許多研究機構和學會、中國最大的綜合性大學和許多其他高等學府。
以綠化程度高著稱,城市綠化面積126平方公裏,大小公園67個。
西北郊的Gerlazo Wavola是音樂家肖邦的故鄉。
當飛機抵達華沙上空時,從窗口向下看,人們看到了美麗壯觀的自然風光。
銀色的維斯瓦河,像壹條玉帶,環繞著華沙的腰部。宏偉的華沙古城矗立在河岸上,歐洲中世紀的紅色尖頂建築鱗次櫛比。
橫跨維斯瓦河的鐵橋上,車水馬龍,壹派繁華景象。
繁忙的街道兩旁,房屋高聳,樹木成行,草坪連片,整個城市就像壹艘停泊在綠色海洋中的巨輪。
世界名城華沙始建於13世紀,當時是維斯瓦河交匯處的壹個中世紀小鎮。
在波蘭語中,華沙是瓦爾沙瓦。據說壹對名叫瓦爾西和沙瓦的戀人勇敢地反抗國王的阻撓,最終結婚了。
人們欽佩這對年輕戀人的勇敢精神,因此以他們的名字給這座城市命名,後來簡稱華沙。
1596年,波蘭國王齊格蒙特·瓦薩三世將王室和中央政府從克拉科夫遷至首都華沙。
在1655年到1657年的壹場戰爭中,華沙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在隨後的幾個世紀裏多次被其他民族占領和統治。
1918華沙再次成為波蘭的首都。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麗的古城華沙遭到嚴重破壞,幾乎被夷為平地。城內85%以上的建築被毀,那些宏偉的古典建築幾乎消失,到處是廢墟和焦土。
有西方人曾斷言:“華沙不會在地球上重現,至少100年內沒有希望。”但事實給出了相反的答案。
華沙在1945擺脫戰亂後,原樣重建了城市,既保持了中世紀古城的風貌,又新建了壹座城市,規模和水平都超過了戰前。
在重建過程中,歷史遺跡的保護和修復受到特別重視。戰前,城內900多座歷史建築幾乎都得到了修繕和裝飾,那些昔日的宮殿、教堂、城堡更是雄偉壯觀。
戰後重建之初,波蘭就制定了計劃,要把華沙建設成“綠樹遍布全城的現代化城市”。
城市原有的森林和綠地都得到了盡可能的保護和利用,周邊的森林也沒有因為大規模的重建而遭到破壞。
為了減少城市的工業汙染,工廠建在遠離居民區的地方,避開了鬧市區。
城市裏的房子都保持著淺色,整個城市看起來清新淡雅。
美麗的維斯瓦河從南到北靜靜地流過市區,兩岸樹木蔥郁,綠草如茵。
街道和居民區大力綠化,成片的樹下種著草坪,城市裏基本沒有土地。
在刮風的日子裏,華沙沒有沙塵現象。
市區有公園近70個,綠化面積130平方公裏,人均綠化面積78平方米,在世界各國首都中名列前茅。
今天,華沙仍然保持著老城區和新城區的布局。
各種歷史古跡和名勝古跡大多集中在老城區,尤其是宏偉的宮殿、巨大的教堂、各種各樣的瞭望塔和城堡,每年都吸引著大量來自國外的遊客。
老城區位於維斯瓦河西岸,這裏集中了中世紀宏偉的紅色尖頂建築,由紅磚砌成的13世紀內墻和14世紀外墻環繞,四角有高聳的古城堡。
著名的古建築有華沙最美麗壯觀的巴洛克建築——前皇宮,波蘭古典建築的傑出代表——克拉辛斯基宮,以及聖十字教堂、聖約翰教堂、羅馬教堂、俄羅斯教堂等。
紀念碑、雕像或鑄件在城市中隨處可見,維斯瓦河畔的美人魚銅像是華沙的標誌。
國際著名物理學家居裏夫人出生的弗裏達大街的住宅已經變成了壹個博物館。
在新城區,現代化的高層建築此起彼伏,各類商店、飯店、酒店、賓館比比皆是。
環境優雅的住宅區,布局合理,生活便利,樹木繁茂,花草種植廣泛,如同花園壹般。
市內交通四通八達,秩序井然。
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現代美術館、劇院、體育場分布在各區,充滿活力。
登上230米高的文化科學宮的頂端,環顧四周。是國際知名的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