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朝霖
〔清〕字訪巖,壹字覃叔,貴州畢節人。
宣侄。
清光緒二年(壹八七六)翰林,四川東鄉萬縣知縣。
擬道員改官河南。
工詩古文辭,兼擅書法。
早歲沈潛米、董兩家,晚年法李邕,益豪放遒逸。
有烏蒙山人詩文集。
《益州書畫錄續編》
路坯
〔清〕(壹八三九至壹九O二)字山夫,陜西盩厔人。
官知縣,罷後居江蘇淮安,築園居焉,有葦西書屋、溫經室諸勝。
工八分書,嗜金石碑版,藏異甚富。
偶寫小幅梅花。
《三洲畫史、誌學齋雜誌》
路喬加
〔約公元前壹四0年前後在世〕字、裏、生卒年均不詳,約漢武帝建元初年前後在世。
梁孝王在忘憂館令諸遊士作賦,枚乘、羊勝、公孫詭、公孫乘、鄒陽等各有所作,獨喬加作鶴賦,與枚乘各得賜絹五匹。
喬加的鶴賦,亦載古文苑。
路慎莊
〔清〕字子端,號小洲,陜西盩厔人。
德子。
道光十六年(壹八三六)翰林,以給諫官淮陽道。
藏書極富,才證精詳。
丹鉛之暇,以山水自娛。
沈郁蒼潤,得公望筆意。
兼工花卉,有自繪使閩紀程冊。
《墨林今話續編、清畫家詩史》
路石瞻
〔清〕江南人。
工擊技,與甘鳳池齊名。
喜畫鷹,有英雄得路圖傳於世。
《蝶陛外史、詞堪日記》
路氏
〔唐〕初制琴名手。
佚名。
生卒不詳。
唐李肇《國史補》下:“京師又以樊氏、路氏琴為第壹。
路氏琴有房太尉(琯)石枕,損處惜之不理”。
宋沈括《夢溪筆談·樂律》:“予曾見唐初路氏琴,木皆枯朽,殆不勝指,而其聲愈清”。
路術淳
〔約公元壹六九二年前後在世〕字不詳,山東汶水人。
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詳,約清聖祖康熙中前後在世。
工曲,著有玉馬佩傳奇,《曲海總目提要》傳於世。
路坦
〔現代〕壹九三四年生。
吉林公主嶺人。
擅石版畫。
魯迅美術學院。
路溫舒
〔約公元前七三年前後在世〕路溫舒字長君,鉅鹿東裏人。
生卒年不詳。
約漢昭、宣二帝間前後在世。
少時,父使牧羊,乃截澤中蒲爹為牒,用以為書。
稍習善,求為獄小吏。
因學律令,轉為獄史。
太守見其而異之,署決曹史。
又受《春秋》通大義。
決孝廉,為山邑丞坐法免,復為郡吏。
昭帝時,守廷尉史。
宣帝即位,(公元前七三年)溫舒上書言宜尚德緩行。
帝喜其言,遷廣陽私府長。
舉文學高節。
遷右扶風丞。
久之,遷臨淮太守,政跡優異,卒於官。
路翔
〔清〕字漢飛,杭州人。
善畫人物。
《圖繪寶鑒續纂》
路學宏
〔清〕(壹七二O至壹八O壹)字慕堂,荊溪(今江蘇宜興)人。
乾隆三十六年(壹七七壹)舉人,官縣令。
工設色花卉。
卒年八十二。
《墨香居畫識、畫傳編韻》
路衙推
〔宋〕善畫魚,體制純古。
《圖畫見聞誌》
路易司蔔脫
〔清〕西洋人。
乾隆(壹七三六至壹七九五)時以畫供奉內廷。
《春明瑣事》
路於飛
〔清〕字齊園,荊溪(今江蘇宜興)人。
善畫竹石,筆勢奇特。
《清朝書畫家筆錄》
路澤農
〔清〕字吾徵,壹字安卿,直隸曲周(今河北曲周)人。
明都禦史振飛字。
少負奇才,外家申鳧盟兄弟,每以詩古文相切靡,又與顧亭林相友善。
工琴,善畫。
著有琴譜、宜軒詩。
《清畫家詩史》
路振
〔公元九五七年至壹O壹四年〕字子發,永州祁陽人。
生於周世宗顯德四年,卒於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年五十八歲。
幼穎悟,五歲讀孝經論語。
淳化中,(公元九九二年左右)舉進士,試卮言日出賦,振所作尤典贍,擢甲科。
起家大理寺評事,通判汾州。
大中祥符初,(公元壹OO八年)遷太常博士,左司諫,擢知制誥。
振文辭溫麗,屢奏賦頌,為名輩所稱。
尤長詩詠。
以嗜酒,得疾卒。
振著有文集二十卷。
又嘗采五代末九國君臣行事作九國誌,均《宋史本傳》未成而卒。
路鐸
〔公元?年至壹二壹三年〕字宣叔,冀州人。
生年不詳,卒於金宣宗貞佑元年。
官臺諫,有直臣之風。
章宗稱其敢言,每優禮之。
出為景州刺史,述十二訓以教民,詔遍諭州郡。
後為孟州防禦使。
貞佑初,城破,投沁水死。
鐸為文尚奇,詩則溫潤精致,自成壹家。
有虛舟居士集《金史本傳》傳於世。
路鐓
〔清〕 (壹七四八至壹八O九)字墨莊,湖北漢陽人。
聽政余暇,兼精繪事,善畫山水。
卒年六十二。
《牧庵雜記、當湖歷代畫人傳》
路 雄:陽平人,北魏大將。
因從軍征伐立下大功,官至伏波將軍,奉車都尉。
路 隋:陽平人,唐代大臣。
舉明經第。
歷遷左補闕、侍講學士、中書舍人、翰林學士,文宗時,以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位同宰相),監修國史。
後出任鎮海軍節度使。
有《平淮西記》。
路 巖: 魏州冠氏人,唐代大臣。
進士出身,歷遷屯田員外郎、翰林學士,以兵部郎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居位八年,累進左仆射。
後與韋保衡交惡,被流0放儋州,並賜死。
路 臯:並州(今山西省太原)人,宋代畫家。
善畫駱駝,醉後數筆,頗具生意,時稱河東三絕之壹,兼長畫鬼神。
路 彬:晉 陽(今 山 西 省 太 原)人,南 宋 官 吏 。
任廣 西 提刑 時,明 察 秋 毫,杜 絕0yuan 0獄, 後 又為 民0qing0命,減去 部 分過 於 沈 重 的賦0shui。
官 至 刑 部 侍 郎。
路 振:永州祁陽(今屬湖南省),宋代大臣、學者。
五歲通《孝經》、《論語》。
後進士及第,曾任太常博士。
文辭為名家所稱道,著有《九國誌》。
路 迎:山東汶上人,明代大臣。
正德三年進士,授南京兵部主事。
歷知襄陽、松江、淮安三府,治稱第壹。
累官至兵部尚書。
路 亨:太平府當塗(今屬安徽省)人,明代官吏。
曾任安溪知縣,居官清廉,尤重視學校。
路如瀛:山西陵川人,明代官吏。
崇禎時任臨清同知。
後清兵攻破臨清城,被亂兵所殺。
路溫舒:巨鹿東裏人,西漢文士。
少年牧羊,稍長成為獄中小吏,學律令,轉為縣獄史。
後習《春秋》,學識漸博,舉孝廉,為山邑丞。
後升廷尉奏曹掾,宣帝即位後,他上書反對酷刑,主張尚德緩刑,官至臨淮太守,治有異跡,卒於官。
其文以《尚德緩刑書》較著名。
路博德:西河平州人,西漢將領。
以右北平太守從霍去病征伐匈奴有功,漢武帝封其為邳離侯。
後又征伐南越立下大功。
太初元年,因兒子犯大逆不道罪,被革去爵位,降為強弩都尉。
路淑媛:南朝宋丹陽建康(今江蘇省南京)人,以色貌入選宋文帝後宮。
生劉駿(孝武帝),拜淑媛。
孝武即位後,尊為皇太後。
因明帝幼失生母,被其撫養長大,明帝即位後,尊其為崇憲太後。
路嗣恭:京兆三原(今屬陜西省)人,唐代大臣。
任神烏令時,唐玄宗認為其治績為天下最,可嗣漢時魯恭,故賜現名,歷遷渭南令、朔方節度留後、檢校刑部尚書、江西觀察使,以善於治理財賦著稱。
後拜兵部尚書、東都留守。
路敬淳:唐朝臨清人。
少有誌學,足不履門。
居親喪,倚廬不出者三年。
後舉為進士,遷崇賢館學士。
奉詔編輯慶郵儀典,又著《姓略》、《衣冠系錄)等書。
唐初姓譜學,唯敬淳名家,後有撰次者皆本之路氏。
路友於:名汝悌,字友於。
山東諸城人。
赴日本留學,入東京早稻田大學。
後因病歸國,嗣任北京《益世報》編輯。
min國十二年加入中國國min黨。
後被張作霖逮捕遇害,享年32歲。
路元升(1689—1764)字南征,畢節德溝人。
清雍正中歲貢生瀛洲(字海山)長子。
生於康熙己巳年三月,卒於乾隆甲申年八月,年七十五歲。
少聰敏,有誌好學,尤喜詩文詞賦與程朱理學。
由文林郎中雍正丙午科解元,乾隆元年丙辰科成金德瑛榜進士,選授福建汀洲府上杭縣知事,治有賢聲。
解組後,主講疊雙義館,門徒裁成者眾。
董朱英治畢,有惠政,元升遂作《靈峰寺碑》以美之。
編著有《畢節縣誌》等書傳世。
路 郡,元升子,乾隆戊子科舉人,亦有詩名。
路斯京(1758—1794)字翰宗,號玉山,畢節德溝人,郡子。
生於乾隆戊寅年,卒於乾隆甲寅年,年三十六歲。
敕贈文林郎,邑附貢生,官山西榆次縣知事,誥授中憲大夫、戶部主事,河南特用知府、朝議大夫。
*** 山水,閑暇以賦詩為樂,有《玉山吟稿》壹卷傳世。
其《投宿靈峰寺》雲:“落日銜山鳥倦飛,投林幾陣遠鴉歸。
人行斷壁穿雲緩,寺背深松露角微。”讀之清新明快,頗有田園趣味。
路朝霖(1843—1926?)字覃叔,號訪巖(壹作訪崖)貴州畢節縣德溝路家灣人。
道光乙巳(1845)科進士路璜之子。
生於道光二十二年癸卯,約卒於民國十五年前後。
賦性聰敏,讀書過目成誦。
由廩生中同治己巳(1869年)補行己未、辛酉、壬戌三科舉人,光緒丙子(1876年)恩科成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散館,考授四川東鄉、萬縣、奉節知縣,擢道員、河南總厘局護理,升河南按察使司等職。
與徐世昌、田中玉、黎庶昌、羅質庵、黃彭年、陳煥章、張逵九等人友善。
工古詩文辭,尤精鑒賞,家富典籍書畫古玩之物。
其書法早宗米董,晚法李北海、黃山谷,豪放遒逸,獲之者視若吉光片羽。
其家藏《九字損本蘭亭序》、顧二娘手制端硯及手書木刻匾對等彌足珍貴。
唐繼堯援川,道經畢節,聞其家藏書甚富,遂據為己有,將其運至雲南,今藏於雲南省博物館,書中尚有其弟路朝藩之鈐印。
其《紅鵝館詩抄》為徐世昌付梓並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