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唐睿宗李旦竟是主動要求自己當太上皇?有這種想法的唐睿宗李旦是緣於什麽的背景原因呢?說起來,這件事還和壹個人有關,那就是姚崇。壹起往下看。
景雲元年,七月,李旦任用了壹個人做中書令,那人就是昔日李顯麾下的六大高手之壹,姚崇。姚崇,實在是個聰明的人。他沒有如張柬之等人壹樣糊裏糊塗地成為無謂的犧牲者,也沒有像燕欽融壹樣對牛彈琴般地忠直死諫,而是選擇了避讓,直到發現值得效力的人才出頭,正如《水滸》中的壹句話:這壹腔血要賣與識貨的。姚崇,終於找到了識貨的,但眼下他還要再經歷壹場風波。
羽林軍是個很令人撓頭的機構,這批軍人,幾次政變都有參與,保衛皇宮靠他們,爭奪政權也靠他們,所以掌握羽林軍是至關重要的。李旦令老四李隆範、老五李隆業分別擔任羽林軍左右衛大將軍,以控制禁軍,老三李隆基則被立為皇太子,總制禁軍左右萬騎。
老李家壹門都掌握了軍權,李旦本以為這樣很安全,卻怎麽也未料到,朝中大臣們有意見了。大臣們認為,李旦這樣做是很危險的,因為李旦能上臺,無非倚仗二人,即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現在局面剛剛安定,公主和隆基兄的手下都在互相攀比功勞大小,如果兩方發生爭端,而李隆基的兄弟們都掌握著禁軍,則可能會再次發生流血,大臣們這些年見的血太多了,見怕了。
於是大臣們就去見中書令姚崇,姚崇也覺得大臣們的話在理,便向李旦建議,讓太平公主帶著她的手下去洛陽,讓李隆基的兄弟們去外地當刺史,沒了權貴爭霸,這世界就太平了,京師也就安全了。李旦是個沒主意的人,他也就糊裏糊塗地把姚崇的話和李隆基、太平公主講了,結果這倆人都炸了,說姚崇這不是在離間我李家眾人的關系麽?讓他滾!
姚崇就這麽地,又被貶為刺史,不過他以後還會回來。那麽姚崇和大臣們所擔心的對不對呢?還真對。
太平公主當初為什麽要幫李旦?還不是因為和韋後、安樂公主爭權麽?那麽現在韋後等人翹了,她太平公主卻還是個公主,她不甘心,她知道李旦和李顯壹樣,是個很容易對付的人,所以她想把握住李旦這個哥哥,進而慢慢地掌握大權,控制朝政,最後來個鹹魚翻身,成為女皇,說白了,她還是很想走武則天那條路的。
太平公主 為什麽對李隆基下手在剛剛勝利的時候,太平公主是高興的,驕傲的,無敵的,她壹躍成了當朝最尊貴的人,朝堂上的女人裏,沒了韋後,沒了安樂公主,沒了上官婉兒,只剩她太平公主壹人,她壹句話,就能決定壹件軍國大事,她推薦的人,必定當上三品大員,江南、四川、廣東等地的特色古玩,只要她想要,都會絡繹不絕、不遠萬裏地送到她手裏,仿佛進貢壹般,她的田園資產更是不可勝數,全國州郡的官員都在巴結她,不斷送來各種名貴的東西,使她富可敵國,至於男寵,更是想要就要,連西域的胡僧都給她做了面首。
但不久,她就不再那麽高興了,因為她發現自己除了身份顯貴、財富應有盡有之外,竟很難再向前邁壹步,她距離那個天下至尊的角色只差壹步,但那壹步卻似乎遙不可及,想邁出去無比艱難,怎麽會這樣?
因為有李隆基。這個皇太子,這個聰明的皇太子,果毅的皇太子,掌權的皇太子,在妨礙著她,在盯著她,在限制著她,使她十分不爽。怎麽辦?幹掉他。
晚輩李隆基,太平公主是他的姑媽,現在曾經慈祥的姑媽,要對小輩下手了。
她手下有幾把刷子,分別是:尚書左仆射竇懷貞、中書令蕭至忠、戶部尚書李晉、太子少保薛稷、左散騎常侍賈膺福、左羽林大將軍常元楷、右羽林將軍李慈等。這幾把刷子裏,最有能量的,就是尚書左仆射竇懷貞、中書令蕭至忠,都是大官,當朝二品,宰相。而最有實力的,則是左羽林大將軍常元楷、右羽林將軍李慈,掌握軍隊,有槍。有權又有槍,太平公主就準備對李隆基下手了。
可事情就是這麽巧,還沒等下手呢,又出事了――李旦不願意做皇上了。怎麽呢?
他這輩子,見了太多的兄弟殘殺、母子相食,他的小心靈承受不住了,他覺著皇位這個玩意,不是個好東西,凡是爭奪皇位的,成功也罷,失敗也好,都沒好下場。皇帝這東西,他是越來越不稀罕,同時對帝位也越來越怕,他巴不得趕緊回到老家,高高興興安安靜靜做個富家翁算了,遠離是非場所,遠離血雨腥風,遠離刀槍劍戟,遠離AK47,他想退休。
於是他就下旨了,大概意思是,我老人家實在不是個當皇帝的料,我這江山,本來就是我兒子李隆基拿下來的,既然是他拿下的,就由他來坐好了,我光榮退居二線。
這才當皇上幾年啊,就不幹了,太極元年七月,李旦傳位於李隆基,自己做了太上皇,李隆基坐武德殿,處理朝政。其實李旦比李顯要聰明,他至少還知道能吃幾碗幹飯,就因為這點聰明勁兒,他被後世尊為睿宗,睿智的睿。
李旦讓位了,這壹來,太平公主可就急了狗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