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是中原王朝鑄造的錢幣
如新疆和田麥裏克阿瓦提漢代遺址出土的45公斤漢五銖硬幣、墨玉縣阿克薩來鄉出土的8.5公斤宋代硬幣,途經羅布泊古商道,開元鮑彤、甘源崇寶等970余枚唐代硬幣散落各地。中亞、非洲和東南亞如南海、菲律賓等地也出土了開元鮑彤和永樂鮑彤等錢幣。
第二,海外國家和地區鑄造的硬幣
如新疆吐魯番、甘肅、青海、寧夏、陜西、河南、山西等地出土的桂雙幣、波斯薩珊銀幣、東羅馬金幣、阿拉伯金銀幣,特別是1959年新疆烏恰縣築路時在石縫中發現的947枚波斯薩珊銀幣,最具典型意義。
第三,沿線文化交融幣
即新疆、中亞等絲綢之路沿線鑄造的錢幣,具有明顯的東西方兩大錢幣文化體系相互融合的特征。
第四,實物貨幣
在絲綢之路貿易中,曾經作為交換媒介或價值衡量標準的實物貨幣包括絲綢、棉布、茶葉、鹽和其他實物。在壹定時期和特定範圍內,它曾經作為交換媒介或價值尺度,在絲綢之路貿易中發揮貨幣職能,這也應該屬於絲綢之路錢幣。
擴展數據
絲綢之路的先驅
張騫是西漢時期偉大的探險家。他不請自來,來到了西域。13年後,他走遍了天山、中亞、西亞。他是從中原到西域的第壹人。
當時漢朝正準備對匈奴開戰。壹次偶然的機會,漢武帝從壹個匈奴俘虜口中得知,西域有壹個大月氏,其皇族被匈奴單於所殺。所以漢武帝想聯合大月氏“斷匈牙利的右臂”,決定向大月氏派遣使節。
沙漠,雪山,綠洲,有時風卷殘雲,飛沙走石,有時萬裏寂靜。牧羊人的炊煙升上天空,駝鈴響起,當世界被打開時,這片土地再次荒涼。這就是古代中國的西域:新疆及其山川相連的青脊(今帕米爾高原)以西,直到中亞的巴爾喀什湖。
但要穿越西部地區7000多公裏的流沙沙漠,可不是壹件小事。穿越西域,既需要外交家的口才,也需要探險家的勇氣。朝廷試圖通過廣納賢才,在全國範圍內廣納賢才。張騫毫不猶豫地回答。張騫作為郎官響應,肩負起向大月氏使臣的任務。
公元前139年,張騫率領100余人,在唐逸之父阿渾的帶領下,從隴西(今甘肅)冒險西行。張騫壹行壹路追著雜草和野火,避開壹切蹄亂的可疑痕跡,時刻防備著隨時可能發生的明攻和暗攻。但即便如此小心,他們壹出甘肅就遇到了壹隊匈奴騎兵。除了張騫和唐逸父親被俘,無壹幸免。
匈奴單於知道張騫西征的目的,自然不會輕易放過他。張騫和唐逸之父被迫分頭放羊放馬,受到匈奴人的嚴格控制。他們還娶了壹個匈奴女子給張騫,壹是為了監視他,二是為了誘導他投降。然而張騫卻不屈不撓。雖然被軟禁放牧,活得像過了壹年,但他壹直在等待壹個逃跑的機會來完成自己的使命。
那是11春秋。壹個月的壹個漆黑的夜晚,張騫帶著匈奴的妻子、向導唐逸之父,乘匈奴人不備,逃離了匈奴。
張騫起初嚇壞了,但仍保持初衷,繼續“出使西域”的重要使命。因為他們逃得匆忙,沒有準備幹糧和飲用水,壹路上只能又餓又渴,隨時會倒在沙漠沙灘上。好在唐逸之父箭法高明,壹路上經常獵殺壹些飛禽走獸,飲血解渴,食肉充饑,才逃過了死神之手。
他們沿著天山南麓,經過焉耆、龜茲、疏勒,最後穿過大漠戈壁和冰雪覆蓋的青脊(今帕米爾高原),來到大宛國(今費爾幹納谷地)。這是中亞壹個富裕的國家,人口幾十萬,70多個城鎮,盛產“天馬”。
大宛王有了懂漢語的想法,欣然派了壹個向導兼翻譯護送張騫去大越國。然而此時大嶽的國情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大嶽家族在大夏建立了新的王朝,改名為小月家族。是農耕,富國,強國,時代變了。它沒有回報匈奴的野心。
張騫仔細考察了西域各國的山川地理、城鎮和民風民俗。他還來到了這壹帶的大州大夏的首府石蘭城,發現這裏有壹個高度集權的皇族,商人多,兵弱。這些情況,張倩壹壹記在心裏。
張騫在大夏等地考察壹年多後,啟程回國。在回家的路上,張騫改道往南,以避開匈奴控制的地區。他們越過青脊,沿著昆侖山北麓,經過莎車(今新疆莎車)、於闐(今新疆和田)、鄯善(今新疆若羌)等地,進入羌人聚居區。途中被塔爾坎收購,扣押壹年多。
公元前126年,匈奴內亂,張騫等人逃回漢朝。漢武帝詳細聽了他關於西域的匯報後,非常高興,封他為伯王侯。
公元前119年,他率隊從四川出發,大規模遠征中國西南地區,卻因為蠻族的抵抗而失敗。後來作為中郎將第二次出使西域,取得外交上的進展。公元114年,也就是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壹年後,死在長安。人們用“張騫空谷”壹詞來概括他對西域的貢獻和傳奇人生。
15年,張騫出使西域後,漢軍大敗西域匈奴,控制了張掖、酒泉等關隘,疏通了西域交通線。約公元前105年,漢朝派出絲綢商隊安息,導致中國與西域在邊境上的產品大交流。這就是著名的“絲綢之路”。
百度百科-絲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