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漢關博物館聯手南陽市張衡博物館、南陽唐王府博物館舉辦的《郎騎竹馬弄青梅——古今兒童玩具專題展》,獲“湖北省博物館、紀念館六大陳列展覽精品推介活動”精品獎。
該展覽匯集了兒童玩具類文物精品267件,輔助展品11件,時間跨度從新石器時代晚期至上世紀80年代。此展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我國古代兒童珍貴有趣的玩具。
壹只來自史前的陀螺。
打陀螺是很多人童年的樂事,圓柱形木頭削尖、嵌入鋼珠的陀螺,被鞭子壹抽,就穩穩地、歡快地旋轉起來。展覽現場展出了壹件石陀螺,來自齊家文化時期。齊家文化形成於距今4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是新石器時代向青銅器時代過渡的壹種重要遺存。
人類早期以石器為主要生產工具,到了齊家文化時期,青銅器出現,石器只作為輔助工具使用。可以想見,在當時生產力進步的情況下,先民們已有余力去磨制壹件石陀螺,送給孩子作為玩具。
原始社會的陶響球
聲響玩具,是中國出現最早的兒童玩具品類之壹,從考古發現可以推測,原始社會的孩子或已玩這類玩具了。
上世紀50年代,在距今約5000年的湖北京山屈家嶺遺址上,出土過壹種陶響球。這種陶制圓球,由於內部中空,貯有彈丸和石粒,搖動時沙沙作響,故名陶響球。壹種說法認為,這是我國已知最早、最明確的玩具之壹,堪稱聲響玩具的鼻祖。
也有壹種說法認為,這是世界各地新石器時代先民最常用的樂器。但毋庸置疑的是,後世不少聲響玩具,是在陶響球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本次展覽就展出多件聲響玩具,如,漢代的灰陶手鈴、搖鈴、唐代的褐釉瓷哨、宋代的磁州窯羊哨、核形哨及明代的靴子哨等。
其中,壹件灰陶響魚,腹部中空,內有陶丸,拿在手中搖晃,會發出清脆的響聲,和今天的搖鈴幾無區別。其質地雖然原始,但靈動的魚尾叫人無法不佩服漢代塑形大師的奇思妙想。
中國古代三大益智玩具
古代智趣類玩具頗多,有益於啟蒙開智,促進動手能力,七巧板、魯班鎖、九連環堪稱中國古代三大益智玩具。
七巧板是古老的益智拼圖玩具,可拼成各種人物、動物、橋、房、塔等,是培養幼兒觀察想象力的好夥伴。英國學者李約瑟說它是“東方最古老的消遣品”之壹。古
代榫卯結構制成的可拆裝益智玩具,托名木匠祖師爺魯班,故名魯班鎖。今天的益智玩具中仍可看到它的身影。九連環也是古代著名的益智玩具,《紅樓夢》裏有林黛玉巧解九連環的記載,周邦彥也留下關於九連環的名句“縱妙手、能解連環”。?
這些玩具看似簡單,但設計科學巧妙,幾個簡單的部件,就變幻無窮,玩的時候要仔細觀察、認真分析,甚至還需要大量創新思維。真是妥妥的“燒腦遊戲”,充分體現了咱老祖宗博大精深的智慧。?
出現於晉代的竹蜻蜓
竹蜻蜓出現於1700多年前的晉代。手動快速旋轉,可以使其飛升。這種簡單而神奇的玩具,曾令西方傳教士驚嘆不已,將其稱為“中國螺旋”。飛機螺旋槳的發明、哆啦A夢的飛翔技能,或源於此。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幹裏,兩小無嫌猜。”唐代大詩人李白這首《長幹行》中的青梅和竹馬代表著愛情,現實裏的竹馬卻是兒童們的最愛,是古代兒童仿騎馬的玩具。?
魯迅說過,“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從古至今,愛玩都是兒童的天性。很多古代玩具以不同形式留存下來,從壹個側面反映了民族的經濟、思想和文化面貌。
據了解,該展覽2019年在江漢關博物館展出的三個月期間,累計接待社會各界觀眾12萬人次。有觀眾參觀完留言稱,展覽帶來滿滿的感動和回憶,“童趣給自己的生活帶來了靈感,帶來了更多走出困難的勇氣和信心”。
還有觀眾稱展覽“特別美好,特別純真”,“不由回想起自己的童年時代,回想起那時無憂無慮的時光,還有天真爛漫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