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在春節前先要舉行壹個封寶儀式,即將皇帝的二十五寶印璽封存起來。先由欽天監預擇吉日,屆時,由壹名內閣學士壹員率典籍在乾清門左設黃案,宮殿監率交泰殿首領太監恭啟寶匣,將印璽捧至黃案上,學土率人洗拭完畢後,交泰殿首領將印空恭貯於匣中。至吉時,皇帝至交泰殿拈香行禮,儀式完成後各寶入匣收藏。宮裏封寶後,各官署衙門也照例封印,並開始過春節。
皇帝在十二月還要書“福”字賜於王公大臣。這個習俗始於康熙皇帝,乾隆二年(1737)成為定制。皇帝在重華宮開筆書寫福字。第壹張福字懸掛在乾清宮正殿,其余的字幅便依次張貼在各處宮室、苑圍,並分賜皇子、宗藩大臣和宮禁侍衛。書寫福字字幅,壹般以絹為主,敷以丹砂,繪具金雲龍。皇帝親自臨案執筆,受賜的臣僚跪伏案前,仰瞻天子禦書,恭敬地叩首謝恩。
從康熙皇帝開始,清代皇帝在除夕這壹天還要鄭重封筆,封筆儀式隆重肅穆,手執名香致敬。乾隆皇帝在平定兩金川的除夕下午4時,壹封特急的軍營奏報送達宮中,乾隆帝已經鄭重地行完了封筆儀式,不宜再用朱筆批復,於是權且口授近臣,繕旨頒發。
皇帝過年吃餃子也是清宮中極其重要的習俗。壹方面是應“歲更交子”之典,另壹方面也表示不忘祖宗。因為清入關前,滿洲人生活在氣候寒冷的北方,過年前包好許多餃子貯存在大缸裏冷凍,自除夕夜開始吃餃子,連續十幾天不間斷,表示吃隔年飯,連年有余的意思。因此,清代宮廷過年壹定要吃餃子,而且吃的儀式隆重、繁縟。
水餃在清宮中稱為煮餑餑,煮餑餑中有包有金銀錁。皇帝禦膳中的餑餑,碗上面的壹二個便是金銀錁餑餑,皇帝自然會吃到,以此為喜,表示吉利。除夕之夜,皇帝在宮內要進行許多贍拜活動,清宮規定,春節前後,皇帝出門、入門都放紙炮作前導,禦膳房根據炮聲遠近,判斷皇帝行蹤,掌握煮餃子的時間,皇帝壹到昭仁殿,餃子就煮好出鍋,即刻端上膳桌,太監立刻傳:“送萬歲爺煮餑餑壹品。”春節日,宮中講究吃素,餃子也必須是素餡的。因為皇帝信佛,故而皇帝吃的餃子與敬佛的餃子要同壹鍋煮出來,以求壹年平安、素凈。用膳的桌子、餐具也極為講究,據嘉慶四年檔案載,春節日皇帝吃餃子時用黑漆描金葫蘆圖案的“大吉寶案”桌,用象牙包金筷子。皇帝坐穩後,首領太監捧進紅色雕漆飛龍宴盒1副,內置“三羊開泰”瓷碗兩件:壹碗內裝索餡餃子6個,另1碗內有乾隆通寶、嘉慶通寶各1枚。首領太監將餃子放在大吉寶案的“吉”字上,然後跪下道:“請萬歲爺用煮餑餑。”皇帝用畢,小太監用瓷碟盛餃子壹個、紅姜1塊供在昭仁殿的小佛堂前,以示敬佛。
正月初壹日,這壹天是歲之首,月之首,時之首。皇帝十分看重這壹天,要以最隆重、最熱烈的大朝會方式進行慶祝和紀念。壹大早皇帝到祭祖所在地的堂子行禮,然後再肅穆威嚴地出席大朝會。如順治元年正月初壹,“清廷在盛京(今沈陽)。清順治帝福臨至堂子行禮,返宮上殿受賀,……朝鮮國王李倧遣使致書祝賀元旦”(清史編年第壹卷)。外廷的春節大朝會結束後,身著盛裝的皇帝還要回到後官,接受皇後所率領的嬪妃以及皇子、皇孫的行禮。
雍正時期,雍正帝始創春節明窗開筆大典:春節子夜,在皇帝寢殿的養心殿,開筆濡染翰墨,先用朱筆書字再用墨筆,寫吉祥賀語,祈求壹歲政通人和,風調雨順。乾隆皇帝每年春節,例行抄寫《心經》壹冊。春節達壹天,皇帝、外藩王貝勒、輔臣、六部正卿還要壹同吃祭神肉,又叫跳神肉。祭神肉中以辟肉為吉,皇帝用禦刀切割肉骨,然後自奉。
過了正月初三,元旦的慶祝活動告壹段落。正月初五日前後,皇帝及宮眷遷往圓明園過元宵節。自正月十三日起,上元節慶祝活動拉開帳幕。屆時,宮中及圓明園擺放各式花燈,表演的節目有舞龍燈、演馬戲、觀煙火和看戲,其中以十五日最為熱鬧。
元宵節期間除觀煙火、看戲外.乾隆年間還在圓明園的同樂園開設買賣,模仿民間集市貿易。其中古玩、估衣以及茶館飯肆,及至攜小筐賣瓜者,壹應俱有。開店者由內監充任,所賣物品均事前由崇文門監督,於外城各肆中采擇貨物交內務府,言明價格為其代賣,將來
賣出的付款,剩余的退貨。開市後,先準許王公大臣前往購買;至傍晚外臣退出,內宮女眷方進園買貨。皇帝進街後,每過店門,跑堂的喚茶,店小二報賬,掌櫃的核算,眾音雜沓,紛紛並起。
正月十九日的“筵九”是整個慶祝活動的“壓軸戲”。這天晚上,皇帝坐在山高水長殿樓下,後紀們在樓上,王公大臣及新年來朝的藩王、外國使臣俱得以列座殿前。皇帝賜大家茶點。當時演出的節目有西洋秋千,還有滿、蒙朝鮮等民族的民族歌曲及摔跤、爬竿等雜技節目,最後放煙花炮竹。筵九之後,蒙古王公、外藩、使節等相繼辭駕出京。
到正月二十日左右,皇帝要舉行禦寶開封儀式。在這之前,先由欽天監預擇言日。屆日宮殿監率交泰殿首領太監等設供案於殿中,行三跪九叩首禮,應吉時開封,陳寶於案,奏請皇帝拈香行禮。禮畢,捧寶貯匣內。皇帝舉行完禦寶開封後,各地官署也都開印,並開始新壹年的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