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好的瓷土不能馬上使用,要分開堆放成柱存放和繪圖。
將疊好的瓷泥放入大轉盤中,通過旋轉轉盤,用手和拉坯工具將瓷泥拉成瓷坯。
打印出來的瓷坯只是雛形,需要根據要制作的形狀選擇不同的模具,將瓷坯打印成各種形狀。
剛印好的毛坯厚度不均勻,需要通過修邊的過程將印好的毛坯修整齊對稱,修邊分為濕修和幹修。
擠水是必不可少的壹道工序,即用清水將坯體上的灰塵洗掉,為後面的拉坯、上釉等工序做準備。
在坯上作畫是陶瓷藝術的壹大特色,坯畫有很多種,有的是寫意的,有的是用好的畫紙勾畫的,無論怎麽畫都是陶瓷工藝的點睛之筆。
畫出來的瓷坯粗糙暗淡,上釉後卻完全不同,光滑光亮:不同的施釉工藝,效果完全不同,常用的施釉方法有蘸釉、噴釉、擺釉、噴釉、刷釉。
幾千年的窯火,連綿不斷,經過數十道工序精心制作的瓷坯,在窯中經受上千度的高溫灼燒。
經過幾天的燒制,窯內的瓷坯已經變成了壹件件精美的瓷器,迫不及待地從敞開的窯門裏脫穎而出。
擴展數據:
陶瓷產品的生產過程是指從原料投入到陶瓷產品生產的全過程。它是勞動者使用壹定的勞動工具,按照壹定的方法和步驟,直接或間接地作用於勞動對象,使之成為具有使用價值的陶瓷產品的過程。
在陶瓷生產的某些過程中,如陶瓷坯料的廢棄、坯料的自然幹燥過程等。我們也需要自然力量的幫助。勞動對象發生了物理或化學變化。這時,生產過程是勞動過程和自然過程的結合。
壹般來說,陶瓷生產過程包括三個基本階段:坯料制造、坯料成型和陶瓷燒結。同時,陶瓷生產過程的構成根據生產各階段的不同作用,可分為生產技術準備過程、基本生產過程、輔助生產過程和生產服務過程。
陶瓷生產過程作為社會化大生產,與其他行業相比具有以下特點:
陶瓷生產過程是壹個低連續性的流水生產過程。陶瓷原料從工廠的壹端投入生產,按順序不斷加工,最後成為成品。整個過程復雜,過程之間的連續性程度低。
陶瓷生產過程機械化和自動化程度低。
陶瓷生產周期長。陶瓷產品的生產周期是指從原材料投入生產到通過各種工藝生產出成品的總日歷時間。
在陶瓷生產過程中,石膏模型、匣缽、硼板等輔助材料的消耗量較大。
陶瓷生產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如煤、天然氣和電能。
運輸是陶瓷企業生產過程中的重要環節。陶瓷生產過程中使用的原料種類繁多,半成品、成品以及產生的余料、廢料具有數量大、運輸量大的特點。
陶瓷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煙塵、固體廢物和工業廢水嚴重汙染環境。目前我國陶瓷行業使用的窯爐大多以煤和重油為能源,會排放大量煙氣。企業應嚴格控制煙氣和二氧化硫濃度,達到國家排放標準。力爭使用電阻隧道窯或燃氣窯,減少空氣汙染。
陶瓷生產過程的專業化和協作化程度低。長期以來,陶瓷工業企業之間的相互協作水平不高,“全能”工廠的比例有大有小,輔助服務的專業化和社會化程度較低。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陶瓷(陶器和瓷器的總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