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寶”這種形狀在明以前是沒有的。先秦有馬蹄形金錠,西漢時有麟趾金,均與元寶差別很大;唐代銀錠多為長立方體,宋代則為束腰板形。
唐宋銀錠造型簡單,堆放時能充分占用空間。而明清元寶那種馬蹄不像馬蹄、船只不像船只的怪狀幾乎無法予以合理的解釋。現在人們的比較牽強的說法是:古人習慣將錢系於腰間,將元寶豎起來用布條系於腰上便於攜帶。
在中國貨幣史上,正式把金銀稱作“元寶”,始於元代。不過,早在唐初開元通寶行世時,民間就有取其碩大、貴重之意,旋讀為“開通元寶”的。而元代呼金銀錢為“元寶”,則是元朝之寶的意思,黃金叫作:金元寶,銀錠叫作銀元寶,既有政治含義,也是對金銀貨幣約定俗成的通稱。
擴展資料在中國貨幣史上,白銀的發現和使用都遲於黃金,專家認為,這是銀礦常與銅、鉛等化合,冶煉分解技術難以掌握的緣故。因此,白銀作為幣材是漢武帝以後的事,作為稱量貨幣熔鑄成各種形狀以便支付,始於唐宋。
元人認識白銀,早在成吉思汗時代,當時蒙古與地中海岸的土耳其斯坦等貿易關系密切,商隊往來也十分頻繁,交易中使用通行的花刺子模銀幣;入主中原後即提高了白銀的貨幣職能。
雖然元初時朝廷曾明令禁止民間流通和買賣金銀,但百姓之間的借貸、日常交易甚至勞務報酬的支付等等以銀計價,已成家常便飯。銀錢的重要性體現在政府確立紙幣制度後,是以白銀為本錢來保證紙幣發行的。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