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雍、贛三代是清代官窯瓷器業最輝煌的階段。在過去的130年裏,中國的制瓷技術發生了許多重大變化,許多前所未有的色釉被引進、創新和發展。其中,“琺瑯彩瓷”和“粉彩瓷”是這壹時期發展壯大的典型新興低溫彩釉產品。壹:“琺瑯彩瓷”和“粉彩瓷”的發展根源琺瑯彩又稱“畫琺瑯彩”,15世紀中葉發明於歐洲勞德斯,19世紀末在法國中西部琺瑯彩填充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而來。隨著中西貿易往來,從廣州等口岸傳入中國。當時稱為“西琺瑯”或“洋琺瑯”。康熙後期,該工藝被傳教士帶入皇宮,由制造所施於瓷胎表面,制成“瓷胎塗琺瑯”,即現在所說的“琺瑯彩瓷”。同時傳入景德鎮,禦廠將其發展為“洋彩”,即現在的“粉彩瓷”。
「琺瑯彩」與「粉彩」的其他相似點民國時期的古玩圈有壹種「古」的說法。雖然毫無根據,但至少說明了當時搪瓷瓷器的社會地位和神化程度。其實仔細觀察琺瑯彩瓷和粉彩瓷,兩者有很多相似之處。談到琺瑯彩瓷和粉彩瓷的區別,很多人都強調粉彩是用“粉彩”做底料。其實搪瓷瓷器也會用這種方法。畫彩瓷時,由於釉是提前做好的成品,如果要表現花瓣的濃淡和朦朧的雲朵,顏色不好釉自然過渡。此時先用白色底料,再施彩釉,用刷子調整局部釉色深淺,不僅有利於色與釉的結合,還能獲得理想的渲染效果。“琺瑯彩瓷”也可以看到類似的使用方式,用途相同,所以這種制作工藝並不是粉彩瓷的固有特征。
上一篇:仿古玉筆筒下一篇:古董鑒定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