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壹方面,日本受制於殖民政策,愚昧地教育臺灣省人,為臺灣省本地人和日本人設計了兩種不同的教育制度,限制臺灣省人接受醫學、農業和畜牧業等高等教育,影響了臺灣省人的智力發展。但臺灣省民對日本殖民政府的反抗,壹開始多為暴力武裝沖突(多為中南部地方勢力),最後以被鎮壓瓦解或誘導投降而告終。從1920s開始,隨著日本人進入“大民主”時代,以及壹戰後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民族自決”思想的影響,臺灣省的知識分子也發起了壹系列要求自治和體制改革的運動,並結合偶有勞工運動,向民眾廣泛宣傳。但到了後期,由於左右兩派的分裂和殖民政府鎮壓的加強,逐漸流行起來。二戰爆發後,日本為了加強對臺灣省人民的控制,增加臺灣省人民的向心力,開展了“皇民化”運動,鼓勵臺灣省人民說日語、改姓、穿日本服飾、崇拜日本傳統宗教信仰、全面接受日常生活。此外,臺灣省人民被以各種方式征召入伍或承擔軍事勞動,投入中國大陸和東南亞戰場。
日據時期,臺灣省人從1898開始接受西式初等教育,日語教學作為其實施殖民政策的工具是重點。之後也發展了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但在日本差別待遇和隔離政策的原則下,臺灣省子弟升學機會有限,於是很多學生前往日本大陸求學,成為1920年代臺灣省非武裝抗日運動的中堅力量。65438年至0943年,日本義務教育在臺灣省全面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