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哥窯是神秘的“瓷中貴族”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即使館內繁星點點,也不過是浩瀚長河中的涓涓細流。其中,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談論最多的就是瓷器。在英語中,China和ceramic都被翻譯成China,可見瓷器在世界上的文化地位。最近,由故宮博物院推出的“葛窯和鄭德弘治瓷器展”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了成千上萬的千千遊客。
傳說哥窯遺址在龍泉,但宋代五大名窯中,哥窯是唯壹壹個至今未發現窯址的瓷窯。它就像古代神話中的仙女,但從遠處看卻遙不可及。現存哥窯作品多為清廷收藏,也稱哥窯傳世。由於其形制與古籍中描述的哥窯特征不符,更多的人懷疑史書中視為珍寶的哥窯瓷器是否真的存在。
金絲、鐵絲、紋路勾勒出瓶子的繁華。
葛瑤的作品有三個特點,分別是“紫口鐵腳”、“金絲”、“聚珠聚球”。
紫口鐵足是指格瑤作品口部琺瑯質較薄,胎體紫黑色隱約顯露,故稱“紫口”,而底部壹般為鐵黑色無琺瑯質,故稱“鐵足”。
金絲鐵線是指琺瑯質的斑塊由較粗的黑線和較細的金絲交替組成。兩種線條縱橫交錯,就像初春結冰的湖水不經意間裂開,很有節奏感,很自然。線條中,冰裂紋、鰻魚血線為上品,梅花墨線次之,細紋屬於比較常見的常見線條。
聚珠聚球的原因是哥窯作品的琺瑯較厚,其中隱藏著許多密集的小氣泡,所以呈現出這種奇妙的效果,這也是辨別哥窯瓷器真偽的壹大特點。
傳世藏品,見證千年精湛技藝。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宋代哥窯青瓷紋瓶,高20.1厘米,直徑6.4厘米,足徑9.7厘米。瓶口寬大,頸部細長,宛如壹位身著旗袍傲然挺立的女子,端莊秀麗,曲線玲瓏。瓶身密密麻麻布滿金鐵線,與四弦錯落有致地連在壹起,使簡韻簡色的瓷瓶更具觀賞性和藝術性。
展出作品:宋歌窯青瓷紋瓶
北京故宮博物院另壹件哥窯代表,為膽瓶,高14.2厘米,直徑2.2厘米,足徑5.4厘米。瓶身越來越小,頸長如白天鵝,頸下逐漸變寬,最長的直徑在圈足附近。這件作品有黑色和米色條紋,造型很美。只有宋代的作品才有這樣的魅力,留存於世的屈指可數。是研究宋代瓷器文化的獨特“標本”。
展出作品:宋代哥窯膽瓶
葛瑤的作品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精湛的工藝。裂紋原本是燒瓷過程中的意外,卻被能工巧匠窺探並加以應用,為冰冷樸素的瓷器增添了幾分靈氣和韻味。
歷久彌新,古今中外。
雖然古籍中對葛瑤的記載並不多,但我們還是可以從這些零星的贊美中探尋其承傳、推陳出新、兼容並蓄的特點。
近年來,以葛葉窯為代表的仿宋歌窯作品在國內外備受關註。無論是“2014中法工匠大師高峰對話”活動中的6件參展作品,還是杭州G20峰會上亮相的月白釉瓶、粉綠釉串花瓶,都完美地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的傳統工藝,也為中西文化交流增添了濃墨重彩的壹筆,讓國際社會對中華文明、中國瓷器、宋代哥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如果說古瓷是壹個浩瀚的星系,那麽哥窯壹定是最亮的壹個。65438+2月“故宮博物院葛瑤與鄭德弘治瓷器展”,與肖鑫壹起駐足傳世藏品,領略先人的匠心,領略根植於中國人血脈中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