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彩種類很多,造型各異,基本由生活而模擬出來,最多的形狀有人物、動物、碗盤、水器、酒器、文具、家具、房屋,甚至裝骨灰的壺壇等。目前,較為人們喜愛的是馬俑,它們有些騰空飛起,有的靜靜佇立,有的引頸嘶鳴,情態十分。而人物造型則有婦女、文官、武將、胡俑、天王等。壹般都是根據人物不同的社會地位和等級,刻畫出不同的體態,甚至性格特征,可見其做工之精細。如圓潤豐滿的貴婦、彬彬有禮的文官、剛烈勇猛武士,造型奇特、神態各異,堪稱我國古代雕塑的典範精品。在這些任務造型中,其中唐三彩女俑取材於社會現實中的女性人物,有立俑、坐俑、樂舞俑、樂唱俑、騎馬俑、對鏡梳妝俑等。這壹類的唐三彩著重表現唐代婦女姿態自由、面容豐腴、肌膚細膩、雙手纖巧、兩足豐柔的形象。唐三彩另外壹個大類是文吏俑,他們是唐朝王朝中文臣的形象。這些人物在現實中壹般都擁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和優裕的生活條件。但古人均言伴君中如伴虎,所以這些人物壹般呈現的形象是文靜端莊、思緒深沈、氣派不凡。可是仔細觀察,則會發現雖然這些人體態十分整齊,衣帽齊整、峨冠博帶,仍不能掩飾內心的誠惶誠恐和的態勢。武士俑,是唐王朝武裝力量的縮影,多為英俊瀟灑的年輕戰士,有的站立,有的騎馬,拉弓射箭,唐三彩均能很好的抓住各種人物類型的特征,用細節表現出他們各自的差異
也正因為唐三彩做工的精巧細致,在現今的各類收藏品拍賣市場上,唐三彩才有這樣的廣闊市場
而上述所述的唐三彩,說的是壹種盛行於唐代的陶器;三彩,則說的是色彩中的三種顏色,黃、褐、綠,故而後來人們習慣把這類陶器稱為唐三彩。唐三彩以造型生動逼真、色澤艷麗和富有生活氣息而著稱。唐三彩是唐代陶器中的精華,在初唐、盛唐時達到高峰。唐三彩的產地西安、洛陽、揚州是陸上和海上絲綢古道的聯接點。洛陽唐三彩品種繁多,內容豐富,囊括了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細觀歷史可知,唐三彩在唐代的興起有其自身的歷史緣由。唐代經濟發展迅速,各類燒造產業也因之得到發展。同時,雕塑、建築藝術水平的不斷提高,促使它們之間不斷結合、不斷發展,唐三彩也因之產生且技術不斷進步。同時,唐代貞觀之治以後,國力迅速強盛。當然經濟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自然也提高。因此,與經濟發展相應的人民文化水平以及生活習俗必然也相應產生變化
而唐代社會壹個重要的特征即是當時厚葬之風日盛。而唐三彩當時作為壹種冥器,成為官員隨葬的壹個重要物件。中國傳統文化歷來重視葬品的選擇以及數量,因此隨著唐三彩作為葬品的流行,其生產也隨之日益興盛起來。在這個背景條件的作用下,唐三彩在唐代即已擁有了十分樂觀的前景。隨著唐代需求的增加以及工藝的不斷進步,唐三彩制作技術自然不斷進步
唐三彩的制作工藝十分復雜。據專家研究,唐三彩的制作工藝當時已經領先於世界水平。首先要將開采來的礦土經過挑選、舂搗、淘洗、沈澱、晾幹後,用模具作成胎入窯燒制。其燒制采用的是二次燒成法。從原料上來看,它的胎體是用白色的粘土制成,在窯內經過1000-1100攝氏度的素燒,將焙燒過的素胎經過冷卻,再施以配制好的各種釉料入窯釉燒,其燒成溫度為850-950攝氏度。在釉色上,利用各種氧化金屬為呈色劑,經煆燒後呈現出各種色彩。釉燒出來以後,人物需要再開臉,所謂的開臉就是人物的頭部仿古產品是不上釉的,它要經過畫眉、點唇、畫頭發。經過上述壹系列環節,壹件唐三彩的產品才算完成
安史之亂以後,隨著唐王朝的逐步衰弱,三彩器制作逐步衰退。然而,唐三彩的制作已經廣泛流傳,因之後來又產生了遼三彩、金三彩,但在數量、質量以及藝術性方面,都遠不及唐三彩。?唐三彩作為傳統的文化產品和工藝美術品,不僅在中國的陶瓷史上和美術史上有壹定的地位,而且它在中外的文化交流上也起到了相當得要的作用。歷史考證發現,唐三彩器胡人、樂舞、雜技俑,其原型來自周邊各地國家和地區,表現出唐人生活的多樣化,形象地再現了中原與邊疆交往的情景。此外,唐朝唐三彩已經成功走出國門,踏向世界了。其早在唐初就輸出國外,深受異國人民的喜愛。這種多色釉的陶器以它鮮麗明亮的光澤以及優美精湛的造型著稱於世,各國貴族均喜好收藏此類唐三彩。據考古界挖掘發現,在絲綢之路、地中海沿岸和西亞的壹些國家都曾經挖掘出來過唐代三彩的器物碎片,這也說明當時的唐三彩已經流傳到當地,並對他們的陶瓷業也帶來了壹定的影響,這其中即包括日本和朝鮮。日本奈良時期曾經仿制中國的三彩制作出來過三彩器物,當時被稱為奈良三彩,新羅時期的朝鮮也曾經仿造中國的三彩制作過三彩的器物,叫新羅三彩
唐三彩,堪稱中國古代陶瓷藝術寶庫中壹朵炫彩亮麗的奇葩,其不僅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更有十分重要的歷史價值。其不近代表了唐朝社會經濟發展的強盛水平,更是體現了我國與世界其他各國交往的壹個實例和媒介。其無論是在造型、裝飾,還是在燒制工藝方面,都閃爍著中國古代社會鼎盛時期的絢麗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