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2年。那壹年誌剛在《初使泰西記》中有:“金山為各國貿易總匯之區,中國廣東人來此貿易者,不下數萬。行店房宇,悉租自洋人。因而外國人呼之為‘唐人街’。建立會館六處。”1887年,王詠霓在《歸國日記》中也使用了“唐人街”:“金山為太平洋貿易總匯之區,華人來此者六七萬人,租屋設肆,洋人呼為唐人街。六會館之名曰三邑,曰陽和。”王詠霓的這句話與誌剛的差不多。在這之前,王可能看過《初使泰西記》,因此,他在這裏沿用了誌剛的“唐人街”。“唐人街”是粵人華僑自創的名稱。
1875年,張德彜在《歐美環遊記》中就稱唐人街為“唐人城”。張通英語,英語稱唐人街為 Chinatown。其實,在這以前,張德彜更為直接,他將 Chinatown 直譯為“中國城”,如《航海述奇》(1866年):“抵安南國,即越南交趾國……再西北距四十余裏,有‘中國城’,因有數千華人在彼貿易,故名。”
1930年蔡運辰《旅俄日記》:“飯後再赴旅館,新章五時亦至,候余甚久,公事畢,同遊中國城。城在莫斯科中心,女墻高底,完全華式,華人名之曰中國城。”今人李歐梵有壹篇有關唐人街的隨筆,題目就叫《美國的“中國城”》(1975年),文章說:“唐人街是老華僑的溫床、新華僑的聚會所。也是美國人眼裏的小中國。也許我們應該把唐人街的英文原名直譯過來,幹脆稱它為‘中國城’(Chinatown),可能更恰當壹點。”
但不管怎麽說,現在“唐人街”還是要比“中國城”常用。
唐朝在中國歷史上是壹個強盛的朝代。在海外的華僑、華人往往稱自己是“唐人”, 他們聚居的地方便稱為“唐人街”。 美國最大的“唐人街”在舊金山。舊金山的“唐人街”始於1850年前後。當年開發美國西海 岸的華工初來異國,人生地疏,言語不通,因此他們便集中住在壹起,團結互助,休戚與*** 。起初,他們開設方便華工的小茶館、小飯鋪,接著是豆腐坊、洗衣店等等,逐漸形成了華 工生活區。後來,越來越多的當地人,也經常光顧這裏,他們稱這裏為“中國鎮”,愛上了 這裏的中國飯菜。後來,“唐人街”成了繁華街道,街上除了飲食業外,刺繡、中國古玩等 也都在當地享有盛名。同時,唐人街辦起了華人子弟學校,從事中文教育。還有各種同鄉會 、俱樂部、影劇院等,成了富有中國民族特色的特殊街區。 每逢春節,這裏均耍龍燈、舞獅子,爆竹聲中除舊歲,保留著中國傳統的種種風俗。 事實上,唐人街遍及世界許多地方,只是有的地方不這麽叫就是了。
唐人街也被稱為華埠或中國城(Chinatown),是華人在其他國家城市地區聚居的地區。唐人街的形成,是因為早期華人移居海外,成為當地的少數族群,在面對新環境需要同舟***濟,便群居在壹個地帶,故此多數唐人街是華僑歷史的壹種見證。 在唐人街多數會看到很多唐人餐館,而餐館和洗衣鋪皆為早期華僑主要的營商行業。壹些歷史較悠久的唐人街,皆位於移民城市的舊區,環境會較為擠迫,治安和種族問題亦是某壹些華埠要面對的問題。 多年來,憑著隨著華人的富裕,華僑在外國的地位漸漸提高,新壹代的華人移民會選擇移民城市的其他地區居住,壹些唐人街亦出現華人人口遷離、人口老化的現象。 現在很多地方,唐人街已經成了中華文化區的代名詞。無論商業,還是娛樂,以及各種文化設施,都是體現東方華夏色彩的。並沒有華人聚居地的本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