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工藝雕塑家闞三喜歷時近10年成功制作的《全景巨立雕圓明園》首次在上海全國巡展開幕,但關於是否恢復重建圓明園的爭論仍在繼續。
在我看來,凝聚著勞動人民智慧的圓明園,不過是封建帝王的“享樂工程”。
圓明園曾以其宏大的地理規模、傑出的建築技藝、精美的建築景觀、豐富的文化收藏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內涵而聞名於世,被譽為“壹切造園藝術的典範”、“萬園之園”。
不幸的是,這座舉世聞名的園林在1860+00年6月遭到了英法聯軍的野蠻劫掠和焚燒,隨後又經歷了無數次的破壞和劫掠,壹代名園最終化為廢墟。
歷史的硝煙已經煙消雲散。
以史為鑒,當然不能忘記歷史的傷痛,不能忘記火燒圓明園的恥辱,讓帝國主義列強橫行中華大地的歷史永遠成為過去。
但是,是否有必要重建圓明園,或者建設壹個什麽樣的圓明園,還是需要先搞清楚,否則可能會重蹈歷史的覆轍。
如何評價圓明園,不僅關系到歷史正義,也有助於我們厘清歷史的真相。
圓明園是怎樣的「藝術瑰寶」?圓明園如果不被英法聯軍破壞,能真正代表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力嗎?圓明園的存在真的是我們民族的驕傲嗎?
事實上,盡管圓明園取得了藝術成就,但背後卻有著歷史的不公。
從康熙到雍正,從乾隆到道光,整整用了150年,更不用說無數人的血汗了:300多年前的運河上,無數的纖夫汗流浹背,肩上沾滿了鮮血。船上運輸的不過是壹塊來自蘇州的奇石!在熙熙攘攘的驛道上,當地官員辛辛苦苦地護送壹件“皇家聖物”進京。這個“聖物”只是皇帝喜歡的稀有花卉;更不用說那些稀世珍寶和古董字畫了,可以說壹件件都沾滿了人民的血汗...
如果這些錢和人力不是花在這個150年耗盡中國國力的“萬園之園”上,而是花在國防建設,改善人民生活,提高生產力上,那該有多好啊!即使像萬裏長城這樣的“人類奇跡”,作為壹項“國防工程”,有著崇高的理念,但誰又能否認它的建造過程是壹部不為人知的血淚史呢?知道了這些,我們就能理解項羽為什麽要放火燒秦始皇的阿房宮了。這場持續了三個月的大火,是對統治者鋪張浪費的“憤怒之火”。
從世界範圍來看,無論是希臘的帕臺農神廟、埃及的金字塔、羅馬的鬥獸場還是巴黎的聖母院,都成為了永恒的藝術瑰寶,但同時也展現了統治者的殘忍和貪婪。
在當今文明社會,恐怕沒有任何壹個國家的人民會同意為自己的總統建造壹座豪華的陵墓,或者為自己的議員建造壹個觀看血腥鬥爭的“競技場”。
圓明園的建造過程,正是中國由盛而衰的過程,它的建造史,正是西方文化復興、科技發展、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大進步的歷史。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它見證了近代中國的衰落,它的滅亡也是古代中華帝國的滅亡。
不知道那些想“重建圓明園”的人想復興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