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聽到龍起源於龍圖騰的說法,龍圖騰是蛇圖騰和其他動物圖騰的結合。蛇圖騰的氏族消滅了牛圖騰和鹿圖騰的氏族後,又在蛇頭上加上了角或鹿角,後來又加上了豬或馬的頭、虎或鱷魚的腿、鷹的爪、魚的鱗片和花的尾巴。經過長時間的發展,最終形成。
這是著名學者聞壹多先生的《龍是蛇》。
龍圖騰
但這種說法有很多漏洞。
事實上,壹個蛇圖騰部落在消滅壹個部落後,在自己的圖騰上加上自己的圖騰特征是不合理的,就像羅馬帝國在吞並埃及後不會改名為羅馬埃及帝國壹樣。
而且龍為蛇說主要是聞壹多先生受少數民族大洪水中兄妹婚傳說的啟發,結合伏羲、女媧的蛇像,再聯想到古人的圖騰崇拜的推斷,缺乏考古依據。
伏羲女媧,兩者都是人頭和蛇身,被認為是龍的原型之壹。
因此,有人提出了“鱷魚原型理論”、“閃電原型理論”、“蜥蜴理論”,甚至“恐龍起源理論”
龍的起源至今史學界沒有定論,但可以肯定的是,龍的起源不止壹個,應該是在漫長的民族融合中形成的。
|龍的反擊史|
剛才提到,龍的起源不止壹個,所以龍本來就有很多形象,比如紅山文化的豬頭龍、馬頭龍,濮陽西水坡遺址發現的鱷魚龍。
這樣看來,西班牙熊爪萌萌龍並不是不科學的...
熊爪萌萌龍是壹條有十六只熊爪的長毛龍,是在馬德裏為慶祝中國新年而創作的。
商周時期,隨著真龍紋的誕生,正式確立了龍的官方形象。
奎龍文
在商朝,龍沒有存在感,也沒有留下重要的記載。商人認為起源於黑鳥,兩次拜鳥。那時,黑鳥是這個國家的象征。
到了周代,龍的地位稍有提高,開始出現在各種禮服和大毛冠上。但猴子、老虎、雞等生物在當時都是帶著龍出現在這些服飾中的,可見此時的龍還是普通的猛獸。
春秋戰國以後,開始有大量關於龍的文字記載。
比如《左傳》。
《左公十九年》中說:鄭大水,龍在時門外鬥。國人要我生伏羲,說:“我打,龍不打。”戰鬥,為什麽只有我壹個人?如果妳這樣做,妳會有另壹個房間。我不要龍,龍也不要我。“就是停下來。
這篇文章的大意是,兩條龍在鄭打架,中國人民要求祭祀趕走它們。子產道:“二龍不過是打架,懶得計較。”
龍懶得打。顯然,此時龍在人們心中的地位還是非常有限的。
紫禁城九龍壁(本地)
《左公二十九年》中記載,舜帝的天下有畜龍。還有就是夏孔甲,擾亂皇帝。皇帝給了,兩江兩漢,各有性別。孔家吃不下,也沒得龍名。先有家的沒落,後有劉磊,學愛龍家,侍奉孔家,能吃能喝。賈植給他改姓,是為了讓他以後更好地為魏效力。當雌龍死去時,她會死去並以夏後為食。夏後喜歡它。讓它成為妳想要的。
這裏的龍簡直就是圈養的寵物。死後會被剁碎,剁碎,吃掉。沒有神獸的尊嚴...
不得不感嘆,連龍都被吃了,我們的祖先比我們還兇!
即使到了春秋戰國時期,龍的記載增加了,但它仍然是壹種不受待見的普通野獸。
但到了西漢,龍開始和皇權聯系在壹起。
這壹切都要歸功於壹本書——山海經。
《山海經》這本書對龍有著特殊的喜愛。《山海經》裏,雖然龍大多是坐騎,但都是古代聖王腿上的坐騎,壹下子就被提升了。
《山海經》還塑造了壹個龍的標桿形象——應龍。
應龍是古代黃帝的坐騎。據傳說,九頭蛇500年變成了蛟龍,1000年變成了龍,100年變成了龍五的角龍,1000年變成了阿英龍。應龍不愧為龍的精華,所以他長出了其他龍沒有的翅膀。
應龍形象
應龍不僅有翅膀,還有鱗片和棘刺,頭又大又長,脖子細肚子大,尾尖長,四肢強壯,比西方的有翼啤酒肚龍強多了!2017兩會上有壹個案例,建議糾正龍和龍的翻譯錯誤,將龍的英文翻譯由“dragon”改為“loong”,中文翻譯為“dragging the roots”。我覺得這個提議很有道理!
應龍有多強?
《山海經·野東經》中記載:應龍在南極,殺蚩尤、誇父,不得歸。因此,出現了幾次幹旱,而這次幹旱就像應龍壹樣。
殺了誇父,蚩尤。還有什麽神獸可以達到應龍的水平?
《山海經》之後,應龍的形象深入人心。從漢代到魏晉,龍的形象大多是長著翅膀的應龍。
龍的地位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也正是在這個時期,龍開始與鳳、龜、麒麟並稱為“四靈”,成為了嚴肅的頂級神獸。
龍的形象也在不斷變化。南北朝以後,龍翼開始慢慢退化,身材逐漸苗條。直到宋代,終於出現了我們現在所熟悉的龍的形象。
宋·陳蓉《九龍圖》(局部)
到了元代,龍終於達到了頂峰,成為了皇族的象征。
出生在蒙古的元朝皇帝對龍情有獨鐘,開始壟斷龍。普通人不允許穿帶有龍鳳圖案的衣服,城市街道上的商店也不允許編織或出售帶有龍鳳圖案的布料。除了沒收貨物之外,違法者將被逮捕並受到嚴厲懲罰。
明朝以後,皇帝還專制統治龍紋。
任何對龍的冒犯都被視為對皇權的冒犯。傳說龍的脖子下面有壹把“鱗尺”。如果妳碰了“標尺”,龍就會殺人。歷代皇帝都把自己神化為真正的龍帝,自然繼承了龍的“逆鱗”。如果妳對龍表現出不尊重,妳可能會受到嚴厲的懲罰,甚至被殺死。明代,壹位宮廷畫家奉命為壹座寺廟畫屏風墻,並畫了壹幅“水母乘龍的背影”。結果朱元璋以“不稱目的”的罪名被處死,成為歷史上的壹大冤案。
僅在故宮太和殿,就有13844條龍,各種龍紋和雕刻,可見龍的地位。
到了清朝,龍被繡上了當時的國旗,成為了國家的象征,有了前所未有的榮譽。
清代黃龍旗,中國第壹面現代意義上的國旗。
至此,龍已經完全從獸類中的“刁絲”變成了至高無上的象征。
|龍在人民之中|
雖然龍的官方地位在不斷提高,但我們會發現,中國的老百姓似乎對龍並不感興趣。
在各種民間傳說和故事中,龍的代表龍王過著相當窩囊的生活,比如西遊記裏總被欺負的東海龍王,哪咤鬧事的四海龍王。
沒有海中龍王的形象,猥瑣猥瑣,沒有王霸的氣息。
每到過年,各地都有舞龍的習俗。
民間還流傳著始於明朝的“龍族淫亂”之說。
其實中國從來就沒有尊龍的傳統。即使皇帝自稱是真正的龍帝,也沒幾個人真正把它當回事。
龍族的逆襲之路依然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