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荷馬史詩
相傳荷馬史詩是古希臘盲人詩人荷馬創作的兩部長篇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的統稱。它是荷馬根據民間流傳的短歌寫成的。
荷馬史詩這兩部史詩共分為24卷。荷馬史詩以六聲部寫成,是古希臘最偉大的作品,也是西方文學中最偉大的作品。
西方學者把它作為史料來研究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前9世紀的社會和邁錫尼文明。荷馬史詩具有很高的文學藝術價值,也提供了很多歷史、地理、考古、民俗學等方面值得研究的東西。
2.神曲
《神曲》(意大利語:神曲)是但丁·阿利格伊切裏號戰列艦(c . 1265–1321)寫的壹首長詩。
這部作品的作者寫於1307至1321,通過與地獄、煉獄、天堂各種著名人物的對話,反映了中世紀文化領域的成就和壹些重大問題,具有“百科全書”的性質,從中也可以窺見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思想的曙光。
全詩由三部分組成:地獄、煉獄和天堂。以長詩的形式,描述了但丁中年時做的壹個夢,為了譴責教會的統治,但他仍然沒有擺脫基督教神學的觀點。
在這部壹萬四千多行的史詩中,但丁堅決反對中世紀的蒙昧主義,表達了他對真理的執著追求,對歐洲後世的詩歌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神曲》原名《喜劇》,薄伽丘在《但丁傳》中將這部作品命名為《神聖》,以示對詩人的崇敬。後來的版本被命名為“神聖的喜劇”。中文翻譯通常被稱為神曲。
3.浮士德
《浮士德》是德國作家歌德創作的壹部12111行的詩劇。第壹篇發表於1808,共25場。第二部* * * 27個場景,分為五幕。
全劇沒有連貫的情節,而是以浮士德思想的發展變化為線索,以德國民間傳說為主題,以文藝復興以來的德國和歐洲社會為背景。
寫壹個對現實不滿,竭力探索人生意義和社會理想人生道路的新資產階級先進知識分子。是壹部將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完美結合的詩劇。
《浮士德》是歌德的代表作,是他壹生思想和藝術探索的結晶。《浮士德》的構思和寫作貫穿了歌德的壹生。它是1768年開始的,直到前後1832-64年,也就是歌德去世前壹年才完成。
《浮士德》構思宏大,內容復雜,結構龐大,風格多變。它融合了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把真實的描寫和天馬行空的想象混合在壹起,把當代生活和古代神話傳說混合在壹起。
他善於運用矛盾對比的方法,安排場景,配置人物,時而和諧,諷刺贊美,形式多樣,色彩斑駁,達到了極高的藝術境界。
4.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是英國劇作家威廉·莎士比亞於1599年至1602年創作的壹部悲劇作品。
該劇講述了克勞迪斯叔叔謀殺了哈姆雷特的父親,篡奪了王位並娶了國王的遺孀喬楚德的故事。因此,哈姆雷特王子為他的父親向他的叔叔報仇。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所有戲劇中最長的壹部,也是莎士比亞最著名的壹部戲劇,具有深刻的悲劇意義、復雜的人物形象和豐富完善的悲劇藝術手法。
代表了整個西方文藝復興文學的最高成就。與《麥克白》、《李爾王》、《奧賽羅》壹起構成了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
擴展數據:
作者介紹:
1,荷馬
荷馬(?μηρο?/荷馬,約9世紀-8世紀),古希臘的盲人詩人。相傳他記錄了公元前12年至公元前11世紀的特洛伊戰爭,以及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這是古希臘關於海上冒險的長篇敘事故事的代表作品,是他根據短民歌寫成的。
他生活在公元前10年到9世紀和8世紀之間。他的代表作《荷馬史詩》長期影響著西方的宗教、文化和倫理。
“荷馬”壹詞的希臘文原意是多樣的,至今沒有定論。
2.但丁
但丁·阿利吉耶裏(1265-1321),13年末意大利詩人,現代意大利語的創始人,歐洲文藝復興的先驅之壹,以長詩《神曲》聞名於世。
後來壹個叫薄伽丘的作家把它命名為神聖喜劇。《神曲》分為三個板塊。第壹段叫“地獄”,第二段叫“煉獄”,第三段叫“天堂”,後人都會記住。
他被認為是中世紀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詩人,也是西方最傑出的詩人和作家之壹。
恩格斯評論說:“封建中世紀的結束和現代資本主義時代的開始是以壹個偉人為標誌的,這個偉人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紀的最後壹個詩人,也是新時代的第壹個詩人”。
3.歌德
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1749年8月28日-1832年3月22日),出生於美因河畔的法蘭克福,是德國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科學家。他是魏瑪古典主義最著名的代表。
作為詩歌、戲劇和散文的創造者,他是德國最偉大的作家之壹,也是世界文學領域傑出而輝煌的人物。1773年,他寫了壹部戲劇《戈茨·馮·伯利欽肯》,在德國文學界小有名氣。
《少年維特》出版於1774,這讓他壹舉成名。1776開始服務魏瑪公國。他在1831完成《浮士德》,次年在魏瑪去世。
4.莎士比亞
威廉·莎士比亞(英文: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年4月23日)在中國社會中常被視為莎士比亞。
清末民初,魯迅在《摩羅詩論》(1908年2月)中將莎士比亞稱為“窄尖塔”。他是英國文學史上最傑出的戲劇家,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最偉大的作家,是當時的人文主義文學大師,也是世界上最傑出的作家之壹。
莎士比亞在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特福出生並長大。他在18歲時與安妮·海瑟薇結婚,他們有三個孩子:蘇珊娜、雙胞胎哈姆內特和朱迪思。
16年末到17年初,莎士比亞在倫敦開始了成功的生涯。他不僅是壹名演員和劇作家,也是宮廷大臣劇團的合夥人,該劇團後來改名為國王劇團。
大約在1613年,莎士比亞隱居到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特福,三年後去世。
1590年至1600年這壹時期是莎士比亞創作的黃金時期。他早期的劇作以喜劇和歷史劇為主,在16世紀末達到深度和藝術性的頂峰。
從1601到1608,他主要寫悲劇。莎士比亞崇尚高尚情操,經常描寫犧牲和復仇,包括《奧賽羅》、《哈姆雷特》、《李爾王》和《麥克白》,被視為英語的最佳範例。在他生命的最後階段,他開始創作悲喜劇,也被稱為傳奇劇。
莎士比亞傳世的作品包括37部戲劇,154首十四行詩和兩首敘事詩。他的劇本被翻譯成各種主要語言,演出次數遠遠超過其他所有戲劇家的作品。
百度百科-四大經典小說,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