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圖》是國寶,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清明上河圖》寬24.8厘米,長528.7厘米?,絲色。作品以長卷的形式,生動記錄了12世紀中國北宋都城東京(又名汴京,今河南開封)的城市面貌,以及當時社會各界人士的生活狀況。它是北宋都城汴京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濟狀況的寫照。
擴展數據:
8月1950,沈陽。位於沈陽市中心的東北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的前身,更名為1959)的倉庫裏,年輕的楊站在這裏。這時,楊的頭銜是“東北人民政府文化部研究室研究員”。
偽滿洲國政府垮臺後,大量書畫、陶瓷從偽滿洲國政府流出流向市場,甚至有了“東北貨”的特殊稱呼。其中不乏假貨或仿制品,當然精品中也有精品。楊的工作是對倉庫裏的文物逐壹進行鑒定,並把真品與贗品分開。
在東北博物館的庫房裏,楊面前放著三幅幾乎壹模壹樣的畫卷,都叫《清明上河圖》。
這幅畫的仿制品和贗品如此之多,以至於每個人都認為原作不見了。包括楊在內,沒有人會想到原來就在這裏。人們認為這三幅畫頂多是明代畫的質量不錯的復制品,回到藏品不多的博物館也沒什麽可期待的。
開始鑒定的楊在《清明上河圖》上開了第壹幅,壹看就知道是贗品,完全不值錢。
然後確定下壹個。博物館的其他同事曾說:“也許這是壹件原作。”果然,我壹看就知道是好東西。楊原以為是“明人之作”,但質量相當好,可能是的真跡。先選擇“收藏”方。
在畫的最後。以前聽說過“假貨的可能性很大”。他沒多想就把畫展開了。突然,他感到後背壹陣涼意,臉上綻放出笑容。他不假思索地喊道:“就是這個!”
中國社會科學網-收藏傳說:清明上河圖原圖怎麽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