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古玩市場 - 《清明上河圖》真跡是怎樣發現的

《清明上河圖》真跡是怎樣發現的

是楊仁愷在東北博物館發現的。

《清明上河圖》屬國寶級文物,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清明上河圖寬24.8厘米、長528.7厘米 ?,絹本設色。作品以長卷形式,采用散點透視構圖法,生動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北宋都城東京(又稱汴京,今河南開封)的城市面貌和當時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是北宋時期都城汴京當年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濟情況的寫照。

擴展資料:

1950年8月,沈陽。位於沈陽市中心的東北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的前身,於1959年改名)的倉庫,年輕的楊仁愷站在這裏。此時楊仁愷的職銜是“東北人民政府文化部文化處研究室研究員”。

在偽滿洲國政府垮臺後,從偽滿洲國政府流出了大量繪畫和陶瓷到市場上,甚至有了專門的“東北貨”之稱。其中有許多贗品或仿本,當然也有精品中的精品。楊仁愷的工作就是把倉庫中的文物壹壹鑒定,分出真品與贗品。

在東北博物館的倉庫內,擺在楊仁愷面前有三張幾乎相同的畫卷,都叫做《清明上河圖》。

這幅畫的仿本和贗品極多,真跡大家都認為已散佚不見。包括楊仁愷在內,沒人會想到真跡就在這裏。人們以為這三張畫頂多就是明代時畫的、品質比較好的仿本,回流到收藏品較少的博物館中,沒有什麽好期待的。

開始鑒定的楊仁愷,打開第壹張《清明上河圖》,壹看就知道是贗品,完全沒有價值。

接著鑒定下壹張,博物館內其他同事曾說“說不定是真跡”,果然,壹眼瞄過,就知道是好東西。楊仁愷原本認為是“明代的作品”,但是品質相當好,也有可能是仇英的真跡。先選到“收藏”這壹邊。

到了最後壹張畫。之前已經聽說“是贗品的可能性很高”,他沒有多想就把畫攤開,突然背脊感到壹陣涼意,臉上露出笑容光彩,不假思索地大叫,“就是這個!”

中國社會科學網—收藏傳奇:清明上河圖真跡是如何找到的

  • 上一篇:西藏路邊堆小石子是什麽意思?
  • 下一篇:天下第壹刀的刀鞘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