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說的是不是下面的這個?清宣統三年八月十九日(1911年10月10日)湖北武昌起義爆發,全國各省相繼響應起義,最早造幣的是江西省。
因1911年是我國傳統的農歷紀年辛亥年,所以在幣面的右左側有“辛亥”二字。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幣面“辛亥”實際上就是“辛亥革命”的隱意。
幣背內外圈各有九顆星,***計十八顆,象征著湖北、湖南、陜西、江西、山西、雲南、貴州、江蘇、浙江、廣西、安徽、廣東、福建、四川……等先後宣布獨立的十八個省。把十八顆星聯成壹體,象征著十八個省的軍民團結起來,***同戰鬥。
這枚“大漢銅幣”在辛亥革命政權剛建立才兩個月多,它便從造幣廠裏造出來了,並且在當時的社會上流通使用,由於歷史原因,使用流通時間極為短暫,造量又甚少,加上清廷的查禁流通,現存世只有幾枚,實是鳳毛麟角。另,在民國建立以後仍有四川鑄"大漢銅幣"問世,可在下面的地址看到,不知妳的是什麽年代的?://cache.baidu/c?word=%B4%F3%BA%BA%3B%CD%AD%B1%D2&url=%3A//%2E365coin%2E/dvbbs/dispbbs%2Easp%3Fboardid%3D43%26id%3D3285&b=28&a=15&user=baidu。
關於漢朝的歷史文化漢朝(前202年[1] - 220年)是中國歷史上繼秦朝之後出現的朝代,分為“西漢”(前202年—8年)與“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兩個歷史時期,合稱兩漢。
西漢為漢高祖劉邦所建立,建都長安;東漢為漢光武帝劉秀所建立,建都洛陽。其間還有王莽短暫的自立新朝(公元8年-公元23年)。
部分亦將蜀漢列入漢朝的延續而將其歸入漢朝的壹部份,但大部分說法均將由劉備建立的蜀政權歸入三國朝代史中。[來源請求] 漢朝是壹個強大的帝國,創造了輝煌的文明。
漢帝國和同時期的羅馬帝國與印度的孔雀王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文明[2]。漢朝統治時期所確立的社會與政治制度,壹直延續到20世紀。
到現在中國人仍然稱呼自己為“ *** ”,而以華夏族為主的中原部族集團亦慢慢被統稱為“漢族”,其文字系統亦稱為“漢字”。 名稱 由於西漢(又稱先漢)和東漢(又稱後漢)國號都是“漢”,皇室未改,習慣上被看作同壹個王朝。
漢朝或漢代其實是這兩個王朝統治時期的時代名稱。史書中常常“秦、漢”並稱,這裏的“漢”指的就是包括西漢和東漢的“兩漢”。
[1] 西漢以長安為都城,東漢以洛陽(當時稱雒陽)為都城,稱“西京”和“東京”,兩個首都合稱“兩京”,後世以此常與“三代”並稱,代指“兩漢”。[3] 早期部份典籍或史書亦以“前漢”和“後漢”區分兩漢,[4][5][6]可是,此卻容易與五代十國的第四個政權後漢作混淆。
因此,後世以光武帝劉秀復漢時從前朝西邊的長安改為定都東邊的洛陽將兩漢以“東”、“西”分別。 漢代起初在漢高祖劉邦時根據五德始終說,定正朔為水德,到漢武帝時,又改正朔為土德,直到王莽建立新朝,方才采用劉向劉歆父子的說法,認為漢朝屬於火德。
漢光武帝光復漢室之後,正式承認了這種說法,從此確立漢朝正朔為火德,東漢及以後的史書如漢書、三國誌等皆采用了這種說法[7][8]。因此漢朝有時也被稱為“炎漢”,又因漢朝皇帝姓劉而稱“炎劉”。
歷史 秦朝滅亡以後,項羽和劉邦展開了長達四年的楚漢戰爭。劉邦在手下蕭何、韓信、張良等人的輔助下,在垓下之戰終於打垮了西楚霸王項羽。
前202年為西漢始建年代。但是史學界計算西漢年數普遍從前207年十月秦王子嬰投降開始計算,並以十月為漢高祖元年的首月。
而劉邦被封為“漢王”則是在前206年。又前206年-前202年是楚漢戰爭時期,劉邦未稱帝,亦未統壹全國。
但是史學界計算西漢年數時,為了與秦朝滅亡時間相接,則從前206年劉邦稱“漢王”算起。[1] 西漢 主條目:西漢 漢高祖入關圖 張騫出使西域圖漢高祖劉邦登基後,采用叔孫通的建議,恢復禮法,設三公九卿,任用蕭何為丞相,采取與民休息的政策。
在政治上,則先分封功臣韓信、陳豨、彭越、英布等為王,等到政權穩固,則又以種種罪名取消他們的王爵,除壹壹處死外,還訂立了“非劉氏而王者,天下***擊之”的誓言。劉邦死後,漢惠帝劉盈繼位,呂後當國,以曹參為丞相,蕭規曹隨,沿用劉邦的政策,達到了“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9]的效果,為史家所稱道,但呂後同時又任用外戚,壓制功臣,釀成“諸呂之亂”。
西漢初年,由於歷經多年動亂,漢朝國力較弱。劉邦在攻打匈奴時,曾被匈奴冒頓單於圍困於白登,即白登之圍事件。
從此以後,漢朝采用和親政策,以婚姻和財寶換取和平。 呂後死後,諸呂之亂被鏟除,眾臣迎立漢文帝劉啟。
他和兒子漢景帝即位期間,采取黃老無為而治的手段,實行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政策,恢復了多年戰爭帶來的巨大破壞,使人民負擔得到減輕;但是,景帝年間(前154年)發生了此時期唯壹的動亂—“七國之亂”。但是僅經歷數月即為周亞夫所平定,並未對漢朝帶來影響。
這壹時期史稱文景之治,是中國首次成為大壹統時代以來,第壹次被傳統歷史學家稱羨的時期[10]。 景帝死後,其子劉徹即位,是為漢武帝。
武帝在位期間(前141年-前87年),采取了壹系列改革措施,銳意進取,使得漢朝的政治、經濟、軍事變得更為強大。 政治上,加強皇權,先采用主父偃的建議,施行推恩令,削弱了諸侯王的勢力,從此,諸侯王的勢力不再能夠對中央構成威脅;後又以諸侯獻上的黃金成色不純為由,取消了百余位列侯的爵位,即史書上所稱的酎金失侯事件。
經此二次事件後,中央集權得到了大大的加強。文化上,廢除了漢朝以“黃老學說、無為而治”治國的思想,積極治國;並采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使儒家思想從此時起成為了中國歷經2000年的主流思想。
軍事上,積極對付漢朝的最大外患—匈奴。在這期間,漢朝先後出現了衛青、霍去病等天才將領,終於擊敗匈奴單於,使得漠南無王庭。
又吞滅南越國,征服朝鮮,使中國成為東亞盟主。外交上,兩次派張騫出使西域,開辟了絲綢之路。
並先後以兩位翁主劉細君,劉解憂和親西域大國,而達到了離間西域和匈奴,進而控制西域的目的。經濟上,漢朝經歷多年戰爭,經濟有壹定的沖擊。
為此,武帝將鑄幣、鹽鐵收歸中央管理,加強農業生產,實行和糴法,開鑿白渠,並創立均輸、平準政策,穩定物價,與民爭利。 這壹時期的變革對中國後世的封建社會政治、經。
關於漢朝的歷史文化漢朝(前202年[1] - 220年)是中國歷史上繼秦朝之後出現的朝代,分為“西漢”(前202年-8年)與“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兩個歷史時期,合稱兩漢。
西漢為漢高祖劉邦所建立,建都長安;東漢為漢光武帝劉秀所建立,建都洛陽。其間還有王莽短暫的自立新朝(公元8年-公元23年)。
部分亦將蜀漢列入漢朝的延續而將其歸入漢朝的壹部份,但大部分說法均將由劉備建立的蜀政權歸入三國朝代史中。[來源請求] 漢朝是壹個強大的帝國,創造了輝煌的文明。
漢帝國和同時期的羅馬帝國與印度的孔雀王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文明[2]。 漢朝統治時期所確立的社會與政治制度,壹直延續到20世紀。
到現在中國人仍然稱呼自己為“ *** ”,而以華夏族為主的中原部族集團亦慢慢被統稱為“漢族”,其文字系統亦稱為“漢字”。 名稱 由於西漢(又稱先漢)和東漢(又稱後漢)國號都是“漢”,皇室未改,習慣上被看作同壹個王朝。
漢朝或漢代其實是這兩個王朝統治時期的時代名稱。史書中常常“秦、漢”並稱,這裏的“漢”指的就是包括西漢和東漢的“兩漢”。
[1] 西漢以長安為都城,東漢以洛陽(當時稱雒陽)為都城,稱“西京”和“東京”,兩個首都合稱“兩京”,後世以此常與“三代”並稱,代指“兩漢”。 [3] 早期部份典籍或史書亦以“前漢”和“後漢”區分兩漢,[4][5][6]可是,此卻容易與五代十國的第四個政權後漢作混淆。
因此,後世以光武帝劉秀復漢時從前朝西邊的長安改為定都東邊的洛陽將兩漢以“東”、“西”分別。 漢代起初在漢高祖劉邦時根據五德始終說,定正朔為水德,到漢武帝時,又改正朔為土德,直到王莽建立新朝,方才采用劉向劉歆父子的說法,認為漢朝屬於火德。
漢光武帝光復漢室之後,正式承認了這種說法,從此確立漢朝正朔為火德,東漢及以後的史書如漢書、三國誌等皆采用了這種說法[7][8]。因此漢朝有時也被稱為“炎漢”,又因漢朝皇帝姓劉而稱“炎劉”。
歷史 秦朝滅亡以後,項羽和劉邦展開了長達四年的楚漢戰爭。 劉邦在手下蕭何、韓信、張良等人的輔助下,在垓下之戰終於打垮了西楚霸王項羽。
前202年為西漢始建年代。但是史學界計算西漢年數普遍從前207年十月秦王子嬰投降開始計算,並以十月為漢高祖元年的首月。
而劉邦被封為“漢王”則是在前206年。 又前206年-前202年是楚漢戰爭時期,劉邦未稱帝,亦未統壹全國。
但是史學界計算西漢年數時,為了與秦朝滅亡時間相接,則從前206年劉邦稱“漢王”算起。[1] 西漢 主條目:西漢 漢高祖入關圖 張騫出使西域圖漢高祖劉邦登基後,采用叔孫通的建議,恢復禮法,設三公九卿,任用蕭何為丞相,采取與民休息的政策。
在政治上,則先分封功臣韓信、陳豨、彭越、英布等為王,等到政權穩固,則又以種種罪名取消他們的王爵,除壹壹處死外,還訂立了“非劉氏而王者,天下***擊之”的誓言。劉邦死後,漢惠帝劉盈繼位,呂後當國,以曹參為丞相,蕭規曹隨,沿用劉邦的政策,達到了“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9]的效果,為史家所稱道,但呂後同時又任用外戚,壓制功臣,釀成“諸呂之亂”。
西漢初年,由於歷經多年動亂,漢朝國力較弱。劉邦在攻打匈奴時,曾被匈奴冒頓單於圍困於白登,即白登之圍事件。
從此以後,漢朝采用和親政策,以婚姻和財寶換取和平。 呂後死後,諸呂之亂被鏟除,眾臣迎立漢文帝劉啟。
他和兒子漢景帝即位期間,采取黃老無為而治的手段,實行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政策,恢復了多年戰爭帶來的巨大破壞,使人民負擔得到減輕;但是,景帝年間(前154年)發生了此時期唯壹的動亂-“七國之亂”。但是僅經歷數月即為周亞夫所平定,並未對漢朝帶來影響。
這壹時期史稱文景之治,是中國首次成為大壹統時代以來,第壹次被傳統歷史學家稱羨的時期[10]。 景帝死後,其子劉徹即位,是為漢武帝。
武帝在位期間(前141年-前87年),采取了壹系列改革措施,銳意進取,使得漢朝的政治、經濟、軍事變得更為強大。 政治上,加強皇權,先采用主父偃的建議,施行推恩令,削弱了諸侯王的勢力,從此,諸侯王的勢力不再能夠對中央構成威脅;後又以諸侯獻上的黃金成色不純為由,取消了百余位列侯的爵位,即史書上所稱的酎金失侯事件。
經此二次事件後,中央集權得到了大大的加強。 文化上,廢除了漢朝以“黃老學說、無為而治”治國的思想,積極治國;並采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使儒家思想從此時起成為了中國歷經2000年的主流思想。
軍事上,積極對付漢朝的最大外患-匈奴。在這期間,漢朝先後出現了衛青、霍去病等天才將領,終於擊敗匈奴單於,使得漠南無王庭。
又吞滅南越國,征服朝鮮,使中國成為東亞盟主。外交上,兩次派張騫出使西域,開辟了絲綢之路。
並先後以兩位翁主劉細君,劉解憂和親西域大國,而達到了離間西域和匈奴,進而控制西域的目的。經濟上,漢朝經歷多年戰爭,經濟有壹定的沖擊。
為此,武帝將鑄幣、鹽鐵收歸中央管理,加強農業生產,實行和糴法,開鑿白渠,並創立均輸、平準政策,穩定物價,與民爭利。 這壹時期的變革對中國後世的封建社會政治、經濟制度影響極大,在。
中國歷史上最出名錢幣的圖片哪有辛亥(1911年)江西省造大漢銅幣中心“贛”十文,為銅圓大十珍之壹,背面有壹劃痕,美品,極為罕見,源於張璜先生舊藏,後為丁張弓良女士收藏,附丁張弓良手稿壹份 江西省於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二月設造幣局於南昌,稱謂“江西南昌府局”簡稱“昌局”,全國十七省***設二十局,各省均大量發行銅圓。
以“光緒元寶”及滿文書寫“寶昌”,每枚銅元羅明“當十”或“當制錢十文”。背面用龍為圖案,各省均采用此種圖案,唯不同處即是局名及年份而已。
辛亥年(1911年)革命軍為推翻滿清專制 *** ,全國各地掀起革命浪潮,響應武昌起義,江西省為最早發動革命,由同盟會同誌聯絡新兵,進攻撫署,驅逐清兵,宣布獨立。為痛恨清 *** , *** 使用滿清錢幣,由革命份子設計在造幣局鑄江西省造“大漢銅幣”壹種。
銅圓兩側用“辛亥”二字代表年份,中間以陰刻“贛”字代表江西省份,銅元背面以大小十八個圓形,代表全國十八行省,中間用太極圖代表生生不息,中華民國永久生存之象。整個圖案代表團結全國十八革命同誌,復興大漢民族,建立自由、平等、獨立的中華民國。
當經發行,通行市面。自發行用,引起清朝官員憤怒,認為未經報備,革命份子自鑄選錢幣,擾亂金融,乃即禁止通用,並將現品銷毀,以致流通市面者極為稀少。
據錢幣專家調查結果載至目前為止,全世界所發現者,計日本東京銀行壹枚,英國及西德博物館各藏壹枚,香港藏家壹枚,臺灣本人收藏壹枚,***僅此五枚而已,國父倡導革命,先後失敗都十次之多,辛亥年十月十日武昌起義,壹舉而推翻滿清,建立民主,此乃我國歷史上空前唯壹最光明璀璨之壹頁,民國元年為壬子年(1912年),元年鑄有壬子“大清銅幣”壹種,通行市面。然建國前夕,起義成功而最堪紀念之辛亥年,所鑄造之“辛亥”、“大漢銅幣”,實為最有意義和最堪紀念而價值最高之稀世大珍品,惜流傳不廣,知者不多,特介紹之,以告同好。
——《江西辛亥大漢銅幣簡介》?丁張弓良 《銅幣之珍?辛亥大漢銅幣》 壹九壹壹年十月十日,武昌的革命黨人首先發動起義,繼以各省響應,終於在短短的兩個月,推翻了滿清封建王朝。 同年十月二十三日,當時九江新軍標統馬毓寶響應起義,成立了中華民國駐潯軍 *** 。
江西省銅元局因此會特地鑄造了紀念辛亥革命的銅幣,其前面正中有〔大漢銅幣〕四字,中心有陰文〔贛〕字(江西省的簡稱),上緣鑄〔江西省造〕,下緣鑄〔當制錢十文〕,左右兩側為幹支紀年〔辛亥〕;背面的圖案,外九大星,內九小星,中間為太極圖,外圍有壹圈珠點,底面布滿極細的麻布紋。 圖案上的九星,原是當時的陸軍旗幟上的標誌,內外***鑄十八星,寓有統壹中原十八省,團結人民締造民主***和國之意。
江西辛亥大漢銅幣鑄行短暫,存世極少,為辛亥革命的珍貴文物,故使它永居中國稀見銅元之首。據本人所知,辛亥大漢銅幣存世僅五枚而已,現將我半個世紀以來的所見所聞作壹簡述,或為集幣者所樂聞。
最早發現並擁有辛亥革命大漢銅幣的是曼尼柯夫(DoMELNIKOFF),他當時僑居中國漢口,是壹位名不經傳的外國收藏者。而首先披露辛亥大漢銅幣的是鄔德華特(AoMoTRACEY WOODWARD),他是當時研究中國當十銅元的外國收藏家。
壹九二八年鄔氏在上海出版的〔中國美術科學雜誌〕中首次發表了辛亥大漢銅幣圖案,而該圖是從曼尼柯夫處描繪而來。幾年後,曼氏將該幣歸於鄔氏,故在壹九三五年出版的〔中國美術科學雜誌〕補遺篇中,鄔氏重新披露了該幣的實物照片。
後聞鄔德華特返回本國時,已將其全部歸於法國巴黎某博物館。 第二枚擁有者為當時僑居上海多年的漢南先生,他原籍德國,是壹位蝴蝶專家。
我與中國銀銅幣專家張璜先生會應邀***往觀賞他的全部中國銅元,其藏品之豐富不亞於鄔德華特氏,在漢南處,使我有幸第壹次目睹了辛亥大漢銅幣實物。後因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納粹德國戰敗,德僑遷返時,漢南將其所藏全部中國銅元悉歸吾摯友張璜。
近聞張璜生前已將辛亥大漢銅幣轉歸其妹丁張弓良女士,遺憾的是當年未便追問漢南所有的那枚辛亥大漢銅幣得自何人耳。 第三枚為古錢大收藏家張叔馴先生所有。
張氏壹品系得自寧波慈董弢庵,董乃錢商。當年,董氏與張叔馴貿易古錢,以其大漢銅幣作為嫁品,正如朱暉後來在壹篇文章所寫〔辛亥大漢銅幣董氏以收古錢而收得,復以售古錢而贈去〕。
我會見過張氏珍藏的錢幣三萬余種之多,但叔馴生前素忌其錢幣拓本外流,直至張氏在美逝世後,其助手楊廷康會以高價歸我壹批張氏秘藏錢拓,惟其中缺了銅元部分。故張氏的壹枚,辛亥大漢銅幣難見實物,而未獲其拓的遺憾。
第四枚是上海幣商王守謙得自杭州匯古齋書店店主朱暉(嗣聞王氏系受大收藏家陳仁淘之托,專誠來杭州收購辛亥大漢銅幣)。朱君索值千余元,令人咋舌,因當時尚在行用銀元,然終仍以千元成交。
杭州藏家翁其斧慶其所獲,後設家宴以賀之,我亦作為座上客,作陪者尚有郵幣集藏家蔣伯塤君,惜當年未留該幣拓圖。 其時,我已愛好收集中國銅元,古語雲:〔楚弓楚得〕,則應〔杭幣杭得〕,奈力不及,覩物艷。
漢代歷史公元前202年劉邦建漢劉邦死後,呂後專權,惠帝積弱,後陳平平亂,迎代王即位,是為文帝文帝和後來的景帝開創文景之治的新局面,期間,平定七國之亂後來,武帝劉徹即位,北擊匈奴,窮兵黷武,致使國庫空虛,國力下降武帝死後,西漢開始走上下坡路,雖然武帝之孫宣帝劉詢意圖中興,終無力回天,成帝死後,西漢始亂,再後來幾位皇帝多為弱冠之年,終為王莽所篡,改元建新。
新朝改革加深了人民與官府的矛盾,再加上舊勢力蠢蠢欲動,王莽無力回天,赤眉軍、綠林軍揭竿而起終於,公元25年,劉邦第九代玄孫劉秀在洛陽建漢,史稱東漢。劉秀意圖重現昔日盛世,開創“光武中興”的局面劉秀死後,東漢雖興盛壹時,終敗落下去。
壹連幾代皇帝碌碌無為桓靈二帝,外戚專權,宦官從政,皇室逐漸衰落。東漢中平年間,即184年,太平道人張角發動起義,是為黃巾起義,黃巾起義沈重打擊了東漢皇朝的統治,動搖了東漢統治的根基。
此後,軍閥並起,皇室暗弱,終於中平?年。曹操迎天子至許,挾天子以令諸侯公元220年,曹操之子曹丕逼迫漢獻帝劉協禪位,東漢滅亡。
統治中國四百余年的大漢王朝,覆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