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心目中的大理是什麽樣的?是金庸筆下那個充滿茶花和宜人世界的“奇香佛國之地,鐘鼓之地”嗎?是“夏關峰、上官花、蒼山雪、洱海月”的如畫美景嗎?還是遊人如織,店鋪林立,流浪漢遊蕩的人民路?
以上都是大理的表象,但大理不止於此。
登高遠眺古城全景的最佳地點是五華樓。這座南詔“天下第壹樓”命運多舛,也見證了大理作為西南六朝古都的繁榮與輝煌。
大理的建城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南詔,繁榮於1200年前的唐朝。第六代南詔王壹謀勛登基後,遷都楊卯城(今大理古城及其西區)。在接下來的幾百年裏,從南詔到大理,這座帝都是東南亞最大的古都,甚至連高棉的吳哥也壹度無人能敵,直到被蒙古軍隊摧毀。如今的大理古城建於明初的楊卯鎮舊址上,沿襲了中原傳統的棋盤格局,街道縱橫,建築相對,但規模不及南詔大理國。
美國人約瑟夫·F·洛克拍攝於1922。
原來的五華樓是在南詔最繁華的時候修建的。建築所用材料采自蒼山巨古木,雕梁畫棟離不開“劍川木雕”的字跡。《嘉靖大理府誌》記載“(該樓)寬五裏,高壹百尺,上容萬人,下有五尺旗”,可見其規模之龐大。這座建築是南詔王、大理王曾經接見西南各部落酋長、宴請賓客的地方。那時,“各種技能在黨外,四面八方的歌舞...《五味觀燈錄》。
遺憾的是,查先生在創作《八龍》之前,從未到過大理。他寫的古代國家有些虛,人文風光寫不出來。否則,他可以描述皇帝任緒安(又名段,段譽的原型)日夜在五華樓唱歌的繁榮景象。
英國人類學家費子智拍攝於1936-1938之間。
從南詔到明初,五華樓因天災人禍多次被毀。明洪武年間重建大理府城時,偏離了楊卯城原址的中心,於是鐘鼓樓改為五華樓,沒有以前那麽大,卻讓承載著大理古都的名字得以延續。
在壹個宜人的春日爬上樓,屹立千年的蒼山,雲霧繚繞,白雪皚皚,不為人事所動,下關風肆無忌憚地穿過古城裏縱橫交錯的街道,吹走了遊人的心事和情懷。
南詔、大理雖已脫離中原政權,但與內地的經濟文化交流十分密切。白王室大力弘揚漢文化,以儒治國,以佛治心。文人都拜佛,和尚也通讀儒家。因此,《天部》中的段氏出家傳統並非杜撰,而是有其政治和宗教原因。
公元1253年,與唐宋壹致的南詔大理國終於被忽必烈的鐵騎所滅。隨著雲南省的建立,政治中心從大理轉移到昆明。元朝在雲南設置軍荒地,並為士人設置學校、開設課程。除了參軍的漢人之外,大量的漢人商人、工匠和官員也遷到雲南各大城鎮定居。壹百年後,明朝也采用這種方法來解決戰後的民生問題。
在這種背景下,大理出現了關帝紀念館。
今天,這座白墻青瓦的吳廟是在明朝舊址上重建的。只有大門前的照壁在戰亂中幸存,至今已被打擾600年。在武廟裏燒香的,是三國時有名的英雄關羽。關公形象集忠、義、信、智、仁、勇於壹身,被視為中原傳統文化倫理道德的典範,為人們所敬仰。商人們特別尊重關公的忠誠和守信,所以他們把他視為“武財神”。
此外,武祠還供奉著63位土地神——“國主”。主崇拜是源於白族先民的原始宗教,形成於南詔時期。不同的村落都有與自己生活息息相關的領主,並且深受佛道思想的影響,所以領主的類型和數量也很多,包括自然、祖先、英雄等。,比如龍王蒼山神,被南詔王說服的清平官員段宗邦,唐朝征服南詔的將軍李宓,還有觀音和文昌帝。
這種信仰保留了農業社會的特征,多與祈求風調雨順和家庭繁衍有關,生活氣息濃厚。很多大師沒有等級之分,任何對社會有巨大貢獻的人都可以成為崇拜的對象。業主本身並不在壹個崇高的形式。他們與世界相連,有著同樣的世俗欲望。像朋友、長輩壹樣融入白族人的日常生活,給予庇護。
看完這種文化,就能了解白族人的精神世界。他們追求的是世界的幸福,而不是寄希望於世界另壹端的縹緲力量。
技巧
我收集了關於大理古城的旅遊靈感,適合和大家壹起體驗。
全年最好玩。
此外,我還提到...
推薦景點:
吳渺五花樓
樂途旅遊網和樂途靈感旅行者:mokochen發布時間:2019.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