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地區擁有大量春秋戰國時期遺址,具體內容可以參見1983年的論文《春秋戰國時期天津地區沿革考》。簡單地說,春秋時期,天津寶坻區以南分布著大量窪地(據說《水經·鮑水註》裏提到的有九十九澱的雍奴藪就在津南平原上),黃河此時正好從這裏入海,並且入海路線在這片窪地之間來回滾動,幾乎不存在人類長期生存的條件。春秋時期天津南部出土的都是西周時期鬲的殘片。我個人以為是古代來此進行漁業生產的漁民留下的,但是他們應該沒有拖家帶口地在這裏長期定居。反觀寶坻區以北,春秋時期甚至更往前都是有人類遺址存在的。這裏早期是夏家店下層文化中的燕南型部族活動區,在薊縣張家園,圍坊都有其遺址。在西周建立以後,周人文化滲透到這裏,薊縣,寶坻都有遺址作證。
等到了戰國時期,天津北部主要控制在燕國手中,而廣大的天津南部地區,主要是齊國人活動的地帶,這裏出土的文物經常帶有的“區釜”字樣就是齊國“豆,區,釜,鍾”度量衡制度的體現。而且根據史料記載,春秋末期至戰國早期,齊國多次大規模討伐燕國,戰爭前線有時就在薊縣,寶坻的泃河壹帶。此時燕國處於被動,應當無力向天津南方開疆拓土。反過來,寶坻以南對齊國應該屬於戰爭後方。據專家考證,靜海的西釣臺漢代遺址附近積壓的就有戰國時期齊國徐州或者後來的平舒城遺址。
津南區八裏臺鎮巨葛莊出土區釜戳記
戰國中晚期,燕昭王勵精圖治,派樂毅伐齊,最終占領天津全境,以及河北滄州部分地區。而後燕國大規模開發利用天津南部平原,並留下大量遺跡。此時燕國遺址幾乎遍布除塘沽,漢沽外天津全境。從西釣臺出土的燕國刀幣也都屬於中晚期類型。
最後在秦國統壹中國前十幾年,趙國向東擴張至渤海灣。雖然不能確定是否囊括了靜海的平舒城,但是考慮到此時距離秦大壹統只有十幾年,可以看作這時是天津被劃歸秦地的發端時期。此外,大港區的沙井子村出土過趙國的銅錢,銅戈,和趙國形制陶器隨葬品。可以想見,此時天津南部,至少大港壹帶可能發生了燕趙易土的情況,或者至少已經有大量趙人來此定居生活。
最終秦朝統壹後,將薊縣劃入右北平郡;寶坻,武清,寧河,及市區屬於漁陽郡;海河以南屬於巨鹿郡。
總結,春秋時期,天津南部無大規模人類生存痕跡,北方被燕族和燕國統治。戰國早期,天津北方依然是燕國的勢力範圍,但是寶坻以南主要為齊人占據。至戰國中晚期,燕昭王使樂毅伐齊後,燕國占領天津全境。秦統壹前,趙國可能短暫染指天津南部至沿海地區十幾年。最終秦國完成大壹統後,天津從北到南分屬於右北平,漁陽,巨鹿三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