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初進賈府,只帶了兩個人,壹個是她的奶娘王嬤嬤,壹個是十歲的小丫頭雪雁。在賈母看來,雪雁太小壹團孩子氣,王嬤嬤極老極老,兩個都不是能照顧好林黛玉的人,所以她除了按規矩給黛玉配備十壹二個丫頭婆子之外,還另外把自己的鸚哥給了黛玉,這鸚哥就是紫鵑。
古人早熟,十歲的丫頭完全可以照顧好人,何況雪雁的任務並不是挑水劈柴,不過是跟著讀讀書寫寫字,侍候簪環梳洗什麽的,不會有多大的紕漏。
黛玉進京不過七八歲年紀,以林家的家境,請的奶娘也不至於七老八十,最多不過三十幾歲,怎麽就到了“極老”的境況呢?
退壹步講,就算這兩人不盡心,不還有那十幾個呢嘛。
進了賈府後,賈母把黛玉安排在自己身邊住著,第二年春天也沒離得多遠,後來雖進了大觀園,但三茶六飯,樣樣周到,為了不讓她吃飯來回奔波,甚至還專門為她和賈寶玉建了個小食堂。林黛玉壹有風吹草動,賈母立刻就知曉了——真真的是護在手心裏了。
原來啊,有壹種不放心,叫外祖母覺得不放心。
那麽,為什麽林黛玉進京,只帶這麽兩個“不中用”的人呢?
首先絕對不是林家很窮。
林家什麽家世呢?
咱們且看原文:
這林如海之祖,曾襲過列侯,今到如海,業經五世。起初時,只封襲三世,因當今隆恩盛德,遠邁前代,額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襲了壹代;至如海,便從科第出身。雖系鐘鼎之家,卻亦是書香之族。
姑蘇林家是望族,林如海往上數四代,都是列侯,是妥妥的鐘鳴鼎食之家,是皇家刻意恩寵的對象。要說這樣的人家窮,恐怕沒幾個人是真正相信的吧。林家是書香家族,文官出身的要想博個爵位,那是相當之難,也正因如此,林家的底蘊絕對深得不見底。不要輕信黛玉說的她是窮人家的姑娘,也不要輕信讀書人說的窮,人家隨便拿出點孤本字畫古玩什麽的,那就是不得了啊。
除了幾代人的積蓄,林黛玉的身邊,還有賈敏的嫁妝呢。賈敏是金尊玉貴的榮國公府嫡小姐,嫁給侯門貴公子探花郎,必然是十裏紅妝。——王夫人曾無比慨嘆賈敏是真真的千金大小姐,賈母也當眾毫無避忌地說自己最疼賈敏。
林家家口不多,用度也不大,沒有奢侈的風氣,錢仍然在。
林如海做的是鹽政,妥妥的肥差。清朝的鹽政都是非天子心腹擔任不可,因為江南鹽政的收入,過過手就了不得了。林如海不是海瑞,他為人處事圓融(看他待賈雨村就知道了),就算不貪墨,收受點孝敬就夠了。
林黛玉又是林家獨女,林如海捧在心尖的人,那是要怎麽富就可以怎麽富,身邊仆從多如牛毛都可以的。
再者,林如海辦事妥當。
他對賈雨村:“天緣湊巧,因賤荊去世,都中家嶽母念及小女無人依傍教育,前已遣了男女船只來接,因小女未曾大痊,故未及行。此刻正思向蒙訓教之恩未經酬報,遇此機會,豈有不盡心圖報之理。但請放心。弟已預為籌畫至此,已修下薦書壹封,轉托內兄務為周全協佐,方可稍盡弟之鄙誠,即有所費用之例,弟於內兄信中已註明白,亦不勞尊兄多慮矣。”
賈雨村不過是個家庭老師,在黛玉的功課上不過是略略教了壹些。可是林如海在他的工作安排上,也是周到之極。壹來為了報師恩,二來薦人才,為了賈雨村的前程,他出錢出力,相當給面子。
林黛玉是他嫡親的獨女,此生唯壹的骨血傳承,他對她,必然是窮盡謀劃。
如此,為何還只帶兩個人上京?
因為不能多帶。
林黛玉此去京城,是怎麽壹個情況?
林如海勸林黛玉出發時,是這麽說的:“汝父年將半百,再無續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極小,上無親母教養,下無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減我顧盼之憂,何反雲不往?”
林如海不會再續弦,林黛玉的處境將會很微妙。按那個時代的婚娶規則,林家家中無主母,林黛玉作為林家小姐,她就是喪婦長女,是五不取的壹種。而如果依附舅家生活的話,這種尷尬就不會有了,畢竟歷史上也有不少人是依附舅家而最終成功嫁入如意家族的,比如長孫皇後。
林黛玉前往賈家,只能帶貼身的奶娘和丫頭,再有錢有勢也不能多帶,人多了顯得林家很不懂禮數。壹個正守著孝的姑娘,必須低調再低調,身邊前呼後擁的呼拉拉壹車車人,進入舅家,像什麽話?
再者也不必多帶。
賈母和賈赦兄弟二人商量後,派人前往揚州接人。派出的雖是三等仆婦,但人足夠多了。林如海這邊還安排了賈政帶著小童隨行,師者為父,賈雨村從禮節上來說完全當得起家長的重任。
到了京城碼頭,早有榮國府的轎子車馬等候,到府門前,也早早就安排好了進內院的轎子,轎夫婆子丫頭全都換了又壹波。而到了內院,賈母早就安排妥當了,壹切不用煩心。
如此周密的安排,根本不需要林黛還帶個幾車馬的人去。
賈家的安排很周到,也很貼心,賈赦、賈政兄弟兩人也壹再囑托要林黛玉把榮府當自己的家。
人少有人少的好處,王嬤嬤和雪雁都深知黛玉的秉性,不至於在賈府惹禍,而憑著林黛玉的謹慎小心,在賈府生活壹段時間,是沒有什麽問題的。
只是“天緣不湊巧”,林如海的打算本來不過是讓林黛玉平安長到嫁人,他可以給她保駕護航,沒想到他根本等不到,林黛玉最終成了寄人籬下的孤女,淚落成海。(圖來自網絡劇照,感謝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