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中華世紀壇格外熱鬧,“繪地中海:壹座古城的文明與幻想”主題展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134件(組)精美文物展示了“大希臘”時代多民族碰撞交融形成的獨特文明。在展覽中,壹個公元前4世紀的青銅頭盔引起了肖鑫的註意。要知道,無論古代還是現代,頭盔都是救命的法寶。頭盔作為軍事裝備,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公元前4世紀青銅頭盔的那些年,鍋碗瓢盆是用來保護頭部的。很久以前,原始人以狩獵為生,在叢林中與虎、獅、熊搏鬥在所難免。被咬掉胳膊腿是常有的事。我最怕被野獸扇耳光,直奔天靈蓋...除了外患內憂,部落之間的沖突也越來越頻繁,有些人打仗喜歡撞頭。為了減少傷害,原始人學會了“戴頭盔”——抓起壹個龜殼、椰子殼之類的東西扣在額頭上,效果確實不錯。顯然,當時的人並不知道“王八罩在頭頂”的含義。▲壹款遊戲中的椰殼頭盔隨著冷兵器時代的到來,匕首,長矛,弓箭,格機等。已經在戰場上逐漸顯露了自己的巨大威力,然後用椰子殼當頭盔不就是那樣的嗎。於是,幾千年前的青銅時代,最早的金屬頭盔問世了。歐洲現存最早的頭盔是公元前700-800年的古希臘頭盔。中國最早出土於3000多年前的安陽殷墟。伊朗(古波斯)、伊拉克(古巴比倫)等地出土了更早的頭盔。接下來,肖鑫將分為“中國”和“歐洲”兩條線來梳理頭盔的發展。鋼盔簡史——中國的鋼盔,古稱“鬥”、“中”、“周”,辛棄疾在他的詞中寫道:“我年少,不曾停止東南之戰。”是指有口袋的千軍萬馬。中國最早的頭盔,出土於安陽殷墟,由青銅制成,裝飾精美。▲安陽殷墟出土的青銅周商代河南安陽侯家莊1004號墓發現大量青銅盔,是我國已知最早的盔。這些頭盔有的飾有動物面孔,有的幹脆鑄有兩只大眼睛,有的只有圓形的向日葵圖案。頂部有壹個中空的銅管,用來容納流蘇。西周時期頭盔制造工藝簡化,便於大規模生產。春秋時期,青銅盔更適合頭型,更有利於實戰。戰國時期開始出現皮胃和鐵胃。▲曾侯乙墓出土的皮甲戰國時期湖北隨州曾侯乙墓出土的皮甲是戰國時期皮甲的典型代表。由18塊漆皮組成,上面有書脊,下面有護頸。用絲線連成壹體,頭盔造型精美,工藝水平高。▲燕下渡周鐵戰國時期1965在夏衍都武陽臺的墓葬坑中,我國考古界首次發現了戰國時期的鐵周。這根椽子現藏河北博物館,由頭頂的壹個圓盤和88個長方形的鐵夾壓下而成。數百年後,這種盔甲壹直頑強地存在於中國的軍隊中。公元前221年,秦國滅六國。由於秦始皇陵的兵馬俑沒有穿墓,曾有學者提出“秦軍無墓”的觀點,這壹爭論在1998的秦陵墓坑中的石墓和夏衍都城的鐵墓壹樣,都是由相互重疊的石片組成時才告壹段落。▲秦始皇陵石墓,秦墓,1998,由秦陵葬坑內的石片組成,打破了“秦軍無石”的觀點。石椽現收藏於秦始皇陵博物館。椽子74根,由藍灰色喀斯特石灰巖制成,質地細膩,色澤均勻。打磨鉆孔後用青銅絲連接,工藝精致復雜。到了漢代,鐵甲技術顯著發展,除了鎧甲之外,還出現了帶帽檐的新式頭盔。是南北朝時期流行頭盔風格的雛形。後來日本也以此頭盔為基礎演變出壹種頭盔樣式,命名為“沖角復州”,影響深遠。▲吉林省榆樹縣東漢墓出土鐵鍁結構圖▲日本古墳時代的“酬鍁▲西班牙內戰時期的M26鋼盔承上啟下,根據東漢“酬鍁”發展起來的壹種新型口袋鏟開始流行。這種頭盔頂部有脊,前後有角,左、右、後有皮革和盔甲組成的“脖子”,可以完美地保護人體頭頸部最脆弱的背部。▲隋代頭盔的造型在南北朝的基礎上有所變化。受北方突厥人影響,出現了模仿獸頭的“獸頭盔”;受佛教影響,出現了模仿菩薩髻的“髻盔”。輝煌的唐朝,千古輝煌。這期間,頭盔有了爆發式的發展。頭飾種類繁多,折回頭飾,小姨子頭飾,朱雀頭飾,工藝精湛。▲奈良博物館收藏有唐代天王像的五代盔(翻背盔),繼承了唐制,但進壹步簡化了。折回的敦襄盔與朱雀盔融合後,最終演變成宋明時期流行的鳳翼盔的形象。宋葵精致不張揚,細節為王。最能體現宋代盔制的作品是北宋著名畫家李的《免周圖》。▲北宋李的《周》此圖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它描繪了唐朝著名的郭子儀獨自騎馬會見回紇可汗的場景。雖然畫的主題是唐朝,但是盔甲的風格完全是繼承自宋代。郭子儀的衛兵總是戴著四種“口袋帽”,如鳳翼盔、帽形盔、蓮花邊帽和無名盔。在“靖康之恥”之後,南宋時期出現了壹種形似樊陽氈帽,帽沿扣成睡蓮葉的帽子。元朝深受西亞和中亞文化的影響。頭盔除了沿襲中原的風格,還創造了壹種“碗”。碗有皮有鐵,額有眉。最上面的裝飾是被後人戲稱為“避雷針”的流蘇槍。明代頭盔種類繁多,有繼承自元代的,也有仿自宋代的。軍隊中“明鐵盔”和碗盔較多,錦衣衛中負責禮儀職責的少數將領和禁軍將領也會佩戴改良後的鳳翼盔。▲金蘭雕刻有龍紋的明朝永樂皇帝朱迪的頭盔,現藏於關府博物館。黃金工藝是指通過錘擊在頭盔上裝飾金箔。金龍氣勢磅礴,金蘭紮梵文頗有玄機,整體可謂匠心獨運。清朝的時候,都穿碗椽。清軍入關後,纓槍越來越高,裝飾越來越華麗,嫁接鏤空切絲工藝,精致得令人驚嘆。頭盔簡史——歐式頭盔由於西方頭盔的發展體系非常復雜,肖鑫在這裏只簡單介紹幾款有代表性的頭盔供大家欣賞。羅馬帝國頭盔羅馬帝國曾經稱霸歐洲近千年,其武器裝備的變化對整個歐洲影響巨大。羅馬頭盔壹般按照柯林斯頭盔(公元前5世紀)→蒙特福蒂尼奧頭盔(公元前1世紀)→庫魯頭盔(公元前1世紀初)→高盧頭盔、意大利頭盔(公元65438-2世紀+0世紀)→山脊頭盔(公元4-5世紀)的順序發展。▲從左到右,晚期蒙古頭盔、庫魯頭盔、高盧G頭盔的護鼻罩是獨立的Y型金屬結構。非常有意思的是,這種結構的護鼻器在中世紀的盎格魯撒克遜頭盔和著名的維京頭盔上都可以看到。維京人在Y形結構上擴展了與護鼻器結合的護眼裝置。▲保留了羅馬高脊的維京眼盔▲八世紀的盎格魯撒克遜盔▲歐洲現代盔1914,第壹次世界大戰爆發。戰爭開始的壹天,法軍某部遭到德軍的猛烈炮擊,硝煙彌漫,彈片橫飛,法軍傷亡慘重。當時壹名法國中士正在廚房值班。慌亂中,他抓起壹個行軍壺,頂在頭上。結果,鍋救了他壹命。法軍阿德裏安將軍受到啟發,決定在每個人頭上放壹個鋼鐵做的“小鍋”。就這樣,第壹個現代軍用頭盔“阿德裏安頭盔”誕生了。1915年,這種頭盔在法軍中普及,大大減少了傷亡。▲阿德裏安頭盔各國紛紛效仿,研發自己的頭盔。其中,英國的MK1頭盔較淺,形似碟子;德國的M16頭盔形狀像個飯碗,防護面積很大,兩邊和後面都有長長的“頭盔裙”。美國在壹戰中使用的頭盔是英國的,二戰中配備了碗形的M1頭盔,被士兵稱為“鋼罐”,壹直使用到80年代。據說僅在二戰中,美軍M1頭盔就拯救了至少7萬名美軍士兵的生命。▲在美軍士兵戴M1頭盔的文學作品中,戰場名將都是身著便衣,沒有盔甲,為了意境之美。在真正的戰場上,如果不戴頭盔,就會故意“送人頭”。在這裏,肖鑫想提醒大家,騎摩托車和電動車,在工地上安全工作,也要按規定戴安全帽。珍愛生命,請戴上頭盔。也歡迎妳和肖鑫壹起去《彩繪地中海:壹座古城的文明與奇幻》展覽現場,壹起看頭盔,壹起聽頭盔。
上一篇:天津民生路小區周邊設施怎麽樣?下一篇:下載《天魂》txt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