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隨著民國瓷器瓷板畫價格不斷攀新高,導致民間仿品贗品眾多。下面小篇就淺談幾點關於瓷板畫鑒定方法及珠山八友瓷板畫如何辨別真偽。首先以主觀臆造手法造作出來的贗品,和民國時期手法基本相仿,是壹些在繪畫風格、筆墨技巧上學得壹些“珠山八友”的畫法,而大肆臆造出來的作品。此類仿品乍看有幾分像,但經不起仔細推敲,壹般古玩市場上這類作品很多,由於臆造者水平的高低不同,仿真程度也有區別,市場價格也不壹樣。如仿汪野亭山水瓷板畫,畫面山石依勢布形,錯落有致,平湖小橋,策驢尋幽,另有野趣,畫面樹木的勾勒點染以及用色都有幾分門道,但稍作細看,差別立辨。有點水平的主觀臆造之作,還是有壹定市場,它滿足了壹些不同層次人的追風逐雅。還有些主觀臆造的仿品,並不以假充真,明確寫上仿某某畫法之類的題款,模仿者本來就是作仿制品,賣給壹般好古者雅玩而已。
另外,新仿瓷還有幾種現象值得註意。壹是老胎新仿,因為民國時期的老胎在景德鎮還能找到少許,高仿以此做假,其胎釉與民國時期的真品無異,而且模仿得逼真,畫面還做舊,此種現象特別值得收藏者警惕。二是有些高仿品,有意在題款處磨掉部分詞句或受畫者的姓名等,制造該作品歷經“文革”劫後余生的假相,讓人信以為真。當今仿“珠山八友”作品者分工很細,有制胎釉的,有畫瓷的,有題字的,有做舊的,可謂術業有專攻。而且造假者中,有些畫瓷或題字者,專學某家某人,仿造幾乎達到亂真的程度,目的亦是為了牟取暴利。但是只要鑒定者深入研究,精心對比,在分析真品與仿品之別時便可發現,無論仿品以什麽形式以及如何高妙的手段出現,均與原作存在差異,特別是繪畫功力和書法功力上的差異。
新仿“珠山八友”瓷,多是近些年所為,在辨別時首先應從胎質、釉色著眼。因為新仿品的胎質和釉色與老的瓷器總是有距離。其次是掌握原作者繪畫技巧及風格,要細致分析其筆墨(料)特征。壹般仿者多是畫得僵硬,高手也難有意在筆先的灑脫。名家筆墨十幾年苦練得來,絕非壹般之人壹朝壹夕能刻意求得。畫面題字較多者,尤能看出破綻,因為書法摹其形而難得其神,如王琦、王大凡等人瓷畫題字較多,書體屬行草壹類,別具個性,仿品由於筆法生硬,字體筆道的料色難免有澀滯之感,填描之,中最容易露“馬腳”。由於篇幅所限,關於“珠山八友”作品真贗之比較,本文不可能壹壹舉例,況且“紙上得來終覺淺”,鑒定者如能多看、多聽、多研究、多分析、多比較,掌握“珠山八友”瓷畫構成要素的本質,同時還深入到古玩收藏圈裏,及時掌握各條“道”上的信息,定能把握個中玄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