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的春秋戰國時代說起,到清朝為止,中國人的主食從小麥逐漸變成了大米和小麥混合食用的過程,而其中如黃瓜,辣椒等等食物是從漢到魏晉時期才開始引進的。
在夏商周這些時期,中國還處於奴隸社會,從發掘的青銅器和食器來看,中國在這些朝代時期都是以蔬菜,肉類為食,而他們的烹飪方法,則是將食材放在青銅器裏烹煮。這壹時期的糧食主要有五谷,也就是稻子,稷,麥,豆,等谷物,而肉類以豬,牛,羊,雞,犬等為主,羊是主要的食用肉類。其他幾類動物要麽不舍得吃,要麽就是數量太少,沒有養殖技巧,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和秦朝時期,水稻開始種植,但是還是相當少,所以仍是以粟為主食。
轉變是從漢武帝時期開始的,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以後,葡萄,核桃,石榴,芝麻,蠶豆,黃瓜,大蒜,胡蘿蔔,苜蓿,香菜等開始傳入中國,中國人的食譜壹下子增加了許多的水果和蔬菜。到了南北朝時期和隋唐時期,中國的航海實力和國家實力變強,中國開始出現了海芋,海棠等。唐朝時期,印度香料已經很盛行了。到了宋元明時期,明朝的鄭和下西洋又給中國人帶回了番薯,番茄,花生,向日葵等,而主食水稻的發展在宋朝也到達了巔峰,中國人的食物開始定形。清朝以後,番薯和西餐傳入中國。
中國人的食物剛開始主要是以原汁原味為主,直到南方逐漸開始興起,南北方逐漸開始形成獨特的風格,所以才會形成現代中國的四大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