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人的故事》前半部分講的是我三歲的時候,媽媽拿著紅燭走出家門。在暖暖的橘黃色蠟燭的搖曳中,她唱著有趣的童謠,隔著薄薄的窗戶紙為我表演了壹場美麗的皮影戲。據說大部分人對童年的記憶都可以追溯到兩三歲的時候。也許這段影人的記憶是我對童年的模糊記憶中最溫暖最難忘的壹段。
無論是影子戴的那頂小氈帽,還是至今清晰可見的影子人的剪影,還是媽媽唱的那首壹直縈繞在我腦海裏的歌謠,都在媽媽不停地呼吸、暖手、揉臉頰的時候深深地映在我的腦海裏。
註意。
這篇文章裏的“我”,小時候媽媽用紅蠟燭和素紙雕刻的影子人,配上有趣的歌曲,在我生病的時候給我帶來了溫暖和快樂。從此,這個小小的玩具影人和那支不起眼的紅燭,成了我童年最珍貴的玩具。
但是當“我”長大了,有了電燈,有了更好的物質條件,影人被“我”遺忘了,紅燭被拋棄到箱底。
雖然因為停電重燃了紅燭,遇到了影人,卻沒有了童年時的驚喜。我有壹種失落感。